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賈燕
【摘 要】文章首先針對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國際化的價值展開了分析,而后進一步就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中 國際 課程
當前全球化背景之下,諸多領域都呈現出了顯著的全球化特征,教育的全球化一樣勢在必行。
一、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國際化的價值分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之后,對于我國的整個教育體制都有所震動,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將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作為將來一段時間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目標。毋庸置疑,在當前經濟和文化全球化的總體環境之下,教育事業的發展思想也必然會面對同樣的開放態度,才能獲取到不斷前進的生命力。
對于我國當前的教育體系而言,國際化最為顯著的一個階段當屬高中階段。如果說高校教育的國際化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畢業生走上崗位之后的生存能力培養,那么高中階段教育的國際化,對于學生在畢業之后選擇更為適合自己的高等教育方式和形式,以及更加深入的實現文化的全球融合并且推動教育的深入發展都必然會有著極大的幫助。
從教育事業本身的發展規律看,在當前文化融合的新時代中,教育事業必須要保持一種開放的態度,積極吸收更為廣泛的思想才能切實實現我國教育事業自身的前進和繁榮。這個開放的態度不單純是高校的職責,更加應當是基礎教育的職責,必須明確這個開放的態度應當是以推動我國教育事業整體作為目標的,而不單純是服務某一個階段或者某一個群體的學生,也不是單純是加重教育體系中外語課程的比重,而是需要通過文化的融合來實現打造我國教育事業前進推動力量的目標。
從學生本身的發展角度看,只有以一種更為兼容并包的開放態度積極吸收中外文化,才能夠實現自身素質的有效提升,而這個目標也只有通過教育本身的國際化才能實現。對于高中階段教育的國際化而言,其意義并不在于為學生打造一個綜合性背景,提供更為寬泛的知識幫助其申請國外大學的就讀機會,而應當重點關注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基于中西方差異化文化之上的認識方式和思維方法。這不僅僅需要學生能夠認可和傳承我國國學文化,更需要能夠以開放的心態接受西方以競爭作為核心的文化體系,并且汲取其積極精神。
二、高中階段國際課程的開設注意事項分析
我國沿海地區以及一線大城市中,高中階段的教學環境下國際課程以及專門的國際班紛紛涌現,而在內陸地區,此種課程的開設相對較為少見,仍然以集中性試點作為主要形式。綜合河北省當前的教學工作展開狀況看,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河北省的這種發展階段,決定了其在開設高中階段國際課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如下幾個方面:
1.以學生作為最終的服務對象
開展國際課程,或者是單純的在高中教學階段將教學活動的內容增加國際化的成分,都只是教育體系國際化的表象,最為重要的主旨目標仍然需要歸根到對學生的服務方面。我國的教學大綱一度將為社會主義建設培育接班人作為主要的目標,在改革開放之后經過不斷反思,教學大綱逐步將教育的目標方向轉移到服務學生的方面,以切實提升學生的自身素質作為主要目標,而將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相互統一協調,形成持續發展的態度。對于教育國際化而言,無論采用何種手段,都應當以服務學生作為主旨,以切實提升學生的眼界和素質作為衡量準繩。必須注意將教育國際化視為服務教育體系的態度和做法,不能將對于西方文化和英語的引入當做是對于我國教育的建設。我國教育建設是否成功以及應當如何建設的問題,只能通過是否對學生的發展有利來衡量,即便是加強英語的教學地位確實能夠起到推動教育發展的作用,也只能通過學生需求的滿足來體現和衡量。
2.堅持社會主義教育不放松
教育的國際化,是我國教育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對自身進行再建設的過程,在高中階段而言,就是通過開設必要的國際課程來實現。這種教學形式本身是一種積極開放的態度,來將更多的國際化的思想引入到中國的教學環境中來,幫助學生了解和融合到國際化環境中去,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思想和操作上的偏頗。應當注重不要將國際化課程本身視為高中教學課程的一種固定形式,而應當關注引入的內容是否符合我國學生的整體素質提升,必須杜絕出現可能存在的崇洋思想。而從學生角度看,國際課程的開設,必然為學生打開了一條更為直接的通向國外高等學府的路,這對于學生更為理智地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高等教育方式必然大有幫助,但是同時也必須明確國外的高等教育只是高等教育的另一種形式,與我國高等教育并不存在優劣之分。對于此類問題的防范,應當加強社會主義思想建設和教育,必須明確我國的教育,即便是開放的、具備國際化思想的教育,也仍然是并且只能是具有我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教育。
三、結論
當前全球化的趨勢,決定了各國教育均會受到沖擊,因此只有以開放的態度展開發展,積極汲取世界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論,才是當前教育發展的正確態度。
【參考文獻】
[1]徐輝.國際學校和國際學校課程述評[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