邱國棟++刁玉柱
摘 要: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與產業內分工、產品內分工深化態勢漸趨明顯,中國后發企業參與全球競爭面臨著新的更為復雜的競爭形勢與管理情境。本文著眼于企業與全球價值鏈的嵌入關系打造與嵌入過程實現,通過扎根理論編碼技術對多個案例進行分析與提煉,提出以企業戰略延伸應對新情境的理論模型與基本對策。研究表明,企業戰略延伸活動具有明顯的系統屬性,因此戰略延伸模型呈現出一個由基礎環境、延伸啟動、延伸實施、延伸管控等構成的結構體系。戰略延伸的關鍵,主要是處理企業價值鏈環節與全球價值鏈環節的競合關系,實現后發企業與全球價值鏈領先企業的雙向嵌入。
關鍵詞: 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本土制造企業;跨案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 F119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176X(2014)04001909
一、問題提出
企業是一國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與競爭的行為主體,一國的國際競爭力終究是依靠企業得以實現的。就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實際來看,盡管已有部分跨國公司積極參與全球競爭,但總體而言,中國企業的管理能力、研發能力、海外投資決策能力以及整合各項資源能力,與世界一流企業相比還有很大差距[1];多數企業在全球價值鏈體系中處于被俘獲、被控制和被治理的弱勢地位,集中在全球價值鏈低端的制造與組裝環節。全球價值鏈的“低端鎖定”不僅造成中國企業在價值鏈收益分配中擁有較少話語權,承擔更大的市場風險,面臨極大的資源與環境壓力,而且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漸趨消失,就連支撐“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也難以保證,生產成本上升、企業利潤降低又會使其創新動力進一步受到削弱和抑制。“低端代工→微利化→自主創新能力缺失”這一邏輯傳導到宏觀經濟層面,勢必進一步造成整個國家經濟增長呈現出粗放型、數量擴張型的特點。
因此,后發企業
本文指已進入或準備進入跨國公司產業鏈的后發企業。它暫存在兩種競爭劣勢:一是技術劣勢,主要原因在于與主流國家技術和研發來源相隔離,與世界科學和創新中心相隔離,在工程、技術技能和研發上落后,并且其周圍的產業和技術基礎設施遠未發展。二是市場劣勢,這與領先市場及挑剔用戶有關,造成后發企業與主流國際市場相隔離的后果。 如何突破全球價值鏈低端鎖定,更好參與全球競爭,推進企業轉型升級一直是學界關注研究的焦點。值得強調的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逐漸深入,盡管競爭強度在逐漸加大,但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門檻還是在逐漸降低,這使得中國后發企業參與全球競爭面臨著新的更為復雜的競爭形勢與管理情境。一方面,對于當前中國后發企業而言,單純依靠產品升級與工藝升級不僅很難樹立起相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后發企業的國際競爭優勢,而且在縮短與全球價值鏈領先企業的差距上也無濟于事,即跌入趕超的“阿基里斯”陷阱;另一方面,全球競爭強度增加使得跨鏈升級的難度也相應增加,中國企業跨鏈成功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如何在已有實力基礎上,利用全球經濟的國別分工細化與產業內分工深化的機會,同時規避跨鏈升級帶來的競爭風險,使企業沿著全球價值鏈向高端攀升便極為重要。 從我們的案例調研來看,部分企業正是考慮到這些優勢并依靠主動的戰略設計及其延伸,成功地嵌入
結合格蘭諾維特本意及學者對該詞使用習慣的分析,本文認為可以將 “嵌入”分為兩類:一類是嚴格遵循格蘭諾維特對嵌入內涵的界定,研究經濟活動的社會嵌入性及其相關問題;另一類基于格蘭諾維特的研究并結合嵌入的中文含義,將其視為要素或行為之間的特定聯系(名詞性“嵌入”),或為實現這一聯系而采用的活動過程(動詞性“嵌入”)。本文意義上的“嵌入”歸屬第二類,一是突出企業全球化戰略選擇與戰略延伸時應具備的主動性、全局性、動態性等戰略特征,二是為了強調企業與全球價值鏈其他節點企業的“根植”關系。 到全球價值鏈高端。
基于以上考慮,本文著眼于企業與全球價值鏈的嵌入關系,嘗試建構企業戰略延伸的理論模型,以期為尚未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的后發企業提供借鑒。
二、文獻回顧與述評
首先,文獻梳理表明,國內外學者對嵌入全球價值鏈、產業(企業)升級系列問題的研究,切入點大體一致,大多建立在后發工業國或后發企業發展落后這一基本事實,認為嵌入全球價值鏈并向上攀升是企業(產業)升級的唯一出路。但研究對象的層次、范疇則較為復雜,可以分為國別、產業、企業順次的宏觀、中觀、微觀三大層面。需要指出,除產業集群升級研究外,學者們并沒有嚴格遵循“企業升級—企業層面”、“產業升級—產業層面”這一邏輯,而是交替或不加區分地使用國別、特定區域、某一行業對嵌入問題進行探討,因而造成嵌入主體、聚焦層面與案例區域或屬性的紊亂,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結論的針對性。
其次,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后發企業相比,中國后發企業存在明顯的異質性,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存在更為復雜的競爭形勢與情境。 例如在起步時間上,中國傳統制造企業的后發趕超起步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而國外企業升級理論的研究對象往往集中于早于該時期的國家或地區,如亞洲四小龍。 非常明顯,由于起步時間滯后,中國后發企業不僅要接受美日歐全球價值鏈主導企業的主導,而且同樣也面臨來自韓國、新加坡等國企業的競爭壓力。此外,學術界往往認為,后發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時間較晚,并且發展水平也相對較低。但從實踐領域來看,中國家電、服裝、計算機制造等行業發展迅速,全球影響力與日俱增。即便是在發展初期,正是因為時間滯后帶來的后發優勢,有些企業也與一般意義上的后發企業有著明顯不同——它們已經有了一定發展基礎,在跨國經營方面積累了實力與經驗,并且有著強烈的沿著鏈條繼續升級
需要強調,通過我們的文獻梳理與實踐調研,中國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的努力中,跨鏈升級極為少見。 的愿望。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著眼于中國這些已經具有一定實力的后發企業,揭示其沿著全球價值鏈向高端嵌入的具體過程與內在機理。
最后,已有針對后發企業全球價值鏈問題的研究中,多為被動、策略性思維,鮮有企業頂層設計、戰略問題的探討。如在升級模式的相關研究中,學者們大多持這一邏輯:首先通過對企業全球化發展的梳理,歸納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的模式;在此基礎上,企業要做的,就是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模式,并且將其適時加裝到企業發展的相應階段。不可否認,這一邏輯能夠幫助企業迅速厘清全球價值鏈及鏈上節點企業的發展情況,從而簡化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的理論困惑。但遺憾的是,由于模式研究具有明顯的“事后追溯”特征[2],企業是否可以將已有模式作為自身未來選擇,以及企業如何動態調整這些模式等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確認。同時在實踐中,當今后發企業被動接受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做法越來越少,依靠主動戰略設計挑戰跨國企業、與其互動的案例越來越多,戰略在企業全球化競爭中的地位與作用日益凸顯。
(二)戰略延伸的提出
可以看出,全球價值鏈相關理論能夠為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提供借鑒,但同樣存在上述弱點,尤其是已有研究不能從企業戰略選擇這一角度提供嵌入方案,進而影響了全球價值鏈理論研究的實踐價值。實際上,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恰恰需要戰略創新。戰略創新主要涉及顧客價值提升、已有市場重塑及企業商業模式重構等問題,其目標是導向企業績效的高增長[3-5]。但現有文獻一般僅籠統地研究市場戰略,而對反映戰略創新內涵的非市場戰略 主流戰略管理理論堅持市場導向,將與市場供求相關的競爭戰略稱為市場戰略。而持非市場戰略(Market Strategy)觀點的學者們認為,企業行為應超越供需之間的交易行為,超越競爭,考慮政府的管制和政策、公眾需求等因素的影響。 的具體內容則缺乏系統、深入的分析。另外,現有關于戰略整合創新的研究一般采用較為宏觀的視角,對微觀視角內市場競爭戰略和非市場競爭戰略間及不同非市場戰略之間的互動機理則未作深入探討[6]。
因此,對于我國后發企業依靠主動戰略設計推進企業參與全球競爭,最終獲取于全球價值鏈高端嵌入效果的這一整體過程,在企業升級、戰略創新概念的基礎上,本文用“戰略延伸”這一概念予以概括,其與相關概念的區別與聯系如表1所示。
表1 戰略延伸、企業升級與戰略創新的區別與聯系
比較項概 念 企業在GVC上的位置
企業狀況 發展取向 創新特征 競爭對手及其與本企業的關系
戰略延伸 GVC低端 有一定基礎與實力的后發企業 嵌入GVC高端 沿著鏈條的漸進式創新 全球價值鏈領先企業,有進入威脅的企業。
企業升級 企業可能與GVC相離,或位于GVC低端 后發企業 縮小與全球價值鏈領先企業的距離 漸進式創新 全球價值鏈節點企業,競爭關系。
戰略創新 (變革、轉型) 與GVC沒有顯著聯系 出現危機或具有自我拋棄精神的企業 企業績效的高增長 自我拋棄,激進式創新 不明確
三、研究設計
本文力圖揭示企業開展戰略延伸的內在機理,并據此構建戰略延伸的理論框架,屬于典型的理論建構類研究。為此,本文以三個目前已經成功嵌入到全球價值鏈高端的本土制造企業為樣本,通過規范的扎根理論編碼技術,對企業戰略延伸過程與內在機理作出探索式研究,以期得出一個規范的戰略延伸模型,為目前尚未實施延伸戰略的企業提供借鑒。
(一)運用跨案例及扎根理論方法的緣由
本文研究的焦點企業延伸模型的構建,主要涉及參與企業如何實施戰略延伸活動,以及戰略延伸與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之間的內在機理問題。對于一系列事件發生的“為什么”和“怎么辦”范疇的研究,研究者對于事件只有微弱的操控權,研究的重點是當時在真實背景中所發生的現象,因此案例研究是最恰當的方法[7-9]。此外,本研究命題屬于典型的探索式研究,任務是建構理論而不是檢驗已有理論[10-11],而案例研究方法的優勢就在于可以通過抓住隱藏在可見事實背后的關鍵變量,從而能夠給實踐及學術界提供理論及模式[12]。與單案例研究長于“描述一個事實”相比,跨案例研究的復制原則可以更好地提煉出理論[13]。因此,綜合以上考慮,本研究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進行研究。
(一)樣本選取
基于理論因素而不是統計因素對樣本做出傾向性選擇、進行理論抽樣是案例研究的一大特點[3-4]。考慮到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的戰略延伸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為了剔除行業差異可能對理論產生的干擾,本文將樣本限定在制造業這一行業中。樣本選擇的基本標準如表1所示。
表1 樣本選取應遵循的原則、要求與原因
(二)分析層次
在案例研究中,分析層次的確定非常關鍵,這直接影響到案例資料的搜集與案例分析結果[5]。陳勁等[6]在回顧和梳理國外已有實證研究的基礎上,依據多種理論視角,從個體、團隊、企業、產業和國家五個層面對影響企業國際化程度的因素進行了歸納。鑒于本文研究對象與研究目的,我們在問卷設計、資料搜集尤其是案例分析上,均基于企業層次進行研究;對于企業與全球價值鏈的嵌入關系,也還原成后發企業與全球價值鏈其他節點企業之間的關系。
(三)數據來源與收集過程
案例研究常用的數據來源包括六種:文件、檔案記錄、訪談、
包括兩種形式,即座談和填寫問卷。海爾:2012年4月訪談2名經理人員,15名基層員工。2012年6月與1名經理人員進行深度訪談,7名基層員工進行座談。2013年10月與1名經理人員和3名基層員工進行深度訪談。吉利:2012年10月,與吉利3名經理人員和8名基層員工,以及吉利大學1名老師、10名學生進行座談。萬華:2013年6月,與1名中層經理和1名財務部門人員進行深度訪談。除座談記錄外,共收回與整理訪談問卷51份,均限于24小時內整理。 直接觀察、參與性觀察和實物證據。根據問題研究需要并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運用此六種方法對海爾、吉利和萬華三家企業進行了相關數據收集,具體收集過程如表3所示。 詳細的收集過程可與作者聯系。 。
表3 數據來源與收集過程
四、案例分析與范疇提煉
(一)開放式編碼
開放式編碼(Open Coding)是對原始訪談資料所記錄的任何可以編碼的句子或片段給予概念化標簽,實現將資料概念化。本文通過對深度訪談記錄和二手數據的挖掘整理,最終我們從中提煉出12個范疇:創新模式選擇;全球品牌與市場戰略;人力資源管理;跨國并購;全球技術創新體系搭建;“全球—本地”創新要素整合;與全球領先企業全方位合作;戰略轉型與商業模式創新;信息系統建設;制度創新與戰略管控;導向持續創新的企業家精神與文化;市場與宏觀環境(限于篇幅,本部分編碼省略)。
(二)主軸編碼
主軸編碼的任務是挖掘開放式編碼中概念與范疇之間的潛在邏輯聯系。本文根據不同范疇在概念層次上的相互關系和邏輯次序對其進行歸類,共歸納出7個主范疇。各主范疇及其對應的開放式編碼范疇如表4所示。
表5 開放式編碼分析舉例
2主軸編碼
主軸編碼的任務是挖掘開放式編碼中概念與范疇之間的潛在邏輯聯系。本研究根據不同范疇在概念層次上的相互關系和邏輯次序對其進行歸類,共歸納出7個主范疇。各主范疇及其對應的開放式編碼范疇如表6所示。
表4 主軸編碼分析
(三)選擇性編碼
選擇性編碼是從主范疇中挖掘核心范疇(表5最左列),并分析核心范疇與主范疇及其他范疇的聯結關系,并以“故事線”方式描繪行為現象和脈絡條件,如圖1所示。
表5 戰略延伸分類的編碼分析結果歸納
五、案例分析與模型建構
(一)戰略延伸內涵及其類別
結合主軸編碼結果,我們對戰略延伸的內涵與類別做出分析。企業根據外界環境變化以及企業自身與競爭對手的實力對比,企業制定企業戰略表現為企業自身、競爭對手兩大決策傾向。當外界環境相對穩定、而且企業與競爭對手“勢均力敵”時,決策傾向并不明顯。從案例編碼來看,企業決策傾向影響戰略延伸的內容。企業自身的決策取向,導致原始創新與自主創新,及以對外直接投資、跨國并購為內容的引進式創新。競爭對手的決策傾向導致模仿式創新,如A01、A11等;而沒有明顯傾向(或者說考慮企業自身與競爭對手兩方面)則表現為企業與競爭對手的全方位合作。戰略程度上,企業自身決策傾向顯然要高于競爭對手的戰略程度。這進一步導致了企業戰略延伸的三種不同表現:自主、對策與跟隨。 綜合上述分析與編碼結果,表6進一步對自主、跟隨與對策的內涵與特征做出描述。
(二)戰略延伸模型:建構與解析
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的企業戰略延伸是企業的系統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在一定內外部動力環境下才能發生。戰略啟動是戰略延伸活動的起點,而戰略延伸過程的核心是戰略實施。戰略延伸是否成功,或者說企業能否成功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則最終體現為面向全球市場的原始創新、模仿式創新與自主創新,與全球領先企業的全方位合作,基于跨國并購、FDI的全球研發體系建設,全球品牌戰略,全球銷售體系建設等能否真正落地。強化對戰略延伸生成與戰略延伸實施階段的管控是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的內在保證。以此為基礎,本文發展出一個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的企業戰略延伸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的企業戰略延伸模型(理論框架)
戰略延伸是企業為了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包括戰略延伸啟動、戰略延伸實施與戰略延伸管控三大部分。這一活動的順利開展,必須滿足一定的基礎動力條件,包括來自企業外部、內部的要素,以及內外互動環境等。企業通過戰略啟動與戰略實施,嵌入全球價值鏈的研發、制造與市場環節,推動企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不斷攀升。從系統觀點來看,“戰略延伸啟動→戰略延伸實施→戰略延伸管控”為系統結構,在外部條件與內部能力保障下,企業能夠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
1戰略延伸基礎環境
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要求企業具有一定的基礎。根據本文的案例研究,基礎環境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外生動力環境,即存在于企業之外、拉動企業戰略延伸的力量。這些力量主要來自于市場、產業環境,政府在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二是內生動力環境,即來自企業組織內部、推動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的力量,這一力量主要表現為企業已經在制造技術與基礎性技術研發平臺建設中取得了一定成績,能夠為企業向價值鏈新環節攀升提供內生性力量。 除這兩者之外,研究還發現,區域創新驅動要素也 三是內外互動環境,它是企業戰略延伸的動力之一,而這一動力的生成,涉及到單個企業內部與其他企業尤其是本地企業或東道國網絡的價值交換。換言之,企業若能進入全球價值鏈的具體環節與區域創新驅動要素發生聯系,則可獲取與本地網絡充分互動的網絡價值。這一“價值預期”是企業戰略延伸的重要力量。沿著內外環境雙向互動這一邏輯,可以對以往全球價值鏈升級問題中不加區分地使用企業、產業或產業集群這一難題給出合理解釋。
2戰略延伸啟動
文獻梳理可看出,企業升級模式是全球價值鏈問題研究的重要內容。但遺憾的是,這些模式多為學術界對企業全球化發展過程的“事后”總結,盡管研究也聲稱成果能夠對企業選擇何種模式提供借鑒[7],但對于企業而言,所謂模式選擇仍是被動邏輯。通過本文研究,我們認為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絕不是簡單地選擇某一模式、路徑,而首先是企業在對基礎動力認識的基礎上,對自身全球化戰略與商業模式的重新設計。具體而言,從戰略轉型設計到國際化戰略的時間(如B05,如果等著企業長大再去國際市場,會延誤很多發展機會)、實質(2007年5月宣布戰略轉型,即準備用3—5年時間完成從單純的低成本戰略向高技術、高質量、高效率、國際化戰略的轉型。C07,2007年底,制定了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幫助企業提升商業價值、帶動創新商業模式的企業戰略)、基礎準備(在體制結構上,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的緊密結合是企業戰略轉型成功的重要原因)等內容;而作為企業運營的主導邏輯,商業模式的設計與創新則與行業轉向(A13)、收入模式(A14)密切相關。
3戰略延伸實施
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其界面內容依然是技術研發、制造與市場這三大能力。但就戰略實施的具體過程,以及后發企業與全球價值鏈上領先企業的關系而言,筆者發現:
(1)嵌入全球價值鏈,并非是企業價值鏈與全球價值鏈相應環節的一一對應。本文研究表明,在戰略延伸的啟動與實施階段,全球研發體系、模仿式創新與自主創新、全球品牌戰略、全球銷售體系、全球領先企業的全方位合作等,均與全球價值鏈各模塊有著紛繁復雜的聯系。全球研發體系建設僅僅與全球價值鏈的研發環節相對應,全球品牌戰略與全球銷售體系僅僅與市場環節發生聯系;模仿式創新與自主創新與研發、制造兩個環節均發生聯系;而通過跨國并購、戰略聯盟建立起的與全球領先企業的合作關系,與全球價值鏈各環節都產生聯系。
(2)企業與全球價值鏈的嵌入,不能以單純的競爭與合作方式予以概括,這與已有研究不同。絕大多數學者曾認為,全球領先企業處理發展中國家后發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這一問題,往往在制造環節表現為合作,在研發與市場環節則表現為壓制。這是因為,研發、設計、制造、銷售與服務等價值創造活動由領先企業與參與企業分工完成,企業之間存在明顯的利益沖突。因此,無論參與企業采用何種方式升級、升級到什么水平,其與領先企業的競爭總是普遍存在的。本文的扎根研究則可以看出,全球研發體系的核心內容是競爭,后發企業與領先企業產生激烈沖突,主要以跨國并購、對外直接投資取得先進技術,而并非是以往研究中強調的依靠在制造環節中獲取“技術外溢”提升技術水平。與領先企業組建戰略聯盟、合資公司等,可以獲得全球價值鏈的嵌入效果。品牌、銷售體系、模仿式創新與自主創新則是競爭與合作兼而有之。戰略實施的不同內容,與價值鏈環節呈現出不同的競爭、合作關系。我們認為,就技術水平提升而言,通過戰略聯盟與領先企業合資可以部分實現,但主要還是依靠跨國并購與對外投資。而隨著中國企業本土化程度的提高,品牌與銷售體系建設可以根據情況,由企業自行選擇競爭或合作方式來完成。
(3)與以往研究單純基于價值鏈對企業活動做出梳理不同,本文應用扎根分析提煉的主范疇能夠將企業活動充分細化。如內生動力環境中的全球技術創新體系的搭建這一范疇,本身屬于技術創新。但需要明確,其只是企業戰略延伸的必要基礎,而并非“戰略性”技術,因此并不是戰略延伸實施的內容。這也說明,并非所有企業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憑借戰略延伸嵌入全球價值鏈——在企業沒有練好內功之前,強行嵌入全球價值鏈并無益處,甚至有可能會使企業遭遇滅頂之災。當前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處于低谷、原始語句中案例企業的國際化歷程之所以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均與此有關。此外,一個看似奇怪的現象是,盡管本文樣本企業均來自制造業,但戰略延伸的重點卻不在制造環節。顯而易見,這并非是企業制造環節沒有優勢,恰恰相反,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這些企業在起步階段就在國內各自領域擁有一定基礎實力,具有相當的制造能力。這同時也反映出,當企業擁有一定制造基礎后,必須將發展重點放在價值鏈其他環節,對研發與市場戰略做出相應設計并付諸實施,將戰略延伸內容拓展到研發與市場界面。
(4)根據前文開放式編碼分析,在跨國并購范疇中的收購、水平一體化等初始概念中,我們發現,除了獲取目標企業的先進技術或品牌外,制造(或基于制造可以獲取規模經濟)也是企業跨國并購的主要目標。而跨國并購屬于戰略延伸實施的內容。這就產生了一個悖論,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是指嵌入全球價值鏈研發和(或者)市場環節,制造環節并不在嵌入的視野之內,但案例編碼分析確實如此。為何會產生這一悖論?經過分析,以及得到案例企業相關人員的驗證,我們發現,產生這一悖論的原因主要在于,隨著產品內分工的細化,某一產品甚至某一部件的制造可以進一步分工,處于不同制造環節的企業,其資源投入、價值貢獻與價值分配同樣存在不均衡。也就是說,發達國家領先企業不僅占據技術與市場高位,而且同樣把持著制造環節的高端。因此,后發企業通過跨國并購嵌入制造環節高端這一戰略延伸活動,同樣應當屬于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的范疇。
4戰略延伸管控
戰略延伸管控是企業借助戰略延伸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的內在保證,它關系到企業的戰略生成與戰略實施。包括信息系統建設、制度創新與戰略管控和導向持續創新的企業家精神與文化三部分。
六、研究結論
我們以企業這一微觀視角,選擇本土制造企業切入中國后發企業于全球價值鏈高端的嵌入問題。這與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已經由中國制造轉入中國創造階段這一總體情境相契合,因而具有更強的實踐意義。本文遵從后發企業與領先企業的競爭合作觀,與以往企業升級領域研究過于強調“壓制—趕超”相比,我們提出應在技術研發領域選擇競爭方式,其他環節要考慮合作,拓展了全球價值鏈研究領域的思路。
第一,企業戰略延伸模型由外部環境、內部條件、戰略延伸啟動、延伸實施、延伸保證和成功嵌入等構成,企業戰略延伸活動具有明顯的系統屬性。戰略延伸活動的發生,需要具備相應的外部條件與內部能力。在外部條件與內部能力之間,以及兩者與戰略延伸之間,戰略延伸與嵌入全球價值鏈之間,均存在復雜但清晰的因果關系。因此,企業能否借助戰略延伸成功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并不僅僅是企業家本人或企業戰略部門自身的事情。戰略嵌入活動的發生,需要滿足一定的市場與產業環境,正確處理戰略啟動與戰略實施之間的關系,尤其是企業價值鏈與全球價值鏈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系。
因此,以戰略延伸實現后發企業與全球價值鏈高端的嵌入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表現為企業對價值鏈控制權和價值分配權的爭奪,是一個企業圍繞專有目標,通過恰當的專用策略進行能力構建的活動。其次,相關產業的發展、制度環境的改變也會直接或間接對企業能力構建產生影響[8]。因此,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需要中國企業、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解決內部能力不足和外部阻力等問題[9],這就必須要從國家高度進行品牌定位與政策支持,企業領導者應建立自主創新的信念,指導企業整體強化學習、著眼品牌能力提升[10]。
第二,戰略延伸的關鍵,主要是處理企業價值鏈環節與全球價值鏈環節的競合關系。本文研究表明,領先企業最傾向于在技術研發環節設置針對后發企業的隔離障礙,其次是市場與銷售環節,而對制造領域的技術轉移并未給予過多關注。這一規律對于發展中國家的后發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至關重要:在技術創新領域最應強調競爭思維。正如蒙丹[8]所指出的,企業能力的“專有性”使其處于“被依賴”地位,從而在權利爭奪中處于有利地位;而“專用性”產生的“依賴”傾向則不利于權利的爭奪。先進技術專有性明顯高于市場、品牌以及制造,而專用性顯然較低。結合這一認識,嵌入全球價值鏈,最關鍵的就是確立本企業與領先企業的技術差距,優先考慮并購、直接投資等競爭性嵌入方式,而后再考慮建立合資企業、戰略聯盟方式;對于市場與制造環節,競合方式應視具體情況而定。總之,對技術、市場與制造的戰略延伸使全球價值鏈變成一張網,因此參與企業與領先企業的利益并沒有根本對立,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這一問題應該由競爭思路轉向競合并存,實現后發企業與全球價值鏈領先企業的雙向嵌入。
2研究局限及進一步研究方向
本文之所以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主要是考慮其長于戰略延伸模型的建構。但與縱向單案例研究相比,跨案例研究方法在縱貫、時序規律的揭示上卻較為欠缺;與量化研究相比,質性研究的普適性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未來將在本文研究基礎上,一方面選擇一個企業進行扎根研究,以期揭示戰略延伸的階段及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的縱向演化規律;另一方面,將基于本文構建的戰略延伸模型,以問卷調研形式對多行業企業做出進一步量化研究。 參考文獻:
[1]
孫時聯,鞠建東,玎余心全球價值鏈固化中國如何突圍[N]經濟參考報,2013-07-23
[2] Porter,M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5
[3] Kogut,BDesigning Global Strategies:Comparative and Competitive Valueadded Chain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85,26(4):15-28
[4] Humphrey,J and Schmitz,H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J]Regional Studies,2002,9(36):1017-1027
[5] Hobday,MInnovation in East Asia:the Challenge to Japan[M]Cheltenham:Edward Elgar,1995
[6] 張杰,劉志彪全球化背景下國家價值鏈的構建與中國企業升級[J]經濟管理,2009,(2):21-25
[7] 胡軍,陶鋒,陳建林珠三角OEM企業持續成長的路徑選擇——基于全球價值鏈外包體系的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05,(8):42-49
[8] 曾詠梅產業集群嵌入全球價值鏈的模式研究[J]經濟地理,2011,(3):453-457
[9] 王雷全球價值鏈框架下跨國公司的“縱向控制”策略及其突破路徑研究——以晉江鞋業集群為例[J]經濟體制改革,2010,(5):62-66
[10] 文嫮,曾剛全球價值鏈治理與地方產業網絡升級研究——以上海浦東集成電路產業網絡為例[J]中國工業經濟,2005,(7):20-27
[11] 陳愛貞,劉志彪決定我國裝備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的因素——基于各細分行業投入產出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1,(4):115-125
[12] 陳景輝,邱國棟跨國公司與東道國產業集群的“雙向嵌入觀”[J]經濟管理,2008,(11):6-11
[13] 陳景輝,師穎新基于“嵌入性”視角的跨國公司在華戰略演進研究——從戰略連接、戰略嵌入到戰略耦合[J]國際貿易問題,2011,(12):57-64
[14] Baron,DPThe nonmarket strategy system[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5,37(1):73-85
[15] Baron,DPIntegrated strategy:Market and nonmarket component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5,37(2):47-65
[16] Markides,ConstantinosStrategic Innovation in Established Companie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spring 1998,Vol39,31-42
[17] 王亞剛,席酉民,榮衛東企業政府關系與企業社會責任: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企業的戰略創新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10):98-107
[18] Eisenhardt,K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4):532-550
[19] Yin R K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M]Newbury Park:Sage Publications,2003
[20] Eisenhardt K M,Theory Building From Cas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7,50(1):25-32
[21] Yin,R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M]Newbury Park,CA:Sage,1984
[22] 陳曄,白長虹,吳小靈服務品牌內化的概念及概念模型:基于跨案例研究的結論[J]南開管理評論,2011,(2):44-51
[23] Gallivan MOrganizational Adoption and Assimilation of Complex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Framework[J]The DATA BASE for Advance in Information Systems,2001,32(3):51-85
[24] Eisenhardt,KMBetter Stories and Better Constructs:The Case for Rigor and Comparative Logic[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1,16(3):620-627
[25] Stake RQualitative Case StudiesIn Denzin,NK,and Lincoln(Eds),YS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M]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2005
[26] Yin RApplication of Case Study Research(2nded)[M]Thousand Oaks,CA:Sage,2003
[27] 陳勁,吳航,梁靚企業國際化程度影響因素及未來研究熱點展望[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3-20
[28] 毛蘊詩,鄭奇志基于微笑曲線的企業升級路徑選擇模型——理論框架的構建與案例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167-179
[29] 蒙丹能力二重性與全球價值鏈上的企業升級[J]中國工業經濟,2011,(7):30-36
[30] 羅斌,黃昭昭全球價值鏈下的中國產業功能升級研究[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0,(6):189-193
[31] 馬海燕,李世祥,熊英全球價值鏈下服裝本土企業國際競爭力研究[J]管理學報,2011,(9):1312-1317
[32] Gereffi,GDevelopment Models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China and Mexico[J]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2009a,25(1):37-51
[33] Gereffi,G,Lee J,Christian M,USBased Food and Agricultural Value Chains and Their Relevance to Healthy Diets[J]Journal of Hunger & Environmental Nutrition,2009b,(4):357-374
孫時聯,鞠建東,玎余心全球價值鏈固化 中國如何突圍[N]經濟參考報,2013-07-23(5)
[2] 曾詠梅產業集群嵌入全球價值鏈的模式研究[J]經濟地理,2011,(3):453-457
[3] Baron, DPThe Non-Market Strategy System [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5, 37(1): 73-85
[4] Baron, DPIntegrated Strategy: Market and Non-Market Components [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5, 37(2):47-65
[5] Markides, CStrategic Innovation in Established Companies [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8, 39(3):31-42
[6] 王亞剛,席酉民,榮衛東企業政府關系與企業社會責任: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企業的戰略創新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10):98-107
[8] Yin,RK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M]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s, 2003
[9] Eisenhardt,KMTheory Building From Ca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7, 50(1): 25-32
[10] Yin, RK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M]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s,1984
[11] 陳曄,白長虹,吳小靈服務品牌內化的概念及概念模型:基于跨案例研究的結論[J]南開管理評論,2011,(2):44-51
[12] Gallivan,MOrganizational Adoption and Assimilation of Complex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Framework [J]The DATA BASE for Advance in Information Systems, 2001, 32(3): 51-85
[4] Eisenhardt, KMBetter Stories and Better Constructs: The Case for Rigor and Comparative Logic[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1,16(3):620-627
[3] Eisenhardt, K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4): 532-550
[4] Stake,RQualitative Case Studies[A]Denzin, NK, Lincoln,YS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C]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05
[5] Yin,RApplication of Case Study Research[M]CA:Sage,2003
[6] 陳勁,吳航,梁靚企業國際化程度影響因素及未來研究熱點展望[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3-20
[7] 毛蘊詩,鄭奇志基于微笑曲線的企業升級路徑選擇模型——理論框架的構建與案例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3):167-179
[8] 蒙丹能力二重性與全球價值鏈上的企業升級[J]中國工業經濟, 2011,(7):30-36
[9] 羅斌,黃昭昭全球價值鏈下的中國產業功能升級研究[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010,(6):189-193
[10] 馬海燕,李世祥,熊英全球價值鏈下服裝本土企業國際競爭力研究[J]管理學報,2011,(9):1312-1317
The strategies extension modelof enterprises embedded into the top of GVC
——A cross-case study on localmanufacturer enterprises
QIU Guodong1,DIAO Yuzhu1,2
(1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China;
2Linyi University, Linyi,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tra-industry and intra-product division trend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pparent, our latecomers face a more complex competition and management situationFocusing on the embeddedness between the latecomers and GVC, this paper construed a theoretical model of strategies extension to deal with enterprise policy through coding techniques of grounded theoryThe study shows that process of corporate strategies extension has obvious attributes, and its model is also showing a typical architecture including the basic environment, set-up,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strategies extensionThe Key of strategies extension is to deal with the Jing-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tecomers and GVC to realize the embedness in the two way
Key words: embedness; the top of GVC; strategies extension model; local manufacturer enterprises; cross-case study
(責任編輯:于振榮)
[4] Stake,RQualitative Case Studies[A]Denzin, NK, Lincoln,YS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C]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05
[5] Yin,RApplication of Case Study Research[M]CA:Sage,2003
[6] 陳勁,吳航,梁靚企業國際化程度影響因素及未來研究熱點展望[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3-20
[7] 毛蘊詩,鄭奇志基于微笑曲線的企業升級路徑選擇模型——理論框架的構建與案例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3):167-179
[8] 蒙丹能力二重性與全球價值鏈上的企業升級[J]中國工業經濟, 2011,(7):30-36
[9] 羅斌,黃昭昭全球價值鏈下的中國產業功能升級研究[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010,(6):189-193
[10] 馬海燕,李世祥,熊英全球價值鏈下服裝本土企業國際競爭力研究[J]管理學報,2011,(9):1312-1317
The strategies extension modelof enterprises embedded into the top of GVC
——A cross-case study on localmanufacturer enterprises
QIU Guodong1,DIAO Yuzhu1,2
(1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China;
2Linyi University, Linyi,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tra-industry and intra-product division trend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pparent, our latecomers face a more complex competition and management situationFocusing on the embeddedness between the latecomers and GVC, this paper construed a theoretical model of strategies extension to deal with enterprise policy through coding techniques of grounded theoryThe study shows that process of corporate strategies extension has obvious attributes, and its model is also showing a typical architecture including the basic environment, set-up,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strategies extensionThe Key of strategies extension is to deal with the Jing-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tecomers and GVC to realize the embedness in the two way
Key words: embedness; the top of GVC; strategies extension model; local manufacturer enterprises; cross-case study
(責任編輯:于振榮)
[4] Stake,RQualitative Case Studies[A]Denzin, NK, Lincoln,YS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C]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05
[5] Yin,RApplication of Case Study Research[M]CA:Sage,2003
[6] 陳勁,吳航,梁靚企業國際化程度影響因素及未來研究熱點展望[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3-20
[7] 毛蘊詩,鄭奇志基于微笑曲線的企業升級路徑選擇模型——理論框架的構建與案例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3):167-179
[8] 蒙丹能力二重性與全球價值鏈上的企業升級[J]中國工業經濟, 2011,(7):30-36
[9] 羅斌,黃昭昭全球價值鏈下的中國產業功能升級研究[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010,(6):189-193
[10] 馬海燕,李世祥,熊英全球價值鏈下服裝本土企業國際競爭力研究[J]管理學報,2011,(9):1312-1317
The strategies extension modelof enterprises embedded into the top of GVC
——A cross-case study on localmanufacturer enterprises
QIU Guodong1,DIAO Yuzhu1,2
(1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China;
2Linyi University, Linyi,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tra-industry and intra-product division trend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pparent, our latecomers face a more complex competition and management situationFocusing on the embeddedness between the latecomers and GVC, this paper construed a theoretical model of strategies extension to deal with enterprise policy through coding techniques of grounded theoryThe study shows that process of corporate strategies extension has obvious attributes, and its model is also showing a typical architecture including the basic environment, set-up,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strategies extensionThe Key of strategies extension is to deal with the Jing-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tecomers and GVC to realize the embedness in the two way
Key words: embedness; the top of GVC; strategies extension model; local manufacturer enterprises; cross-case study
(責任編輯:于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