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泉 彭吉萍 吳進明 陳驥
摘 要:主要圍繞云南葡萄酒,從經濟、文化、環境等多角度,對葡萄酒的生產、市場、消費等環節進行闡述,通過對世界、中國酒業的生產經營、市場規模、產品供求狀況、品牌競爭等問題進行詳實系統的分析和預測,并在此基礎上,對云南葡萄酒產業存在的問題、發展趨勢和產業發展模式做出分析預測。
關鍵詞:葡萄酒;酒莊;產業研究;云南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9-0036-03
一、葡萄酒發展現狀
(一)葡萄酒國際現狀
全球范圍內,超過45%的酒精飲料消費是烈性酒,特別是在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這一數字分別是71%和54%,葡萄酒的消費量占到8.6%。2012年世界葡萄酒產量為251.7億升,由于歐洲葡萄種植面積的下降和不利于葡萄種植的天氣因素影響,比2011年下降6%。傳統葡萄酒生產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產量下降分別超過20%。在新興葡萄酒生產國,如南非和中國,產量分別增長超過40%。傳統葡萄酒消費大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酒需求連續下降,到2012年較2000年分別下降12%、27%、34%。美國市場2012年市場需求較之2000年大幅增長37%,達到29億升。增長最快的市場是中國,較之2000年,市場需求增長67%。
(二)葡萄酒國內現狀
據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中國葡萄酒2013年1—12月累計產量117.8萬千升,同比下降14.6%。1—12月進口葡萄酒41萬噸,同比下降4.6%,進口酒占比為25.6%。影響葡萄酒質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原料,中國適合優質葡萄酒生產區域廣泛,有成為釀造大國的自然地理條件,2013年也成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生產國。
法國國際葡萄酒與烈酒展覽會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包括香港)2013年消費了1.55億9公升箱紅酒(約18.65億瓶),比2008年增長136%,已超過法國和意大利,成為全球最大的紅酒消費國。
(三)云南葡萄酒產業發展現狀
2010年9月29日,由云南省時任省長秦光榮主持召開的第47次常務會議上,專題研究促進云南茶產業、酒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有關工作。會議指出,“到2015年,重點發展白酒、葡萄酒和啤酒3大酒種,打造一批優勢品牌,力爭全省酒產量達到200萬千升,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實現全省規模以上釀酒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翻兩番以上。”2010年12月,云南省政府出臺《關于以名牌建設帶動云南酒產業發展的意見》,同時下發的《云南省“十二五”酒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為全省酒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標。
云南酒產業是我省的傳統產業之一,2005—2012年,云南產葡萄酒發展迅速,具體數據(見表1)。中商情報網監測數據:2012年末,云南省規模以上葡萄酒制造業企業達5家,總資產達9.23億元,同比6.62%。2012年1—12月,云南省葡萄酒制造業共計實現產量為18 494千升,銷售收入達7.62億元,同比增8.79%,行業毛利率為27.93%。2013年1—11月,云南省共生產葡萄酒1.86萬升,同比增長32.19%。
目前云南省的葡萄酒年產量達到2萬噸,每年進口葡萄酒的量也接近8千噸,從整體的數量上看,從產量到進口量上都只占到全國需求量與生產量的1%~2%。隨著白酒、啤酒市場增長空間的減少,葡萄酒市場的需求增長是必然的,所以云南市場是極具潛力的。云南省葡萄酒有云南紅、香格里拉、太阻魂等品牌,已擁有干紅、干白、柔紅等系列十幾個葡萄酒品種。新開發的冰酒開創了高檔葡萄酒新領域。云南紅、香格里拉品牌已成為國內葡萄酒行業的十大品牌之一,在華東華南等地消費市場趨旺。香格里拉品牌在福建、廣東、浙江、湖南、江蘇的市場份額都進入前五名。
二、葡萄酒產業發展趨勢
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最新數據稱,據估計,2013年全球葡萄園面積減少15 000公頃,歐洲的下降十分顯著。中國大陸和香港都有越來越多的中產消費者開始迷上葡萄酒,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紅葡萄酒消費國,全球第五大葡萄酒生產國,其中超過80%紅葡萄酒為本土釀造,不過在2013年下半年,可能是由于政府不提倡“炫耀性消費”等原因,中國的葡萄酒市場增速有所下降。據中國酒業協會預計,至2020年中國年人均消費葡萄酒會達到5瓶以上,相對于2011年年人均消費不到1.5瓶的數字,意味著中國在2020年的市場總量可望達到70億瓶,可見,葡萄酒市場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按目前國產葡萄酒的發展速度,產量滿足不了這個需求。
未來幾年內,云南葡萄酒行業集中度將繼續保持較高的態勢。行業內企業為了增加產品產量、改進生產工藝和提高產品,擴大企業規模,同時也將會降低產品成本,增加產品利潤。天然、有機葡萄酒越來越成為主流,這些都是云南葡萄酒的天然優勢,2013年,不管是葡萄酒零售店還是餐館酒店的酒單,都反映出這些葡萄酒的流行趨勢。
從表2中可以看出,云南正處于勞動年齡人口的“黃金”時期。勞動年齡人口不斷增加,勞動力資源極為豐富。隨著人口的增長,勞動力人口比重不斷提高,云南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其消費主體正是年齡在28~60歲的青壯年男性。根據云南主要年度人口結構狀況來看,未來云南省主要人口將保持在一個酒類產品的高消費年齡段,消費潛力還能進一步挖掘。
三、云南葡萄酒業產業發展的具備優勢條件
云南葡萄酒酒業發展的總體思路:依托云南高原得天獨厚的立體原生態的地理環境條件、獨特加工工藝、民族文化特色、區位優勢以及西部大開發和云南橋頭堡建設等機遇。在政府的引導和政策支持下,扶持重點企業,招商引資,以產業化的發展思路為指導創新生產、市場和消費模式,挖掘產業發展的特色潛力,圍繞“特”字下功夫,彰顯特色,提高特色附加值,打造特色品牌,開拓市場,立足云南,面向國內和東南亞,做大做強云南酒業,使之成為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的支柱產業。endprint
(一)原料、生產酒莊化
酒莊模式要求種植、釀造、灌裝全過程在自己的酒莊內進行。如云南紅葡萄酒莊、云南太陽魂梅里酒莊和普者里酒莊。作為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的葡萄酒產業,依托的是能夠彰顯高原特色的原生態有機化種植提供的加工原料。因此,原材料生產,即種植環節顯得尤為重要,也是云南葡萄酒產業彰顯特色的重中之重。為了提升種植的組織化程度,實現云南酒業作為高原特色現代化農業的發展目標,積極引導和鼓勵種植模式從“公司+基地+農戶”或“公司+合作社+農戶”向“公司+種植園+農戶”或酒莊模式發展創新,以適應云南現代酒業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和有機化的新四化發展趨勢。要注意的是,酒莊作為葡萄酒的原料生產基地,要注重基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建立原生態地理標志,同時,酒莊要發展有機化種植,保障具有高原特色無污染有機原料的供應。
(二)優勢資源特色化
為了彰顯云南酒業的高原特色,打造云南酒業的特色品牌,以“特”增值,借“特”發展,應改造云南省酒業的傳統加工工藝,從傳統低附加值加工模式向特色高附加值加工創新模式轉變。依托云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豐富多彩的生物和民族文化資源,挖掘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生物資源和民族文化的特色價值潛力,努力探索具有特色高附加值的創新加工工藝是云南高原特色酒業的發展方向。如云南太陽魂酒業有限公司梅里冰酒,梅里冰酒誕生的云南德欽梅里大峽谷,海拔2 300米~2 800米,完全滿足“自然冰凍”的需求。在生長期,高原干燥的氣候、強烈的紫外線和大風都使葡萄害蟲病菌難以生長,不用打農藥,沒有污染。在采摘期,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德欽產區的冰葡萄要經歷更多陽光的洗禮、經受更強紫外線的照射,在采摘的時候冰葡萄還與樹體保持良好的營養溝通,這使得冰紅的風味極為特殊。在釀期工藝方面,采用梅里雪山低溫環境下經馴化的葡萄野生酵母、延時采摘冰葡萄、低溫長時間發酵等先進技術將葡萄的精華呈與世人,這些都是其他地方不可復制的優勢資源。
(三)消費結構健康化
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和健康生活理念的深入人心,健康的消費方式也應運而生。從云南酒產品消費結構的變化來看,葡萄酒等健康型酒產品的消費比重逐年增加,酒產品消費結構呈現健康化的發展趨勢。因此,加大健康型灑產品的研發力度,探索消費結構健康化創新模式是云南酒業順應潮流,借“勢”發展的必然選擇。在白酒、葡萄酒和啤酒三大類酒產品消費結構中,葡萄酒相對而言屬于健康型酒產品。云南葡萄酒產業依托高原特色,借“健康、生態”發展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和開發潛力。
四、云南葡萄酒產業發展的不足
(一)生產規模小,缺乏規模化效益
云南酒企的發展仍面臨著小散弱的發展局面。換句話講,地產酒中缺乏真正的龍頭企業和規模化企業本來就存在著教育市場引導消費習慣的巨大挑戰,現在如果還缺乏帶頭打仗的支撐性力量,是難以打開市場和做大蛋糕的。省外走不出去,省內市場又做不大,這就是云南葡萄酒企的面臨的巨大窘境。2013年1—11月,全國共生產葡萄酒106.21萬千升,云南省共生產葡萄酒1.86萬千升,只占全國產量的1.75%。
(二)文化特色多,品牌少
云南自然環境適合釀酒,這里氣候溫和,山清水秀,泉甘水洌,具有獨特的氣候及資源優勢,加之25個少數民族的共生共存,葡萄酒規模企業有5家,酒莊有20余家;葡萄酒生產主要集中在幾家大企業,占到生產量的90%以上。
(三)供給決定需求,生產、銷售的話語權發生逆轉
廠、商關系將發生較大的變化,經銷商將重新獲得市場的“話語權”。在過去的高檔酒時代,品牌資源是稀缺的,廠家主導了一切,經銷商的市場話語權逐漸削弱;如今隨著大眾酒時代的到來,競爭日益激烈,廠家的壓力倍增,經銷商會重新成為新亮點。經銷商的規模和數量可能不會減少,但利潤率會逐漸回落,經銷商在廠家的話語權會隨之提高,代銷、賒銷、甚至融資銷售都有可能會發生。此外貼牌商、專銷商可能會重新活躍,這些都體現了大眾酒時代經銷商的機會。
(四)產品知名度不高,企業積淀少
為擺脫企業產品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云南葡萄酒企業紛紛推出了自己高價酒,但是高端酒并不是把包裝檔次提高、把價格定高,它就成為高端了,它還需要名氣大、品牌強、文化的沉淀等等來進行支撐,而這些無不需要在企業及產品的包裝上、持續的營銷投入上投入重兵,而且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收到比較理想的回報和效果。
五、云南酒業產業未來發展對策
(一)產業——打造高端葡萄酒莊,發展高原特色農業
打高原牌,走特色路,充分融入旅游休閑產業元素。立體氣候明顯,海拔相差大,葡萄酒的云南產區具有緯度最低(北緯24度~27度)、海拔最高 (1 500米~2 700米)、氣候條件多樣化最明顯、紫外線輻射最強、土壤最紅等自然環境因素,致使所生產的釀酒葡萄及其葡萄酒具有多種別具一格的生態風格品質。云南將在十年里建立100個高原葡萄酒酒莊,獨特的自然稟賦、區域特產、人有我優、現代科技,正是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的特點。立足云南資源,圍繞市場需求,云南高原具有發展特色農業不可替代的資源優勢。中國只有一個云南高原,地球只有一條北回歸線。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獨一無二的作物,于是,帶有明顯標志的地域特色葡萄酒在這里產生,這也正是云南葡萄酒的獨特價值所在。
(二)品牌——創新發展云南酒品牌策略
2010年云南省政府出臺了《關于以名牌建設帶動云南酒產業發展的意見》,云南白酒跨入馳名商標時代。云南葡萄酒創新發展的重點在于提高葡萄酒的品質和品牌,重點發展高山葡萄酒酒莊和冰酒系列。由于葡萄酒是資源性產品,云南高海拔以它獨特的地方資源和它的產品依托資源,決定了葡萄酒特殊的特性道路和特性文化,形成云南葡萄酒的風格和品牌。
(三)銷售——發揮電子商務銷售模式在酒產品營銷中的作用endprint
自“中央八項規定”和各行業發出“限酒令”以來,全國酒業都面臨一個寒冬,如何在有限的市場中開辟銷售渠道無疑是所有酒企面臨的難題。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得“酒香不怕巷子深”成為了一個古老的傳說。互聯網在近二十年的發展,已經極大地改變了商業的模式,影響了企業的存在形態,對企業發展的戰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80后”,“90后”成為消費的主要群體,他們追求時尚、喜好上網,習慣了在網絡上獲取信息。目前國內有很多酒類等專營網站,銷售的酒類也很多,這類專營酒類的平臺,由于針對消費者的擔心,一般對酒類品牌的驗證比較完善,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假酒上線銷售,對消費者的保護也做得較好,應該說效果還是不錯的。
(四)發展道路——發揮云南橋頭堡的地理優勢,實施“云酒”走出去戰略
將云南建設成為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和國家開放戰略的重要部署,這將給作為農產品出口大省的云南帶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在橋頭堡發展戰略中,“支持‘云藥、‘云酒、‘云茶、林產品、畜產品、珠寶等特色資源加工產業實施企業技術改造、行業整合和品牌提升。支持云南橋頭堡建設中的重大優勢特色產業項目。”將云酒走出去提供了政策支持,云南地方政府應該利用西南“橋頭堡”建設的戰略機遇,向國家爭取更多優惠措施和產業發展支持。地方政府牽頭搭建資源平臺,提供政策、技術、資金的支持,讓云南葡萄酒能夠在橋頭堡建設中獲得一席之地,做到讓“云酒”香飄萬里。
參考文獻:
[1] 王帆.云南計劃用五年時間做大做強酒業[N].消費日報,2010-11-11.
[2] 酒類收藏交易新模式[EB/OL].中國證券報·中證網,http://www.cs.com.cn/ssgs/gszt/a/b/201303/t20130314_3898805.html,2013-03-14.
[3] 做強做大三大特色產業 推動綠色經濟強省建設[EB/OL].中國縣域社會經濟網,http://www.xyshjj.cn/bz/xyjj/wb/201010/45179.html,
2010-10-11.
[3] 2012年云南啤酒產量88.6萬千升 增幅全國第二[EB/OL].中國好酒招商網,http://www.9998.tv/news/81249.html,2013-02-26.
[4] 謝煒.做強做大云茶、云酒、云藥[N].云南日報,2010-09-30.
[責任編輯 劉嬌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