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強市的南充篇章
俞小廣
小康,是經濟小康和文化小康的綜合體。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的題中之義,也是同步小康的時代任務。四川南充市委五屆七次全會吹響了南充同步全面小康、譜寫中國夢“南充篇章”的號角,為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朝著小康目標邁進指明了主攻方向。南充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伴隨著快速發展,文化建設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在各項疊加機遇的催化下,“文化小康”迎來了繁榮昌盛的春天。南充市文化資源富集,發展基礎堅實,在中央、省委、市委加強文化發展的戰略指導下,南充市獲得了文化發展的多重機遇。由于地理、環境等諸多因素影響,南充文化與全面小康的目標定位相比,還存在文化小康實現程度偏低、城鄉文化差異明顯、文化產業發展后勁不足、體制機制較為滯后等一系列薄弱環節。
文化同步全面小康,是順應發展潮流的形勢所迫、目標所向。實現南充文化小康,就是要建設與區域中心城市發展相適應的文化強市,瞄準到2020年實現文化小康這一目標,科學謀劃、前瞻定位,一步一個腳印辦好“五件大事”。
第一件事,深入實施凝心聚力工程。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兩個鞏固”的重要論斷,筑牢全市人民共同奔小康的思想基礎,凝練唱響南充精神,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構建核心價值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本土文化有機融合,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黨組織,深入推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學校,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黨員、教育群眾,豐富全市人民的精神世界。同時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第二件事,深入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程。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要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契機,不斷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著力從加強頂層設計、實施項目推動、發展民生文化三個方面落實。
第三件事,深入實施品牌提升工程。形成具有鮮明特質的南充文化品牌,提升在全國、全省文化版圖中的地位。一是實施名人帶動戰略。以名師、名家為支撐,引進一批社科理論研究、文化藝術及產業經營管理的領軍人物,借助名家大師推動優秀作品多元轉化。二是實施精品推動戰略。總結嘉陵江系列文化品牌成功經驗,推出一批具有巴蜀風格、川北特色的精品力作,辦好具有南充市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動。三是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文化包裝、策劃和營銷力度,釋放改革后的文藝院團生產力,支持文化等品牌走出去,參與更高層面的競爭。
第四件事,深入實施產業倍增工程。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硬任務、硬指標。著力優化文化產業布局,以“9+1”園區(基地)為載體,優化三國文化、絲綢文化、紅色文化和嘉陵江流域文化產業帶區域布局。發展新興文化業態,擴大對外文化貿易。探索文化與旅游、經濟、城市、科技、民生融合發展路徑,推動文化資源和文化品牌轉化為競爭力。
第五件事,實施體制機制創新工程。推動文化小康,關鍵是要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增強全市人民的文化創造力。創新文化管理體系。進一步加強對文化工作的組織領導,抓緊制定公共文化服務指標體系和績效考核辦法,提升文化目標考核分值權重,進一步理順市、縣和縣、鄉以及部門之間的監管體制,形成權利義務責任相統一、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結合的管理運行體制。創新文化市場體系。深刻領會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轉變政府職能,真正由辦文化向管文化、服務文化轉變。創新文化保障體系。
(作者為中共四川省南充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責編/ 馬靜 潘麗莉(見習)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