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昊
摘 要:本文依據ARCS動機設計模式的相關理論,結合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及計算機公共課的課程特點,提出能夠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并運用提出的策略進行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在實踐中檢驗策略的有效性,以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動機和信息素養,為學生成為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ARCS動機設計模式;動機策略;學習動機
多年的實踐教學證明:職業院校的學生既有普通院校學生所具有的共同點,又有其特殊性。第一,職業院校的學生文化基礎水平比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第二,學生普遍缺乏自信心和學習動機;第三,大部分學生學習不是出自對知識的渴望,而是由于家長的要求或是外部的某些原因促使他們學習?;谏鲜鲈?,我們作為職業院校的老師在教學中更要理解和尊重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需要,多給予學生鼓勵和賞識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
1 ARCS動機設計模式概述
本文研究的課程是高職院校計算機公共課,計算機公共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既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又極具普遍性。如果在這門公共課程的學習中樹立和培養好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這將會為后續的專業課程的學習起到很大的引領作用。因此,嘗試用ARCS動機設計模式進行計算機公共課課程的教學,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簡單的理解ARCS動機模式就是為了激發一個人的學習動機,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引起他對一項學習或任務的注意和興趣;其次讓學生理解完成這項任務與他的密切關系;接著讓他樹立信心,使他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好此事;最后讓他體驗完成任務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求,靈活運用,因材施教,設法讓教學過程達到引起并維持學生的注意,建立起教學與學生之間的關聯性,使學生產生并維持對學習的自信心,并提供一種滿意感,最終達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目的,這個過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每一階段中又各自包含若干實施步驟。
2 ARCS動機設計模式的理論基礎
2.1 動機的定義
動機通常被定義為引發、指引和維持行為的內部狀態,是使你開始行動,維持行動,并且決定著你行動的方向。心理學家把動機解釋為行為的內動力,或將動機解釋為行為的內在心理原因。而學習動機是動機中的一種,學習動機是指個體由一種學習目標或對象引導、激發或維持學習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所以說學習動機是一種潛在的力量,它可以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它與個人的學習目標有著密切的聯系。
2.2 ARCS動機的相關理論
ARCS模式是Keller提出的,這一模式是以期望價值理論為基礎,與教學設計的宏觀理論結合提出的。研究發現,教學設計中一個不斷增長的趨勢是關注動機設計。而期望價值理論認為:當個體認識到活動與個人需要的價值有關系,或與成功的期望有關系時,就會激發起人從事活動的動機。Keller將個體在教學中的期望價值和學習結果引起的心理反應歸納為四類:①是指好奇心和喚起等,稱之為注意因素。②是指“成就需要”和“認識到有用”等,稱之為切身性因素。③是直接影響到任務成功的程度,即自信心。④是指教學的結果,即滿意度。我們要遵從ARCS模式,從這四個方面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采取相應措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3 ARCS動機設計模式的要素分析
Keller認為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主要有四個,即注意、相關、自信和滿意。
(1)注意:注意是ARCS動機設計模式的首要因素。我們在做教學設計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喚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將注意力有意或無意地跟隨教師的教學活動,并伴隨自己的學習活動。(2)相關:相關性是指讓學生感到老師的教學與他個人的需要或目標是有關聯的。(3)自信:自信心是幫助學生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直接動力。(4)滿意:滿足感是當學生的學習成果與學生的積極期望相一致或是相近的時候,學生心理上得到的滿足,這也是維持學生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條件。在這四個要素中沒有主次之分,它們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任何一個要素的缺失都可能會使學生喪失學習動機。
3 ARCS動機設計模式在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計算機公共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課程的主要目標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并熟練掌握操作技能,為學生熟練操作和進一步學習計算機有關知識打下基礎。在對學生學習動機和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內容特征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設計提出如下激發動機的策略。
3.1 教學準備啟導階段——注意策略
鑒于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動機的特點及計算機公共課程的特點,將注意策略分為課程教學前的注意策略和課堂教學中的注意策略。
(1)課程教學前的注意策略。①教師根據課程的特點和需求,先向學生展示往屆學生的優秀作品,以拋磚引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也可以達到,學習與成功是快樂的事情。學習是求知的過程,學習可以讓人不斷地自我提高和完善,向著有益于生存、健康成長的方向發展。②列舉身邊發生的真實案例,通過計算機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案例來幫助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引導學生明確計算機學習在生活工作中的應用性價值,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讓學生明確學習計算機公共課不僅可以為他們后續的專業學習做好準備,也為他們以后的職業生活提供強有力的幫助。
(2)課堂教學中的注意策略。①以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題目布置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然后逐步引導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關注一些問題或一些教學道具,讓學生思考各種可能的答案,即設置懸念。②挑戰學生的知道感 當學生積極地思考,回答問題后,教師要進一步挑戰學生的知道感,這是在學生已經擁有相當多的有關話題的知識的前提下應用的策略。③提出有爭議和矛盾的信息 這里可以分組進行,在學生經過激烈的討論并獲取一定信息之后,教師可以介紹與他們的結論相矛盾的補充信息,迫使學生認識到問題要比他們預想的更為復雜和多變,刺激學生形成更全面、更完善的探究和理解。
3.2 新課講解階段——切身性策略
切身性策略也就是相關性策略。切身性策略就是要建立認知關聯,也就是說讓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學生自身的需求、動機、目的等相關聯。學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問自己:學習這些知識對我有什么用?當學生感覺到學習的內容和自己的需求有著緊密關系的時候,他們便會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情況創設學習情境,做到給學生提供的任務情境和學習材料都能設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內容對他們是有著密切利益關系的。
3.3 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階段——自信策略
自信心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持久性的最重要因素,教師要讓學生保持學習動機就必須想方設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1)分組討論,組間互評,組內互評,讓學生自己設置評價目標和評價量化表,評價自身表現和自我強化(2)設置多樣化的創設任務,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3)讓每個學生自評。充分讓學生體驗到他們的成功是源自于自身的努力,而失敗也主要來自于努力不夠,從而取長補短,再接再勵。
3.4 教學結果評價階段——滿意策略
滿意是維持和加強學習動機持久性和穩定性的關鍵因素。Keller 將滿意范疇分為內部強化、外部報酬、公平三個范疇。根據這三個范疇教師要做到:(1)提供給學生多種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新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的活動,例如我們要定期舉辦計算機應用技能大賽,讓學生有充分展示自己和推薦自己的機會(2)運用合理的表揚,給予適當的獎勵(3)公開多元化的評價標準,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互評和自評。教師對學生評價時不能單獨從考試成績來評價,期末成績要結合發展的和多元化的觀點來綜合打分。學生也好在了解了評價標準后,積極地結合標準進行反思,彌補缺點,最終取得滿意的教學成果。
4 結束語
本文將ARCS動機設計模式與高職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實踐相結合進行研究,通過調查研究分析了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動機的特點,說明了在職業院校教學中應用ARCS動機模式的必要性。最后,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計算機公共課的特點構建了一系列的實用高效的ARCS動機策略參考框架,提供了系統的理論基礎及評測檢驗標準,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宜.ARCS動機設計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08.5.
[2]蘇媛媛.ARCS動機模式在高中英語多媒體教學中的運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0.5.
[3]王海春.課堂教學的ARCS動機設計模式[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0.4.
[4]陳秀瓊.基于ARCS理論的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模式構建[J].三明學院學報.2006.6.
[5]彭麗.ARCS動機設計教學模式在高校C語言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技術導刊.2007.9.
[6]謝麗.基于ARCS動機設計模式的網絡學習環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