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摘 要】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影響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對地方性院校培養人才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地方性院校目前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并探索地方性院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對策。
【關鍵詞】地方性院校 師生關系 問題 對策
1. 引言
師生關系是高校中最重要的關系之一,直接關系到教書育人的成效,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對高校培養人才起著重要作用。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地方性院校在滿足地方高等教育需求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辦學時間短和辦學資源相對短缺,這類高校要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面臨較多的困難。和諧的師生關系可演變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成為學校無形的教育資源,對地方性院校提高教學質量和提升育人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
2. 地方性院校師生關系現狀分析
受到社會、學校、教師和學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地方性院校的師生關系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
(1)社會上不和諧因素影響阻礙了師生的交往。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師生的價值觀都一定程度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和不良信息的影響,師生之間的信任度降低;教育的市場化、商品化使得師生之間關系少了一些溫情和責任;部分學生將師生交往看成一種知識交換, 缺乏對教師應有的尊重和愛戴。
(2)辦學規模日益擴大客觀上造成師生交往困難。隨著在校學生人數逐年增加, 教師面向教學的學生通常達百人乃至數百人,學生往往只能見到教師,而教師只認識少數的學生;輔導員所管理的學生也是多達數百人,師生之間無法進行充分的知識和情感交流。
(3)學校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不足,校園缺乏師生交往的良好氛圍。地方性院校在辦學條件改善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較多,加之部分老師對“教書育人”的認識不夠,從而導致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只停留在表面,對學生人生成長規劃的引導不足,對學生個體學習的具體過程關注不夠,師生疏遠。
(4)課程設置不利于師生之間長期的接觸和交往。大學的課程有專業性強、開課時間短和數量多等特點,導致教師更替迅速,教學時間相對較少,客觀上減少了師生接觸的機會和時間,師生間難有較深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
(5)教師的職稱晉升和考核評價等注重專業學術水平使得教師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科研上, 其次才是教學。迫于科研的壓力和工作的繁重,很多教師沒有時間或不愿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用來與學生交往;加之住在校外和家庭事務等原因,大多數教師都是踩著鈴聲進課堂, 隨著鈴聲出課堂,很少出現在教學場所以外學生的活動場所, 師生交流甚少。
(6)教學內容缺乏新意和教學方式缺乏師生互動不利于師生交流。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照本宣科,不能旁征博引,教學內容不能吸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滿堂灌”的做法,缺乏與學生交流的意識,雖然體現了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 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視學習為負擔,容易對教師產生不滿和對立情緒。
(7)學生在師生交往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學生主體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增強,不像中小學生那樣對教師有很強的依賴性,加上網絡時代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渠道多樣化,使得學生更愿意把時間花費在網絡上,缺乏與教師交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有部分學生自律性較差,抵制嚴肅的考紀考風等也一定程度導致師生關系緊張。
此外,新建的地方性院校辦學資源相對短缺,辦學的實踐經驗不夠豐富,高水平的學科和專業帶頭人數量不足,校園學術氛圍不夠濃厚等因素也影響了師生之間的交往。
3. 地方性院校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對策研究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師生之間達到相互融洽、完美配合的最佳狀態,是比較理想的師生關系[2]。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地方性院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學校要重視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樹立以育人為根本的理念。學校要提高教師對師生關系的認識,增強教師與學生交往的主動性;加強對學生人生成長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將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落實到工作中,用善良和慈愛溫暖學生,讓學生在地方性院校中有歸屬感。
(2)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為師生交流創造良好的環境[3]。學校要為教師創造一個和諧的教學和科研環境,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2];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師生交往要堅持“民主、平等”的基本原則,相互尊重、理解和關心;教師既要為人師表,也在要更新傳統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長輩觀念,與學生建立朋友關系,盡量主動熱心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4],學生要在尊師重道的基礎上,把教師當成良師益友,主動與教師交流溝通。但教師也要把握分寸,不能漠視和放任學生的不良行為。
(3)充分利用網絡為師生互動創造交流溝通的渠道[5],實現師生交流無阻化。鼓勵學生與教師面對面的溝通,并借助網絡易于為學生所接受等特點,充分發揮網絡在師生交往中的重要作用,鼓勵師生通過QQ、微信、微博和電子郵件等多種方式交流;教師開發的課程網站中要重視師生互動模塊的設計和教學資源的組織,讓課程網站既便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又能起到師生課外交流的紐帶作用;建議學校建設的信息大平臺系統中專門開辟師生交互的平臺。
(4)探索“輔導員+導師”相結合的本科生管理模式,增強師生課外交往的長期性和穩定性。由于學生的個性不同,個別溝通或團隊交流的方式更利于師生交流[6]。可嘗試在現有輔導員以年級為單位管理學生的基礎上,增加一名專任教師作為每三到五個學生的導師。輔導員負責學生身心輔導,而導師側重在學業指導。導師和學生在專業課程的學習研究和課后的實踐活動中進行溝通與交流,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或實踐創新活動。與導師進行長期的聯系,使學生不但可以收獲專業知識,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在合作交流中與導師加深了解, 增進感情。當然,這也需要學校完善導師制選聘、管理和考評等制度,讓導師所投入的精力和時間得到學校的認可。endprint
(5)教師要注重組織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學生樂于與教師交流的課堂氛圍。教師要不斷吸取新知識,完善自身知識結構,讓教學內容變得有新意;能根據課程特點和自身教學個性風格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增加課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開展多樣化并有利于學生能力提高和創新精神培養的教學活動,增加教學中的互動環節,創造學生與教師交流的機會,并激勵學生主動跟教師交流。
(6)教師要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提升人格魅力,充分發揮教師在師生交往的主動性[1]。教師的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是一種最有說服力的教育,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師魂崇高、師德高尚、師能過硬的學生滿意的好教師,為學生樹立榜樣,為師生之間的交往夯實基礎[3]。此外,教師還應該掌握一定的交往溝通技巧,減少溝通過程中的困惑和尷尬[6]。
(7)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為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提供重要保證[3]。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也需要學生的共同努力。通過加強素質教育,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具有較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術專長,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人際交往能力,在師生交往中做出積極響應,成為有責任感、有教養、有愛心、有同情心的新世紀大學生。
4. 結語
只有在師生關系和諧的校園中,教師才能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學生才能更好地成長。學校應該重視和諧師生的構建,舉全校之力為師生的交往和溝通創造有利環境,從管理方式上進行創新,從制度上給予保障,充分發揮教師在師生關系中的引導作用,不斷改善師生關系,以逐步實現地方性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劍,趙立華.高校不和諧師生關系因素分析和對策探討[J].衡水學院學報,2009,11(3):104-106.
[2]曹硯輝.當前高校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教育探索,2012.3:99-100.
[3]許進.論高校師生關系的和諧構建[J].中國電力教育,2013.22:190-191.
[4]潘杏平,季祝平,張玲,潘曉璐.淺析和諧大學師生關系的構建[J].江蘇高教,2011.5:122-123.
[5]鄭華萍.現代高校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前沿,2011(4):188-191.
[6]譚海燕.高校師生的交流溝通現狀及對策分析[J].文學教育,2008.9:127-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