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0年前,北京市公積金管理中心就推出了“公轉商”貼息貸款,2007年,這一貸款類型逐漸被組合貸取代,直到今日,組合貸仍舊是被認可的一種貸款方式。
然而在這一組合貸款方式面世多年后的今天,組合貸卻遭遇了被“封殺”的尷尬,據記者了解,北京市場基本已無樓盤接受組合貸。是開發商另有隱情,還是銀行方面不予配合,抑或是市場管理機制出現漏洞?其實,不論是哪一種原因,最受傷的還是購房者。
組合貸名存實亡
“開發商不接受組合貸,就只能選擇商貸了。”3月初剛認購了金融街融匯一套三居的趙女士告訴記者,她預計貸款120萬元,而如果可以選擇組合貸的話,每個月將少還銀行一千元。
當前市場下,趙女士的處境絕非孤例。記者采訪了近20家將售或已售的樓盤后發現,包括通州、大興、房山在內的區域,開發商幾乎只接受公積金貸款或商業貸款,組合貸則基本消聲滅跡。
以近期連開四盤的大興天宮院區域為例,首開保利熙悅春天、中國水電云立方、鑫苑鑫都會以及金融街融匯均不接受組合貸,即將開盤的住總萬科橙同樣拒絕組合貸。而包括海淀、朝陽孫河在內的多個售價超過5萬元/平方米的高端樓盤,則只接受商業貸款。
事實上,近一年間組合貸已開始陸續受阻。例如通州區的K2海棠灣早在去年就明確表示只接受商業貸款,而此前已銷售的項目,也多為組合貸設立了門檻。據了解,曾熱銷的華遠銘悅項目,當時就規定只做三居的組合貸款,二居需要跟經理申請;而一位曾在潤楓領尚工作過的銷售人員也告訴記者,如果做組合貸,須提供收入證明,有高額存款比較容易做成。
在組合貸遭遇全面封鎖的當下,開發商方面似乎也不愿意做出太多解釋。采訪中,當記者向多位樓盤銷售人員問及拒絕組合貸的原因,得到的多為“慣例就是如此”、“公司統一安排”之類的回答,更有樓盤銷售人員回答:“如果想省錢,選擇公積金貸款就是了。”
據調查了解,因為無法組合貸,多數購房人群已被迫選擇了商貸。在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看來,組合貸被棄用進一步縮小了公積金所能惠及的群體。
因回款慢被“嫌棄”
長時間里,房地產市場被稱之為賣方市場,在交易中長期處于強勢地位的開發商,也形成了其一貫的思維方式。
針對組合貸不受開發商青睞的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房企高層告訴記者,“從有公積金貸款開始到現在一直都是這樣,很多開發商都不愿意做組合貸。組合貸的特點是回款慢,且比較麻煩,而回款周期拉得長是項目運營中的大忌。”
上述人士表示,在項目整體開發建設周期中,將會遇到多個資金節點,比如開發商貸款的償還周期、建筑工隊的按期結賬,以及施工設備的租賃付款等。
“每一個節點都會產生一筆大額的資金投入,如果沒有及時回籠足夠的資金,肯定會增加運營成本。”
高策地產服務機構董事長、總裁陶紅兵也認同這一觀點。“回款周期哪怕是推遲一個月,整個項目的額外成本支出也是非常大的。”他指出,在目前供不應求的市場局面下,回款周期最長的組合貸,肯定是開發商最難以接受的。
據了解,組合貸的辦理時間確實長于公積金貸款和商業貸款。偉嘉安捷分析師吳昊告訴記者,如果使用組合貸,購房人需要同時向銀行與公積金管理中心進行申請,并按照商貸與公積金貸款的流程進行審核、批貸。
在這雙向流程中,一方面,由于公積金貸款人數較多,一般都需要排隊辦理,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等待時間通常在3個月左右。另一方面,銀行更傾向于優先辦理純商貸,組合貸中的商貸往往會遭遇各種純商貸的“插隊”,放款時間也會被拉長。“目前組合貸辦理的最快時間也在4個月左右,如果慢的話,可能長達半年。”吳昊如是說。
除去審批時間過長這一主要因素之外,商貸“返點”較高或許也是開發商排斥組合貸的原因之一。有業內人士透露,受理商貸銀行往往都會給開發商“返點”,“如果以一套房返5萬元來算,1000套房源將會有5000萬元的返利,這一數字不容小覷。”
銀行否拒組合貸
按照通常的理解,組合貸能否成行離不開開發商的“許可”,同樣也需要銀行方面的“開閘”。
關于是否受理組合貸款一事,記者電話咨詢包括四大行在內的北京多家銀行,得到的答案均為并未暫停組合貸。農業銀行工作人員更是告訴記者,“銀行方面歡迎組合貸,只是開發商不愿意。”盡管有猜測稱,不排除銀行推諉排斥組合貸責任的可能,但已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關于組合貸并沒有相關的明確規定,即使銀行接受組合貸,對于不接受組合貸的開發商也沒有直接的懲處措施。
針對組合貸在購房過程中受阻的問題,記者曾致電北京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詢問,其工作人員表示,對于開發商和銀行拒絕公積金貸款已有相關規定,但在組合貸方面,則沒有看到類似條款。“為什么就是不能組合貸?難道就沒有部門能管一下嗎?”在記者加入的多個置業論壇中,時常有購房者提出這樣的問題。在組合貸名存實亡的當下,民間的反抗聲已愈演愈烈。
日前,在金融街融匯及中國水電云立方兩個購房者QQ群中,已有購房者準備將無法組合貸的問題集體訴諸法律。“如果開發商和銀行都不管這事,那就讓法律來管。”有網友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