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鋒華
【中圖分類號】
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5-0266-02
近年來大腸埃希菌耐藥性日趨嚴重,表現為多重耐藥性。其主要機制是細菌產生超廣譜B-內酰胺酶(ESBLS)和產BUSM組B-內酰酶,導致對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氨曲南等藥物而藥。新一代含酶抑制劑藥物逐漸應用于臨床,為了解大腸埃希菌對該類藥物的耐藥性,我們對本院于2005年1月期間分離出的216株大腸埃希菌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菌株來源: 216株人腸埃希菌來自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門診及住院病人,其中泌尿生殖道76株,呼吸道58株,術后、傷口、引流物43株,血液13株,其他部位26株。
1.1.2 質控菌株: 大腸埃希菌爿ATCC25925、ATCC25932由山東省檢驗中心提供。
1.1.3 藥敏紙片氨芐西林/舒巴坦(AMP/SUL)、替卡西林/克拉維酸(TIC/CLA)、阿莫西林/克拉維酸(AMO,/CLA)、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AZ)、頭孢哌酮/舒巴坦(CFP/SUL)、氨芐西林(AMP)、替卡西林(TIC)、阿莫西林(AMO)、哌拉西林(PIP)、頭孢哌酮(CFP)購自杭州天和微生物有限公司生產。
1.1.4 儀器: 英國SENSITIRE(英德)熒光快速微生物鑒定/藥敏分析儀英國SENSITIRE(英德)公門生產。
2 方法
2.1 菌株鑒定: 按《全困臨床榆驗操作規程》進行分離培養,然后轉種AP80板:將AP80板置SENSITIRE熒光快速微生物鑒定儀中鑒定,18小時報告鑒定結果。
2.2 藥敏試驗: 以紙片擴散法來測定所有菌株對10種抗生素的藥物敏感試驗,同時用標準菌株ATCC225925、ATCC25932對紙片進行質控。
2.3 ESBLS測定: 采用雙紙片協同試驗法。含酶抑制劑: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底物為頭孢他啶、頭孢噻肟,氨曲南,底物之間距離20—30mm,以任一底物近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抑菌區表現為加強,或雙紙片間出現“坑”或“匙扣”現象判斷ESBLS陽性。
3 結果
3.1 216株大腸埃希菌共檢出ESBLS陽性68株,陽性率為31.5%.在臨床標本中的分布為:泌尿道28株,呼吸道18%株,傷口及引流物12株,血液4株,其他6侏。
3.2216株大腸埃希菌對5種抗生素而藥性見表1.
4 討論
216株大腸埃希菌對5種含酶抑制劑復合劑呈不同耐藥性,非產超廣譜B-內酰胺酶的148株該菌,耐藥率均較低。ESBLS株CFP/SUL、TIC/CLA部分有作用,PIP/TAZ作用最強。相同酶抑制劑與不同的抗生素相復合,其藥敏效果表現為加強,擴大了抗菌譜SUL、CLA和TAZ的抗菌活性。三種B-內酰胺酶抑制劑中,以TAZ抑制作用最強,而且TZA與哌拉西林具有良好藥代力學同步性。PIP/TAZ對革蘭陰性菌產生TEM、SHV等質粒介導和染色體介導的B-內酰胺酶有強抑制作用。文獻資料介紹治療產。ESBLS菌引起的感染不
宜選用第三代頭孢菌素,首選碳青霉烯類,頭霉素類。這也是治療B-內酰胺酶產生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線。此外,B-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劑亦可用氨基糖類抗生素、含酶抑制劑的復合劑產酶菌株,不宜選用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碳青霉烯類雖為首遞升藥物,但也是最后一道防線,試選用PIP/FAZ及其它含酶抑制劑的復合劑,對頭霉素類抗生素耐藥株的播放和流行具有重要義。因此,臨床一旦發現由ESBLS造成的耐藥情況,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如果確認為產ESBLS菌株,則不能使用包括三代頭胞菌素在內的B-內酰胺類抗生素,即使體外試驗敏感,體內治療也無效。(2)應用抗生素與B-內酰胺酶抑制劑合劑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替卡西林+克拉維峻、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嗶巴坦、美落西林+舒巴坦等。(3)非B-內酰胺類抗生素如:胺基糖甙類、喹諾酮類仍對產ESBLS細菌保持一定的療
效,但產生ESBLS細菌如攜帶對氨基糖甙類、喹諾酮類藥物的的耐藥基因,則亦會引起對這些抗生素耐藥。(4)頭霉素類抗如頭孢西丁、頭孢美唑和頭孢替坦等,或者使用氧頭霉素類如拉氧頭孢等,這些抗生素的療效均顯著強于抗生素與酶抑制劑合劑及喹諾酮類,亦要強于氨基糖甙類。(5)目前對ESBLS最有效的抗生素依然是碳青霉烯類藥物,如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6)不推薦使用第四代頭孢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