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云
摘要:
目的:探討精細化管理在新上崗護理人員培訓中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新進護士20名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進行培訓;2013年新進護士20名為觀察組,采用精細化管理,根據學歷層次,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觀察并比較兩組新護士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發生的護理缺陷數。結果:實行精細化管理后,新護士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缺陷數降低,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結論:對新護士采取精細化管理可避免培訓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培訓效果,有利于新護士的成長和護理風險的控制。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5-0156-01
剛剛工作的護理人員往往由于缺乏工作經驗及溝通技巧、規章制度執行不嚴等是護理風險的高危人群,如何使剛從學校畢業的新護士順利實現到專業護理人員的角色轉變,勝任臨床工作,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是各級護理管理者關注的問題[1]。我院從2012年起嘗試對畢業后護士進行精細化管理,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我院2012年新進護士20名為對照組,年齡20~24歲,均為女性。大專11名,本科9名,;2013年新進護士20名為觀察組,年齡20~24歲,均為女性。大專10名,本科10名,。兩組新護士在年齡、學歷、在校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傳統培訓方法。新護士進入醫院參加護理部舉辦的為期一周的崗前培訓,護理部指定指導性培訓方案,進行輪轉,各科室根據各科特點制定臨床帶教計劃。在臨床實踐鍛煉期間,新護士輪轉治療、辦公室、責任組等各護理崗位,未固定帶教老師。
1.2.2 觀察組:進行傳統培訓方法的同時,采用精細化管理,結合學歷層次,采用專人負責制,對大專護士第一年采用側重于專業理論及技能,本科護士側重于臨床應用能力培養。新護士進入科室后,護士長為其安排1名臨床帶教老師專人負責:負責對新護士進行跟班帶教,對其臨床工作進行指導,在思想、學習、生活、科研等諸方面對其進行指導,定期對新護士工作學習情況進行溝通,重點突出對急危重癥搶救配合能力、急救儀器和藥品應用能力、應急突發事件處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及論文寫作等方面進行考核。
1.2.3 考核內容及方法:一年后由醫院考核組( 護理部) 考核,包括理論成績、專業技能、科研能力,并對護理缺陷數進行統計,建立個人檔案。
1.3 統計分析:應用stata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人員理論及專業技能考核成績:實行精細化管理后,新護士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缺陷數降低,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要求越來越高,醫療護理護理模式的不斷更新與發展,醫護工作壓力不斷增大,尤其對于新上崗護理人員。由于其臨床護理經驗技能欠缺,工作及心理壓力較大,角色轉換需要一定時間及空間,因此需要護理管理者給予更多更細人性化的管理模式[2]。精細化管理即根據護理人員的學歷層次進行有針對性培養,使其更快的適應臨床工作的需要,有利于增強其職業歸屬感組織歸屬感。
在對兩組新上崗護理人員的比較中發現,采用精細化管理的護士理論及技能成績均好于傳統培訓組,護理缺陷數明顯降低。我們針對新護士中本科、研究生等高學歷,理論知識方面優勢明顯,但臨床經驗相對不足,而本科以下學歷護士往往理論技能經驗均欠缺。輪轉科室選擇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素質較高的護士擔任帶教老師,實行一對一的指導,固定帶教老師,輪轉期間定期與她溝通,了解學習、培訓情況,有困難時協助解決。對于她們在工作中的亮點及時表揚,不足之處不指責、不當眾批評,共同分析原因,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和諧、關愛、相互支持的人際關系可緩解工作中的緊張狀態,使其順利融入集體,較快完成角色轉換[3]。
綜上所述,實施精細化管理有助于避免以前教與學不協調,基礎好與不好一樣教,減少培訓過程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了培訓效果,保證臨床護理水平和護理質量的延續性,有利于新護士的成長和護理風險的控制。
參考文獻
[1] 陳雁,陳璐. 新護士規范化培訓的實踐與管理[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 14(9):88-90.
[2] 賈巧玲,許妍. 以柔性管理為主體的新護士培養與管理[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20(6):130.
[3]賈巧玲,許妍.淺談我院加速新入伍護士成才的培訓和管理[J].右江醫學,2009,5(37):616-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