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樣樣
摘要:
小學語文是基礎(chǔ),小學生處于少兒階段,這個年齡的孩子往往心思單純,活潑可愛,作為語文老師,如果不顧兒童的年齡特征,忽視了語文的趣味性,刻意過高定位,用成人的口吻,板起臉孔嚴肅地教小學語文,那就失去了小語的本真、小學生的童真,興趣就無從談起,課堂效率就沒有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藝術(shù)教學;實效性
作為一名與學生天天打交道的一線語文教師,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結(jié)合自己的實踐體會,根據(jù)新課程理念,對如何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談一些看法。
一、激發(fā)興趣,真情投入,是提高實效性的前提
它所面對的對象是小學生,而不少小學生在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感到學習小學語文枯燥無味,存在著“難、厭、怕”的情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興趣問題。
(一)教學藝術(shù)的良好運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豐富的情感藝術(shù)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生建立起一種情感的信任,使學生對教師有一種“托付”,使學生在學習中有“傾訴”的人,并且這種傾訴是平等的,激勵的。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藝術(shù)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素”,教師語言如果機智、靈活、風趣,往往能促使課堂充滿生機,讓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去學習、交流、探究,學習也就更富于成效。
(二)把握孩子的心理特點。小學生處于少兒階段,這個年齡的孩子往往心思單純,活潑可愛,作為語文老師,如果不顧兒童的年齡特征,忽視了語文的趣味性,刻意過高定位,用成人的口吻,板起臉孔嚴肅地教小學語文,那就失去了小語的本真、小學生的童真,興趣從何談起,課堂實效從何而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牢牢把握兒童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母語的特點,讓孩子們在活潑的氛圍中接觸母語,在生活中去體驗語文,感受語文的趣味性,從而激發(fā)起學好小學語文的興趣。
二、找準“切口”,整體入手解讀文本,是提高實效性的基礎(chǔ)
作為語文教師,要弄清楚在不同的課文里,都有學習的重點,不要全面鋪開,否則就會“語文課模糊,學生迷糊”。在教學中,教師要仔細研究教材,弄清楚課文中要引導學生掌握哪些知識,學習哪些技能,然后選擇好學習課文的“切口”。從這個“切口”入手,引領(lǐng)學生欣賞課文,學習課文,研究課文。
(一)在文章的重點處“切入”。閱讀教學中,以文章的重點段落為切入點,可以使課堂教學主脈絡(luò)清晰,對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情感抒發(fā)容易把握,提高學習效率。李白詩《黃鶴樓送別》是將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巧妙地包含在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中,旨在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文中人物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chǔ)上,教師談話:“同學們,你有過分別的經(jīng)歷嗎?在與好朋友分別時,心里總會有許多話想說,正所謂‘言為心聲啊!李白和孟浩然當時也在黃鶴樓上說了一番話,互相傾吐心聲。他們說了什么呢?”繼而引導學生朗讀,體會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難舍之意,以及孟浩然對李白的不舍與寬慰。
(二)在文章的難點處“切入”。北師大版教材中許多蘊含人文思想的文章中,人物的語言往往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學時就可以此為切入點。如教學《最大的麥穗》一文,在簡介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后,讓學生找出文中蘇格拉底說的三句話,以此為線索貫穿全文教學。引導學生在朗讀、交流體會中弄明白三句話的意思,懂得“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才是實實在在的”的深刻道理,即明白抓住眼前機遇,完成當前任務的重要性。
三、走進文本,親身體驗,是提高實效性的關(guān)鍵
新課程理念倡導,在課堂教學中要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取得共贏。要做到這一點,師生共同走進文本是關(guān)鍵。
(一)教師走進文本。教師在教學中走進文本要做好如下幾件事:一是進入文本之前做好學情分析。根據(jù)自己所教的班級的學情,結(jié)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進而把握好教學的“度”、“ 量”。既不拔高,也不降低,量體裁衣往往能在教學中收到實效。二是進行文本解讀。教師要仔細分析,理出文本特點,簡化要求,找準教學的切入點。
(二)學生走進文本。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走進文本,實質(zhì)上就是進入角色,一旦進入了角色,學習就能主動,探究興趣就會濃厚。他們在讀書中就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往往會有如下幾方面的收獲:一是帶著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預設(shè)的問題走進文本,通過讀書去尋找答案,這是初效;二是學生自己走進文本,在讀書中發(fā)現(xiàn)新問題,并通過反復研讀去解決,或通過同伴互助、師生合作等方式去解決,這種課堂生成的問題往往是最有價值的問題。
四、去除無效勞動,整合問題設(shè)計,是提高實效的核心
四十分鐘一堂課,如果我們?yōu)閹熣卟缓煤檬崂恚讯嘤嗟臇|西去除,讓無效勞動占領(lǐng)整個課堂,將事倍功半或一無所獲。一般地說,教師可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除無效勞動:一是丟棄繁瑣的理性說教,不要滔滔不絕地在講臺上唱“獨角戲”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二是整合問題設(shè)計,刪掉無價值或?qū)W生已懂的問題。
總之,作為一名一線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多多思考教學中的問題,多嘗試一些教學的方法,多研究教學對象的需求,學會調(diào)控應變,善于總結(jié)、反思,就能取得課堂教學實實在在的效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內(nèi)官營中心小學,甘肅 定西 74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