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秀
摘要:
目的:探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護理干預措施。方法:通過及時有效地治療、心理護理、飲食及運動指導、準確的觀察記錄、對患者進行糖尿病健康知識的教育,從而迅速糾正了患者的低血糖癥狀,使血糖控制平穩。結果:糖尿病患者對低血糖癥的識別,預防、自救和自護能力明顯提高。結論: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進行正確的護理干預方法,能夠有效的控制和預防了糖尿病低血糖癥的發生,增強了患者識別和處理低血糖癥的能力。
關鍵詞:糖尿?。坏脱前Y;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5-0179-02
低血糖的臨床表現可因不同的病因、血糖下降程度和速度、個體反應性和耐受性而表現多樣化。當糖尿病患者血糖快速下降時,首當其沖的是大腦皮質受抑制,出現意識朦朧、定向能力與識別能力喪失及言語不清;當皮質下受抑制時,產生躁動不安、心動過速及瞳孔散大; 當累及中腦時,出現陣發性驚厥,并很快陷入低血糖昏迷[1]。有些患者,特別是不穩定型及幼年型糖尿病患者,或胰島素過量者,低血糖反應不易自行緩解,且呈現惡性的低血糖反應癥狀,加急性精神病或癲癇樣抽搐及迅速進入嚴重昏迷狀態[2]。同時由于其癥狀不典型,容易誤診、漏診,嚴重時可留下后遺癥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對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臨床護理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78例患者,男47例,女31例;年齡10~78歲,平均61.7歲;病程5~20年,平均12.5年。合并高血壓2例,動脈硬化11例,冠心病7例,肺部感染4例。其中應用胰島素治療的46例,口服磺脲類降糖藥32例。本文中78例患者均符合低血糖癥Whippl三聯征診斷標準:(1)低血糖癥狀;(2)發作時血糖<2.8mmol/L;(3)供糖后低血糖癥狀迅速緩解[1]。
2 護理方法
2.1 患者絕對臥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靜,備齊搶救藥品、器械等便于搶救。及時采集血糖、尿糖標本,并注明采樣時間送檢。發生低血糖時,對于可進食者,囑其進食糖類食物;不能進食者,應立即靜脈注射25%~5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必要時繼續予10%葡萄糖注射液維持靜脈滴注[3]。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神志、瞳孔變化,并認真作好病程記錄?;杳哉吡⒓唇o予吸氧,以提高肺泡內氧分壓,糾正缺氧狀態,促進代謝,維持機體生命。并根據病情變化,隨時抽取血標本,觀察血糖動態變化。準確記錄24h液體出入量,特別應記錄糖類食物、藥物的用量及尿糖排出量
2.2心理護理: 因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生率較高,發作前又無警告癥狀,甚至成昏迷狀態,這種突發性意識障礙在患者心理上造成一種恐懼、抑郁,并給家屬增加了負擔。所以在護理中,多與患者溝通、交流、關心體貼患者,及時掌握心理狀態予以疏導,告知患者低血糖是可以預防的,鼓勵患者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正確治療,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3 飲食指導: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血糖的高低。對成年人來說使其認識飲食控制的重要性不算難,但對于幼兒來說,讓他自己控制飲食或強迫控制飲食都很困難,只能從父母入手。讓其父母了解患兒的病情以及飲食對糖尿病的影響,教會患兒父母控制飲食的方法,告知各食物中的含糖量,糖尿病飲食有哪些等等,并與父母共同制定飲食計劃。熱量配方中,碳水化合物占50%~55%,蛋白質占15%~20%,脂肪占30%;食物選擇中,蛋白質以動物蛋白為主,脂肪以植物油為主,并每天攝入足夠蔬菜;給予少食多餐,一日多餐,一日三餐。按1/5、2/5、3/5比例分配,主餐外另加2~3次加食。主餐前誘導患兒先喝些牛奶、水、湯之類的流質食物,這樣可以使患兒有飽腹感,減少食量。加餐主要以蔬菜、豆類為主[4]。
2.4 用藥指導。向患者介紹降糖藥物的用法、劑量、作用高峰時間、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请孱愃幬镌绮颓鞍胄r服用,根據血糖測定結果,按需要每天增加劑量一次,或改為早、晚餐前2次服用,直至病情取得良好控制?;请孱愃幬锏闹饕涣挤磻堑脱?,同時,水楊酸類、磺胺類、利血平等可以增強磺脲類降糖藥作用[5];雙胍類餐時或餐后服用可減少胃腸道反應;老年患者宜盡量使用短、中效藥物,以減少低血糖的發生。胰島素、優降糖作用比較強,出現低血糖反應時應及時進食。
2.5日常問題的應對: 指導患者隨身攜帶少量糖果、餅干,以備發生低血糖時食用或運動時應適量加餐。因故延遲進食或伴有胃腸功能紊亂:腹瀉、嘔吐者應減量用藥或停藥。體力活動增加、運動量增大時需及時加餐,注射胰島素30min時必須按時就餐。外出時,攜帶卡片、寫明患者姓名、地址、聯系人、急救中心電話及所患疾病名稱等以備急用。
3 討論
低血糖反應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特別是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低血糖發生時,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常??梢詫е禄颊吣X梗塞癥狀進一步加重,更加重此組患者的心理負擔。在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應用胰島素時,如何做到既能達到控制良好血糖,又不發生或者少發生低血糖,或者當低血糖發生時,如何能盡早發現并及時處理,護理工作十分重要。在臨床工作中要求我們護理人員認真仔細的觀察病情,詳細詢問病史,掌握低血糖發生的不同臨床表現,及時給予有效的處理,可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同時也提高了護理質量和醫療安全水平。所以,護士在糖尿病教育管理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低血糖的發生是完全可以預防的。筆者體會,患者的飲食指導不宜過分強調。片面過分控制飲食,往往會造成進食量急劇減少,導致營養障礙,體力下降,容易發生低血糖。遇有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癥狀時,應注意調整降糖藥物的劑量;經常監測血糖變化,以防低血糖的發生。老年人自我保護能力差,嚴禁患者隨便增加降糖藥物。聯合應用多種藥物時,一定要注意藥物的相互作用對血糖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許曼音.糖尿病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413-417.
[2] 徐延平,劉偉.低血糖40例臨床分析.中國全科醫學,2009,12(18):1350-1351.
[3] 姜濤,馬文.老年低血糖癥22例.疑難病雜志,2012,10(4):244.
[4] 劉暢,陶貴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30例分析.中國誤診雜志,2013,13(1):123.
[5] 劉志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癥.實用老年醫學,2013,27(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