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珉 鐘雙喜
【摘 要】 慕課正以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全新教學形式和以“學”為本的教學價值取向沖擊著中國的大學。在這樣的變革浪潮中,高校教師的教學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呈現教學網絡化、職能轉化、教學評估透明化的特點。高校教師應及時轉變角色應對MOOC所帶來的變革。
【關鍵詞】 MOOC 高校教師 變革
MOOC又被稱為“慕課”。其中“M”代表Massive(大規模),指的是課程注冊人數多,每門課程容量可達數萬人;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指的是學習氣氛濃厚,以興趣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指的是時間空間靈活,使用客觀、自動化的線上學習評價系統,像是隨堂測驗、考試等,而且還能運用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來處理大眾的互動和回應,自我管理學習進度,自動批改、相互批改、小組合作等,保證教學互動,7×24全天開放,提出問題5分鐘后能得到反饋。這一課程不同于傳統的透過電視廣播、互聯網、輔導專線、函授等形式的遠程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近期興起的教學視頻網絡共享——公開課,更不同于基于網絡的學習軟件或在線應用。就目前看到的“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而言,可以發現,在慕課模式下,大學的課程、課堂教學、學生學習進程、學生的學習體驗、師生互動過程等被完整地、系統地在線實現。正如專家所言,慕課正以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全新教學形式和以“學”為本的教學價值取向沖擊著中國的大學。
一、慕課對教師傳統教學模式的挑戰
1. 教學視頻化、網絡化
慕課課程是基于網絡化的,通過15分鐘左右的視頻進行教學,期間穿插小測試。老師的視頻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學生可以選擇學習地點,可以在學校,也可以在家中,甚至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進行學習,并通過測試檢驗學習效果。學習的方式也在網絡上發生改變,學習者可以輕松看視頻,可以在討論吧進行自由地闡釋自己的觀點。這將傳統教學的固定教室、固定座位的課堂變為在線課堂,原來老師講一遍,學生能不能理解無法測試,現在通過視頻化、網絡化,學生可以反復觀看視頻,遇到不懂的地方還可以通過討論吧進行提問,學習效果將大幅度提高。
2. 教師職能轉變
大學教師可將在線視頻作為教學的線上環節,要求學生在課堂外先聽課,在課堂內則側重深入地分析、討論和解決問題。這種“翻轉課堂”模式要求教師通過了解學生,能夠分析學生,引導學生自主發展、自主學習。于是老師的教書職能在信息化過程中逐漸被弱化,分析師的職能將逐漸被強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從一個講授者、講解者真正變成學習的激勵者、啟發者。[1]
3. 教師評估透明化
一門課程學生輕易在網上搜尋到。同樣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相近、上課時間不受限制、上課地點不受約束并且收費低廉甚至免費,那么學生選擇課程的關鍵就是講授課程教師的水平。這種教師水平的對比,可以是一個學校內,也可以是一個國家內,甚至可以是世界范圍內,是徹徹底底地透明化評估。這對教學水平低,只能照本宣科的教師將是一場災難,他們的課程會被學生拋棄。但這樣的沖擊對高校和學生而言,將是有益的。
二、高校教師在MOOC浪潮中的變革
高校教師在MOOC浪潮中的變革最主要體現在教師角色再造。教師從一個講授者、講解者真正變成學習的激勵者、啟發者。同時,高校教師為順應MOOC的變革,應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例如:為適應在線授課,如何在短短的10分鐘左右濃縮課程的精華,如何在有攝像機的情況下展示優秀的教態,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作業的制定、答疑郵件的處理、在線試題庫的建立等,這將要求每位教師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變革原先熟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同時,在教學中注重溝通、討論,注重啟發性思維的培養,結合各專業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利用網絡環境提供的大量優質的課程資源,進行專業綜合技能的培養和學習,以實現協同發展。[2]
同時,學校應設定鼓勵教師轉變角色的激勵機制。無論傳統教學還是慕課時代,教師都是一個關鍵的角色。只有大量高水平的教師參與進來,慕課才能體現無與倫比的價值。因此各個高校應設定相應的激勵機制,讓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順應教學改革的潮流,否則慕課到最后也只能是空中樓閣,無源之水。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目前慕課在我國高校中高速覆蓋,但對慕課的理解和運用需要結合中國國情。筆者記憶中前幾年哈佛大學公開課一時成為潮流,國內名校也趨之若鶩。不過,如今還有多少公開課的視頻依然能得到學生大量點擊?如果說公開課未能如愿起到推動作用,那么“慕課”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無論是高校師生,還是廣大關心教育的有識之士,對慕課的理解需要結合中國國情,不要奢望一夜之間就能徹底改變目前中國的教育現狀。
【參考文獻】
[1]李曼麗.慕課正醞釀一場新教育革命[N].中國青年報,2013-05-23.
[2]郟伯榮.由MOOC引發的高校教師教學的思考[J]. 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3(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