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
【摘 要】電大脫產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度越來越大,只有做到教育全員化、教育經常化、內容系統化、學生行為規范化、教育形式社會化,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關鍵詞】電大脫產班 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徑
電大脫產班學生相比于其他普通高校學生,有著明顯的特殊性,具體表現為:文化基礎差,自控能力弱,幾乎沒有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規劃。這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困難。作為長期工作在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線的普通工作者,深知責任重大,也深感工作的艱辛和困惑。本文擬結合本校工作實際,對電大脫產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談點粗淺的意見。
一、營造“齊抓共管”氛圍,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全員化
以前,不少教職工雖然認可“齊抓共管”的作用,但心里卻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校領導、學生處、班主任的事”,對一些違紀現象熟視無睹。較為普遍的情況是,教職工雖然能對違紀的學生提出批評,但批評往往輕描淡寫,有的還會在“批評”之后補上一句:“你虧得碰到我,要是被校領導和學生處老師碰到你就完了。”似乎想博得違紀學生的一點感激。不向學生管理部門匯報,不能及時對違紀學生敲響警鐘,違紀學生僥幸過關,久而久之思想麻痹,最終在錯誤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這樣的“齊抓共管”客觀上等于沒管。實踐證明,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須真正做到齊抓共管,必須真正提高“全員參與”意識,并把“全員參與”落到實處。
首先是意識灌輸。在全體教職工中加強“全員參與”意識的灌輸,要求全體教職工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要求全體教職工,各教學、行政職能部門共同努力,密切配合,缺一不可。
其次是制度落實。學校制定一系列制度確保強化“全員參與”的落實。比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責任班制度”,做到每個教職工都有輔導班,每個班都有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在每一年教職工年度考核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為一項重要考核指標,有內容,有標準,考核結果與職工個人利益掛鉤。
二、加強領導和規劃,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化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零打碎敲,要分階段、分步驟地進行系統教育。首先要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思想工作網絡。在“全員參與”的基礎上,學校黨政領導——學生處、團委——班主任自上而下對學生的思想政治進行系統的、全面的領導和工作。其次是要設置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引導學生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的做法是以誠信教育為突破口,針對大學生嚴重的誠信缺失問題,開展“誠信大學生”評比活動,建立誠信檔案,開展誠信問題大討論,在全院范圍內掀起誠信教育熱潮,并以誠信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鏈接線,廣泛開展“一情、三課、五培養”的教育活動。“一情”即國情教育;“三課”即黨課、團課和政治課;“五培養”即培養共產主義理想、培養集體榮譽觀念、培養勞動觀念、培養遵紀守法意識、培養勤儉節儉的習慣。學校定期召開由中層以上干部、各黨支部書記和全體班主任參加的“政工會議”,總結經驗,制定新學期思想政治工作計劃和布置新學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務。
三、加大學生管理力度,實現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化
日常行為規范管理是以完善的制度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用有效的檢查手段、監督實施,靠嚴明的獎懲措施保證執行的一種管理方法。電大脫產班學生年齡多在二十歲左右,他們性格好動,思想還不成熟,由原來中學的紀律約束突然轉為高校的自我控制,一時難以適應,致使有的同學犯了極端主義錯誤,片面追求自由。為了能使他們區分出紀律與自由的界限,把二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必須引導他們提高認識。
經過多年的不斷探索,大膽嘗試,我校學生管理工作逐漸步入了“嚴活相濟,穩定有序”的軌道。具體做法是:
1. 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校紀校規,組織學生學習規章,并進行專門測試,讓學生知規章、懂規章、守規章。
2. 做到“二個結合”:(1)經常管理與軍訓相結合,利用軍訓增強學生紀律觀念,并為經常管理打好基礎;(2)教育與管理相結合,深入到學生中去,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引導學生注意日常養成,做到校內校外一樣,教師在與不在一樣,同時也要維護紀律的嚴肅性,從違紀的第一件事抓起,從違紀的第一個人抓起。
3. 發揮“三個表率作用”:(1)校領導和教職工的表率作用,開展“教壇新秀”“對我幫助教育最大的老師”等評比活動,在全院教職工中實行職業道德考核制度,加強師德建設,以增強感召力量;(2)學生干部的表率作用,定期進行學生干部培訓,提高學生干部的思想、作風等方面的素質,要求學生做到的,學生干部必須首先做到,在學生干部中實行學習和紀律的承諾制,以增強帶動力量;(3)干訓學員的表率作用,我校每年都有軍轉干部和工商干部來校培訓,他們都有良好的素質,我們用干訓學員在校培訓期間的言行去影響學生,以增強榜樣力量。
經過多方面的努力,學生在良好的校風熏陶下,學生的日常行為逐漸規范。
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經常化
對自控能力較差的電大學生來說,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寄希望于幾次會議、幾次談話就能見效,需要我們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手段,既要有剛性的紀律要求,也要有柔性的思想交流,更要有能觸及其靈魂的主題教育活動,經常性地灌輸正確思想。我們的做法是經常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比如:“五思考五對照”活動、寢室文化節活動等等。經過多年實踐,取得了較好效果。尤其是“五思考五對照”活動,觸及了很多學生的靈魂,成效明顯,被浙江電大評為全省電大系統“校園文化品牌項目”。
“五思考五對照”活動具體做法是:經過組織動員,要求學生思考一下家長送我到學校盼什么,對照自己的表現是否對得起家長;思考一下我在學校做什么,對照自己的成績是否合乎家長、教師的心愿;思考一下我將來走向社會干什么,對照自己所學的知識是否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思考一下我成為有用之才憑什么,對照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自己應該如何努力;思考一下我在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對照自己應該如何奮起直追。通過思考,開展感恩教育,讓學生算一筆經濟賬、寫一封家書、寫一份現狀分析,來明確感恩意識是大學生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內涵;通過思考,開展目標教育,讓學生明白上大學為了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現在開始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通過思考,開展職業教育,讓學生清楚自己今后所從事的職業需要掌握怎樣的知識和技能,開展職業生涯的規劃;通過思考,開展能力教育,讓學生明白要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除了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應用能力;通過思考,開展素質教育,讓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和同學反饋的方式,來查找自己身上的不足,制訂計劃,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自己的美好人生打下扎實基礎。通過動員會、主題班團會、寫心得體會、算經濟賬、寫家書、座談會、成果展覽、總結會等方式,最大程度地觸動學生的靈魂,激發學生的正能量。
學校通過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這樣的主題教育活動,不斷給學生傳遞正能量,讓學生積極向上的火苗永不熄滅,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五、讓學生走向社會,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
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造就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是我們的培養目標,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離不開社會。學生關心社會發展,關注社會熱點,主動適應社會需要,這是好事。我們應該把教育向社會開放,讓學生走向社會,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緊密接觸社會,并及時地有針對性地回答社會上出現的實際問題。
面對形勢的變化,我校近年來開展以“成長、成人、成才”為主題的系列教育。組織學生到偏遠貧困學生家中慰問、座談,學習他們面對困境發奮自強的精神;參觀寧波滕頭村社會實踐基地,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參加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和生態環保系列活動,組織學生干部進行社會調查;組織并壯大學校青年志愿者服務隊,與街道、福利中心等建立長期服務卡制度,為社區群眾排憂解難,積極參與在寧波舉行的浙江省經貿洽談會、全國發明博覽會、寧波服裝節等大型活動,從會館布置、文秘打字到接待和禮儀服務,志愿者們不辭辛苦,體現了我校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也造就了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通過社會實踐,縮短了學校與社會的距離,大大提高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綜上所述,形勢在不斷發展,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與時俱進。我們要跳出原有的教育模式,拓寬教育渠道,深化教育內容,在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全校師生齊抓共管,并大膽地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在實踐中適應社會。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文科.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J].企業導報,2012(7).
[2]應躍鵬.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J].中國教育學報,2005(3).
[3]應躍鵬.淺談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問題[J].寧波大學學報,2002(4).
[4]潘弋璐.以社會實踐為載體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J].浙江廣播電視大學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論文集,2001.
[5]王智民.與時俱進,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香港:當代教育,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