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雯雯 李麗娟 時雯雯 李麗娟
【摘 要】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 護理模式也由功能制護理向系統化整體護理過渡, 這些轉變賦予了護理新的內涵,對護理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目前的護理教育還不能適應日益發展的護理工作的需要,如何進行有效的護理教育改革,培養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護理人才成為教育部、衛生部以及各有關院校高度重視的問題。本文對目前我國護理教育中小班教學的應用狀況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班教學 護理教育應用
引言
在中國,小班化教育起步較晚, 1995 年馮建華的《小比大好,還是大比小好——班級規模與教學效果的實驗研究》可以看做是我國最早專門論述“班級規模”問題的文章,他從歷史的角度對班級規模問題做了比較詳細的考察和分析。
一、護理教育實施小班授課的必要性
目前有的學校大規模擴大招生, 教師常常擔負著繁重的教學任務, 不能真正實行“因材施教”,在護理教學過程中出現學生多、教師少的問題,造成學生專業知識不扎實, 技能操作不熟練, 影響到護理人才的質量。小班教學模式, 師生之間活動的密度、強度、效度都得到增強, 學生對教師的操作示范看得清、聽得見、問得著、學得準, 教師適時穿插問答或討論, 學生的信息也能及時地傳達給老師,教師能及時發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予以解決, 讓學生在學習技能的初始階段就明確和領會技能的要領和基本要素。 并且,對不同操作能力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 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提高護理教育的效果和質量,實現教學目標。
二、小班教學應用于護理教育的優勢
1.有利于培養護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及形成雙向交流
護理學相關課程屬于醫學知識的學習,學生接受相對較難,缺乏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而小班教學班級規模縮小,教學活動靈活多樣, 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念,把師生間單一的系統改為一個雙向交流的回路系統, 建立起師生間的雙向溝通。學生不再是被動地學習, 而是主動學習, 充分體現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護理教育課,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從教學的角度, 指導老師長期與護生接觸, 了解護生的興趣和個性特點,重視護生的個體差異, 更便于在學習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地指導, 形成雙向交流的新型師生關系。
2.有利于培養護生臨床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班教學減輕了護理教師的課堂壓力,有利于教師充分備課及靈活講課,便于教師與學生充分將各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知識點貫穿講解,使各學科相互滲透, 有助于培養護生以病人整體護理為中心的發散性思維與聚斂性思維, 培養其臨床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有利于提高學生操作實踐能力
護理教育課程既有理論性, 又有很大的操作實踐性,非常強調實踐技能的培養,但實踐技能的規范性,常常需要“手把手”來形成初次的標準技能操作, 從而遠離以往的錯誤習慣動作,但是大班化技能教學, 教師顯然力不從心也無暇顧及每一名學生的技能學習和掌握。而小班化教學方式正好適應了護理專業護理實踐技能的培養需要,研究顯示小班化教學組織方式學生技能成績優于大班化組織方式。采用小班輔導進行操作技能強化訓練,教師有更多的機會指導學生,有利于提高強化訓練效率。同時小班教學學生分組小,學生在有限的訓練時間內練習機會增加,避免了過去大班練習,學生人數多,動手機會少,練習效率低的局面。在學生臨床實習前,采用小班教學對其護理基本技術進行強化訓練,有利于護生鞏固專業實踐操作技術,提高專業實踐能力。
4. 有利于評估教學效果
小班教學班級規模小,便于教師進行小組教學,教師有精力對護生每次上課發言的次數、質量及資料復習、書面報告、護理實踐技能進行綜合評估, 從基本概念、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法、思路以及護理實踐能力等方面考查。評價主體上也不再是單一的教師評價,還包括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在小班狀態下更多地為教師所重視。在一個學習環節結束后進行客觀的臨床護理技能考核以及護理理論知識考試等, 這種分散的平時考試和最終的綜合考試相結合,主觀和客觀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估體系, 科學地判斷了教學績效, 與課程的進行形成良性循環,既培養了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又為每個護生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和表達自我的機會,激勵學生樹立獻身于護理事業的信心。
三、小班教學應用于護理教學的劣勢
1. 教學資源不足
小班教學使班級人數減少的同時造成了班級數量的激增,勢必需要大量的教育經費的投入和支持,亟須學校增加更多的教室及配套設施,尤其是護理實踐操作資源和護理教師的配備,這些仍是目前大多護理院校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
2. 師資隊伍不完善
目前在我國的護理教育行業中,師資力量缺乏,很多護理教師,還是中專、大專學歷, 他們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缺乏完整的知識系統, 在新知識更新與教學水平上還沒有跟上目前的專、本科教育的要求,很多教師缺乏相關的技能培訓,對相關的教育理論更是知之甚少。
3. 缺乏相關政策支持
目前我國關于小班教學尚沒有出臺相關的政策,對于其發展尚處于“自覺階段”,護理教育中也沒有明確的小班教學政策法規,對其發展缺乏一定的支持和規范,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計劃,尚處于研究試點階段。
結束語
小班教學的出現為護理教育教學帶來新的可能性,對教師、對學生以及對整個教學過程都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幫助護生增進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大大提升學生的操作實踐能力,有效改進教學效果評價等。
【參考文獻】
[1]張勇. 小班化教學優勢大困難多[J]. 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08)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