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博
摘要:
隨著我國《藥品生產管理規范》(簡稱GMP)的出臺.在北京、廣州、等大城市的各大醫院,相繼建立了醫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配置中心的建立,也給配置中心的管理,帶來了新的管理課題與挑戰。由于靜脈輸液的無菌要求高,如何保證液體在配置過程中,不被污染、保持無菌,保證患者輸入的液體的安全、有效,給配液中心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課題、及管理難題。
關鍵詞:配置中心 ;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
Q3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5-0324-02
我院自2009年建立了醫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配液病人數大十幾萬人次,未發生任何輸液安全問題,現將我院的“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提出,與同仁共享。
我們從5個方面闡述了我院在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安全管理方法既:1.規范配置中心的環境2.規范靜脈藥物配置的流程3. 嚴格藥物配置后的下送時間 4.定期消毒檢測 5.成立質控小組。通過上述措施的實施,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未發生一例輸液反應。同時增加了醫護人員的責任感,使之在工作中,始終繃緊一根弦,那就是:配液中心的工作,不僅關系到醫院醫療質量的好壞,更關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從而保證了用藥的正確性、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規范配置中心的環境
藥物配置從開放式到密閉式,從在清潔區配置到在控制區配置,最重要的是規范藥物配置中心的環境,只有環境配備達標,才能在相對無菌的條件下配制出合格的液體。我院把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分為清潔區——緩沖區——控制區(審方區、排藥區)——二次更衣區——配置區——外送區。清潔區一般是工作人員的休息區域,緩沖區是進入控制區區的通道,工作人員在清潔區洗手、更換潔凈服,在緩沖區更換控制區的拖鞋及對雙手進行消毒戴口罩、帽子之后方可進入控制區。審方區是藥師提取醫囑、審核醫囑、打印標簽的區域。排藥區是藥師按病區、批次、患者靜脈用藥的單組次排筐,生成排藥成品。控制區為排藥成品放置、配置成品核對、包裝的區域。二次更衣間為更換隔離衣、更換配置間拖鞋、戴雙層口罩、帽子手套的區域。配置區放置水平層流臺或安全生物柜,操作臺為百級,所有藥品在此完成調配。外送區域為配置成品打包、裝車之后送至病區大通道。
1規范靜脈藥物配置的流程
流程的管理是保證靜脈輸液安全的第一步,只有流程合理,才能保證后續工作的有的放矢。我們將流程分為醫囑處理——配藥匯總——配藥復核——集中配置。在這四個環節中,
著重抓了藥物配置操作中的核對制度從臨床醫師下醫囑——配置中心藥師審方——藥師配藥——護士核對——護士配藥——藥師核對——下送臨床。核查制度是保證藥物配置單關鍵,要求:護士在將藥物溶解與配之前,再次核對配置藥物時,操作臺上只能放置1份待配置藥物,嚴禁多份藥液同時配置杜絕加錯藥,然后按逆向對。
2嚴格藥物配置后的下送時間
由于有些藥物配置后要求及時給患者輸入,否則,降低療效。我院要求藥物配置后,半小時內必須送達病房,減少配置后藥物在配置中心的儲存時間,以便使患者輸入的藥物,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
3 定期消毒檢測
為了保證液體配置時不配污染,平時每批次配置結束后對地面進行清潔消毒;對進入控制區域使用后的物品每日定時清洗、消毒、懸掛、晾干;使用的隔離衣每日清洗一次,安先清洗后消毒的原則放置在指定地點備用,藥物配置操作平臺,在操作后,及時清理臺面,關閉風機,同時將所有廢棄物品帶出配置區,分類放置。
4 成立質控小組
好的流程需要有效地監督,除了日常的消毒工作外,為了保證配置液體不被污染,做到日有清潔,周有檢測,月有監控,科室成立了“感染質量監控小組”,質控小組定期對護士進行手檢測,每月進行空氣培養,每月對潔凈區的物品定期培養
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醫院感染控制與管理,直接關系到病人的治療效果,管理不當可直接造成醫院感染的發生。[2]通過上述措施的實施,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未發生一例輸液反應。同時增加了醫護人員的責任感,使之在工作中,始終繃緊一根弦,那就是:配液中心的工作,不僅關系到醫院醫療質量的好壞,更關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從而保證了用藥的正確性、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參考文獻
[1] 王曉娟,李玉肖.逆向核對法在急診觀察室配藥環節的應用.護理管理雜志,2011.11(1)33-34
[2] 王紅旗,徐艷,劉蓮香,等.加強醫院感染管理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05.15(110:1270—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