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韻
現在的大學生都是80、90后,他們不再像60后那樣有組織、有紀律,更不像70后有組織、無紀律,他們的特點是無組織、有紀律。我們高校的班級建設所面臨的是有這樣思想的一群學生,管理好、教育好真的非常不易。學校就是以班級管理為單位的,如何開展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目前是影響和鑒定一個學校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準。
一、何為“羊群效應”
羊群是指相對分散但又會一起為一目標而同時付諸行動的一種組織。存在的一般形式就是平時都是各顧各的,左沖右撞你吃你的我吃我的,突然頭羊發現了一片十分肥沃的嫩嫩的綠草地,就奔過去吃了起來,后來其他的羊群就跟風似的一哄而上,相互爭搶著不管它事的吃起來。這就是所謂的一窩蜂式的羊群效應。
在這里我們通過一個實際的案例再給大家解析下現實中的羊群效應。大家是否還記得2012年9月15日發生在北京的“亮馬橋甩站”事件,起因是在頭一天有人在網上發了一條微博,說的是第二天在日本大使館前有人免費提供雞蛋,凡是到達現場的人拿著雞蛋砸日本大使館。就這一條微博的發布,在9月15日上午日本大使館前,就出現了斗志高昂的人海,人群延綿了兩公里之多,然而還有人在陸續的往這里趕來,結果造成了嚴重的交通擁堵,最后地鐵不得不甩站。這就是“亮馬橋甩站”事件的真相,無組織、有紀律的真正的羊群效應。
事件里大多數都是80、90后,這正是我們如今的大學生群體,這個群體有著相似的習性環境、心理特征,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特別快,許多的社會心理學家都對此進行了實驗和研究,結果基本都是一致的。群體成員通過彼此接近,就會在言行上相互模仿、趨同,容易形成群體規范,使每一個成員自覺或不自覺地保持著與大多數人相一致。
二、高校班級存在“羊群效應”的分析
高校管理的基本就是班級管理,每個班級就是一個小的群體,同學們一起學習、一起生活,相互影響著彼此的思想、行為,時間久了就會表現出相同性、一致性,也就會產生羊群效應,我們對產生的原因作了如下分析:
1. 失去目標
在通過緊張激烈的高考后,真正走入大學的校園,許多同學會突然發現自己失去了學習的目標,不知道未來想選擇走什么樣的道路。少數有目標的同學也都是要經過一段時去確立,他們形式上沒有什么變化,就是從一個學校進入到另一個學校而已,真正的社會經驗基本等于零。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就會去參考、模仿他人的行為,很少會想自己是否可以做好,總認為別人的選擇比自己的好,在許多事情上就會產生羊群效應。
2. 依賴他人,缺乏自我
大學生基本都是第一次離開家,在進入大學校園后,當面對自己以前不曾有過的新生活,內心非常茫然,學習、生活不知所措,完全沒有自我,做事喜歡隨大流,感覺大家做了,我做也不會做錯,在還沒有經歷真正的社會磨煉的情況下,一遇到問題就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又不能不做,最好是依賴他人、模仿他人,采取大眾的一種做事態度來解決。
3. 集體壓力
高校的基本組織形式就是班級,在這樣一個幾十人的集體中,長時間的集體活動中,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潛在的行為準則,這種行為準則會帶給學生一種無形的壓力感,他們在這種壓力下,已經無法自主行為,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特立獨行,就很快被集體孤立,在他們心理素質還不成熟的情況下,就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不安,認為自己錯了,最后就不得不隨集體跟班就是了。
三、利用“羊群效應”積極的方面,推動建設好班級管理
1. 樹立榜樣,組建優秀的班干部團隊
“羊群效應”所反映出的就是少數服從多數的從眾心理。我們的班級管理就應該從確定一名“領頭羊”開始,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也說明了這個道理。有了一名出色的領頭羊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組建一支優秀的班干部隊伍,這樣在管理上全部動起來,就會很好地起到正確的引導、示范作用。
在日常班級活動中,注意對積極的骨干學生要樹立榜樣,及時地進行肯定、表揚、獎勵,使班級中積極地傳播正能量,讓同學們“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使“羊群效應”發揮出積極的一面。
2. 班級凝聚力
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他們的思想、性格、習慣等都不同,我們可以經常組織開一些主題班會、課外實踐、學校活動等,在活動中,學生們可以體會到班級大家庭的溫暖,體會到他們所在的班級是一個幸福、團結的集體。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使他們行為和習慣都統一、和諧、團結在一起,打造出班級凝聚力,這樣就會出現積極的羊群效應。
3. 正確引導,重點培養學生自立、自主的成長意識
大學生還沒有真正地走入社會,社會上各種復雜的現象都還沒有經歷,內心還是相當脆弱的,但真的面臨一些過大的壓力時,往往會做出一些傻事。這就要求我們學校搞好班級建設,通過組織開展一些展現自我,實現自我的班級活動,老師在正確的引導,迅速的培養他們思維的獨立性,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發展的意識,提高抗壓能力。
結束語
科學地利用好“羊群效應”,使之在高校的班級管理建設中起到積極的作用,讓學生早日走向成熟,長大成人,同時也把學校的教育水平提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石成奎. 大學生從眾心理成因及其對策[J]. 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06(12).
[2]杜坤林. 羊群效應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策略探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8).
[3]朱曉明. “羊群效應”與高職新生思想政治教育. 發展[J]. 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