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朝榮
加強職教教材建設是職教基礎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職工教育貫穿于職工的整個職業生涯,職教緊密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科學研究和職工工作實踐,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地進行著,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實踐性,同時也具有復雜性。每次培訓都需要相應的教材。因此,本文結合職教實踐中的體會,就職教教材建設問題進行淺析。
一、教材建設是職教工作的重要環節和基本因素
科技事業突飛猛進地發展,使人們日益重視到經濟效益。人們將知識轉變成技能,將技能轉變為效益,這就越來越促使企業注重其本身素質的提高。不斷探索職教發展的規律及途徑,其中極易被人們忽視的一個原因就是職教教材建設,而這恰恰是職教工作的重要環節和基本要素。在實踐中我們發現職教教材建設和編選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還存在一些值得提醒的問題:
1. 職教教材名目繁多,書出多門,缺乏統一安排。
2. 專業書又太專業,不適合職工培訓用。
3. 跨越行業,照搬照抄,不盡適用。
譬如,通用類教材中,鉗工專業教本,有的是針對機械行業出版的,我們冶金行業直接拿來用,有些內容便不大實用。
4. 職教教材分類不夠合理,出現重復編撰,造成人為的浪費現象。
5. 教材費用投入比重偏小、
二、加強教材建設有利于職教事業發展也有利于職教質量的提高
分析和借鑒學歷教育成功的經驗,我們不難發現,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順理成章,很大一部分功勞得力于教材的成功。當然,職工經驗的教材與學歷教育的教材不能等量齊觀,但這方面的經驗還是可以借鑒的。
1. 編寫職教教材的原則
我們編寫職教教材的原則,應該以一定的經驗目的為依據,以相應的教育理論、課程理論為指導,遵循職工教育的規律和特點,與普通教育一樣要求教材的科學性與思想性結合;材料與觀點相吻合;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基礎知識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以外,還要力求結合學員職業、專業特點,增強教材的針對性。與科學、技術發展緊密聯系,保持教材的先進性,這也是由教材的本質所決定的。
2. 教材建設有利于職教發展、有利于質量的提高
目前,職教教材有統編教材和自編教材。自編教材比較分散,但易結合職教發展形勢和生產的實際需要,主動性、適應性強,統編教材更有利于職教質量的評估,便于統一水準,便于對職教的考試、考核工作的評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了科學的職教教材,便于宏觀控制。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主要依據,是實現一定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師生雙方教與學的主要材料,也是考核教學成績的主要標準。加強教材建設,有利于職教事業的發展,也有利于提高職教質量。
三、改革教材建設編撰職教新篇
職教教材大部分既要體現其科學性和系統性。同時,根據企業目前開展的崗位培訓更要體現“短、平、快”的特點,這與職教的對象是分不開的。職教的對象是文化程度參差不齊的,要求達到的水平也不同,同時其實用性和速成性促使職教教材朝著“短、平、快”的方向發展。
然而,如果教材只是“即興”,僅解燃眉之急,缺乏系統性和經久性,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有的教材毫無價值,給人以“過時感”,這就是算不得完善和科學。因此,職教教材建設不是一件可應付了之的簡單事情,要求對教材有科學的分析,合理的分類,要使其體現成人在職、業余、自學的特點;貫徹學用一致的原則,適合自學、業余、函授,面向生產、面向企業,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為企業建設服務,體現出職教教材的特點,即:
1. 培訓目標明確,針對性強,思想性與科學性相統一。
2. 培訓重點突出,實用性強,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3. 基礎知識與現代科學技術新成就相聯系,突出時效性,自學體系的系統性和教學的循序漸進性統一。
4. 培訓教材簡明,可學性強,文字表達、結構形式諸方面適合職工年齡、認識規律和心理學習特征。
5. 語言上,通俗易懂,便于學員閱讀和自學。
6. 內容上,具有針對性、速成性、實用性、先進性和經久性、靈活性,職教教材在目錄、內容、習題、圖表、實驗注釋和附錄等,在具體編寫中,應盡量使其既適合普通教學又適合多媒體教學的需要。
總之,教材應方便職教工作,結合生產,統一安排,靈活多樣,因材施教。職教教材建設涉及職教工作的許多方面,需要我們在加強職教教學和管理的實踐中,不斷摸索,及時總結經驗,編撰適合職教教學和管理的教材。建議是否可以考慮以下措施:
(1)成立編寫職教教材的專門機構,自上而下地組織編寫教材,明確方向,制定教學大綱,統籌安排。
通過合理布局的教材,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傳授知識技能,培養職工思想品德,發展職工智力。
(2)結合生產,自編教材。結合生產可有的放矢,對各工種、各崗位通過分類,樹立培訓目標,制定考核標準,逐一對應,分門別類靈活編制實用性較強的教材。如我公司的爐前取樣工,配電工,化驗工、冶煉工等。結合崗位培訓,按技能培訓要求,進行規范化編寫與運用,自力更生來解決自身所需的教材。職工的短期培訓,可由分廠、車間按需要的內容進行編寫,自上而下地進行收集、整理、完善,按需要取舍內容。這樣,樹立“從實際出發,熔合提煉,自創一體”的精神,注重培養工人的標準化能力,創優能力,排除故障安全生產能力,降耗能力,挖潛改造和掌握應用新設備、新技術的應變能力。
(3)抽象的理論教育教材與實物教學教材相結合。針對生產教學,開門見山,分析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變抽象為具體,從理論到實物,努力做到學員看得見,摸得著,學了以后用得上,使崗位技能教材能夠按需施教,學以致用,講求質量,注重實效,充分體現職教教材的直觀性。
(4)適當提高教材編撰費用在整個職教經費中的比例。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合理地投入,有利于更有效地提高經濟效益。
通過以上措施,達到能使職工教育更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目的,運用科學的教材及手段,有計劃、有目的地對職工進行政治、文化、技術、業務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全面提高職工的素質,建設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并從中造就一大批精通本行業務,懂得現代化經濟和現代科學技術建設的人才,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企業生產的現代化服務。
總之,作為職教工作者,我們衷心盼望行家們編撰出能進一步推動職工教育蓬勃發展的新篇章,使我國的職教事業更加興旺發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