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泰文 林德土 陳浩
摘要:
目的:觀察針灸結合葛根桂枝湯加減及牽引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作用。方法:將我院收治的56例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治療組頸椎病患者給予針刺、牽引及葛根桂枝湯加減治療,對對照組患者單純牽引治療,并觀察療效。結果:治療組治愈11例,占39.2%,好轉15例,占53.6%,未愈2例,占7.2%,治療總有效率為92.8%。而對照組治愈6例,占21.43%,好轉14例,占50.0%,未愈8例,占28.57%,治療總有效率為71.43%。兩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葛根桂枝湯結合針刺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顯著。
關鍵詞:頸椎病;針刺;牽引;葛根桂枝湯
【中圖分類號】
R28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5-0133-01
目前研究報道治療本病的方法較多,1年來我院以針刺、牽引及葛根桂枝湯加減治療28例,臨床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觀察2013年2月到2014年來我院就診的56例患者,均為門診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46.4±4.2)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30年,平均病程為(3.24±1.23)年。將本組患者采用計算機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各28例,其中治療組28例,患者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46.1±4.7)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30年,平均病程為(3.14±1.06)年,對照組28例,患者中男14例,女14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77歲,平均年齡(45.7±4.2)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29年,平均病程為(3.23±1.21)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診斷標準: 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診斷依據:1)有慢性勞損或外傷史。或有頸椎先天性畸形、頸椎退行性病變。2)多發于40歲以上中年人,長期低頭工作者或習慣于長時間看電視、錄相者,往往呈慢性發病。3)頸、肩背疼痛,頭痛頭暈,頸部板硬,上肢麻木。4)頸部活動功能受限,病變頸椎棘突,患側肩胛骨內上角常有壓痛,可摸到條索狀硬結,可有上肢肌力減弱和肌肉萎縮,臂叢牽拉試驗陽性。壓頭試驗陽性。5)X線正位攝片顯示,鉤椎關節增生,張口位可有鑿狀突偏歪,側位攝片顯示頸椎曲度變直,椎間隙變窄,有骨質增生或韌帶鈣化,斜位攝片可見椎間孔變小。CT及磁共振檢查對定性定位診斷有意義。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單純頸椎牽引治療:我科以YHZ-100B頸腰牽引床,取坐位牽引,牽引角度 :一般按病變部位而定,如病變主要在上頸段,牽引角度宜采用 0-10°,如病變主要在下頸段(頸 5 ~ 7),牽引角度應稍前傾,可在15°-30°間,同時注意結合患者舒適來調整角度。牽引重量 :間歇牽引的重量可以其自身體重的 10%~ 20%確定,持續牽引則應適當減輕。一般初始重量較輕,如 6 kg 開始,以后逐漸增加。牽引時間 :牽引時間以連續牽引 20 分鐘,間歇牽引則 20 ~ 30 分鐘為宜,每天一次,10 天為一療程。
1.3.2 治療組:
給予治療組患者葛根桂枝湯結合針刺、牽引治療,其中牽引治療方法同上。針刺(一般先牽引后針灸):主穴取風池、頸夾脊C4-7、頸百勞、大杼、大椎、肩井。手臂及拇食指麻木,加肩禺、曲池、外關、合谷;手臂及小指、無名指麻木,加天宗、秉風、小海、外關、后溪、液門。操作方法為:患者取俯臥位或俯伏坐位,暴露頸部,常規消毒針刺部,風池穴用1.5寸毫針向鼻尖方向刺入1.0-1.2寸。余穴常規消毒,用1.5寸針直刺0.8-1.2寸,捻轉得氣,留針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5日。葛根桂枝湯:在上述治療后給予葛根桂枝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葛根15g,桂枝10g,白芍15g,海桐皮9g,生姜3片,大棗3枚,甘草6g,桑枝6g。血瘀重者加當歸10g,川芎10g,桃仁9g,紅花3g;肝腎不足者加枸杞15g,熟地15g,石棗20g;寒濕較重加薏苡仁15g麻黃6g,木瓜10g。
1.4 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標準按《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進行判定。治愈:原有各型病癥消失,肌力正常,頸、肢體功能恢復正常,能參加正常勞動和工作。好轉:原有各型癥狀減輕,頸、肩背疼痛減輕,頸、肢體功能改善。未愈:癥狀無改善。
2 結果
臨床經過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可以得知,治療組治愈11例,占39.2%,好轉15例,占53.6%,未愈2例,占7.2%,治療總有效率為92.8%。而對照組治愈6例,占21.43%,好轉14例,占50.0%,未愈8例,占28.57%,治療總有效率為71.43%。兩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見表1所示。
3 討論
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表現為受累的神經根支配區的疼痛、麻木,疼痛常在睡眠時加重,而手持物后亦常加重。其發病的原因是由于骨刺刺激神經根,或椎間孔狹窄壓迫神經根所致。通常牽引療法,對椎間孔狹窄者療效較好。牽引前必須仔細閱片,明確壓迫來自哪里,從而選擇正確的的牽引方向。當前后方有壓迫時,應選擇頸椎的中立位,即順頸椎牽引,牽引繩的方向與軀干方向呈15°~20°,且重量由輕開始,慢慢加重,如有出現病情加重或有脊髓壓迫癥則應停止牽引。
由于現代都市生活快節奏,長期伏案等不良姿勢及缺乏鍛煉,頸椎病發病率逐年增高,并有低齡化趨勢。通過利用針灸牽引結合葛根桂枝湯加減治療頸椎病,具有舒筋活絡、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標本兼治有助于患者頸椎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