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穎利
摘 要:“和諧社會”是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從個體、群體、社會、自然等方面得以反映。《喜羊羊與灰太狼》中,通過狼和羊表現了人類的愛情觀、婚姻觀、價值觀、事業觀等等。影視作品能夠傳遞一定的時代性,具有一定的輿論導向性,其傳達的思想,因為對于社會環境的建構起到一定的作用而需要加以積極的利用。
關鍵詞:“和諧社會”;家庭事業;生態平衡;輿論導向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9-0042-02
一、從“和諧社會”中的個體關系著手,談談“狼”和“羊”的愛情觀與婚姻觀
“和諧社會”講求以人為本,尊重人的個性和共性。只有人際關系得以融洽相處,社會和自然界才能安定有序。關注個體,首先要關注個體和個體之間的關系,愛情、婚姻、家庭是個體構成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單元,但是表現在影視作品《喜羊羊和灰太狼》中有幾個令人存疑的細節。
1.美羊羊的特殊性在哪里?表現一個人的美好一般通過兩個角度:同性和異性。以愛美的女羊“美羊羊”為例做一個分析:同性之間沒有比較,因為只有她一個,異性之間沒有愛情和好感,因為小男羊沒有任何一個對她表現出興趣。那么她愛美的意義在哪里?童話故事里對于美好生活的表達,有王子A和灰姑娘、王子B和睡美人、王子C和白雪公主等等,幼兒園的小朋友之間也有著假裝A、假裝B、假裝C和各種公主的故事,女孩子之間有關于美麗的想象和比較,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間有著關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模仿,羊村孩子們的天真無邪,雖然喚醒了我們對于美好童年的回憶,但是美羊羊作為女性的特殊性在哪里,令人感到疑惑。
2.小羊的家庭在哪里?廣闊的草原,一群小羊無憂無慮地生活著,這本來是一幅美好的圖景,因為灰太狼的存在,讓這群孩子有了生存之憂。可是在羊村我們沒有看到一個小羊有父母的疼愛。除了村長慢羊羊,真正關心孩子們的應該還有他們的父母。在影視作品中,這部分情節得到了弱化,關于羊的家庭和父母的鏡頭少之又少。試分析一下邏輯:如果故事發生在學校,那么慢羊羊應該叫校長,如果叫村長,那么他們的環境應該是自然村。其基本結構應該是由家庭組成的。在連續播放好幾年的影視作品中,關于羊類的家庭卻沒有得以表現。如果羊代表著善良和正義,狼代表著兇殘和陰險,那么表現了狼的生活之不和諧的同時,為什么不建立一個正面的表率來倡導和諧呢?
3.婚姻、愛情、家庭,真的那么丑陋嗎?沒有了羊的家庭作為比照,狼的家庭就尤其突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全劇唯一得以表現的家庭,卻充滿了暴力和爭吵:鏗鏘的平底鍋、尖刻的嗓音、嘶啞的“我還會回來的”……組成了觀影者對于“家庭”的基本印象。影片中的“家庭”居然是以這種面貌示人,讓人不得不對組織家庭產生畏怯心理。同時也讓人心存質疑:紅太狼和灰太狼之間有沒有愛情?假設存在愛情,那么紅太狼為什么頻頻使用暴力形式對待灰太狼?如果不存在愛情,為什么“坊間”流傳出“嫁人要嫁灰太狼”、“娶妻當娶紅太狼”的傳說?這分明是已經成功引導大家去肯定這種不離不棄的愛情。怎么經營一場健康的婚姻和愛情,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從“和諧社會”的群體關系著眼,看待狼和羊的種群關系
1.種群之間,狼吃羊的規則要不要改變?狼要吃羊,是自然界的基本規律,在影視作品中,狼一直沒有斷絕吃羊的念頭,值得慶幸的是,不管狼多么陰險,羊多么溫順,小羊一直沒有成為狼族的盤中餐。這個情節沒有什么奇怪,我們一直是支持正義反對邪惡的。至于狼到底吃什么,從浪漫主義的角度看,《貓和老鼠》中湯姆也一直沒吃到杰瑞,所以我們也可以接受灰太狼吃不到羊的事實,因為人們的同情心一直都給與了弱者;從現實主義的角度看,其實狼吃羊、貓吃老鼠是亙古不變的原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理想在影視作品中得以雙重表現:狼永遠要吃羊,羊永遠都能打敗狼。“你哭著對我說,童話里都是騙人的”,灰太狼不僅抓不到羊,而且妻兒都狼性大改,不得不食草為生。讓人不得不提出疑問,童話的故事真的能夠改天換地嗎?
2.羊族內部,怎么定位慢羊羊的社會責任?雖然觀眾很期待小羊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但沒有羊爸羊媽,沒有羊奶奶,沒有親人,沒有完整的家庭似乎成了影片一個不爭的事實。羊村唯一的成人,有條件娶妻生子的老村長其實也是一個孤獨的牧羊人。慢羊羊的身份是“村長”,而“村長”代表的是行政職務。所以慢羊羊在兼顧了爺爺、老師的責任之外,其官方身份更多的是領導。小羊身邊唯一的成人是領導干部慢羊羊。慢羊羊的行政職務讓他的行為有些尷尬。“術業有專攻”,羊際關系在這個身份下顯得有些微妙和不倫不類:到底是家長管孩子還是老師管學生,還是領導干部管下屬?兒童影視作品中有必要建立關于官員愛民如子的先進典型嗎?
3.狼和羊的種群生活方式應該是怎樣的?狼是一種群居動物,冬天為了捕獲大型動物,常常協作捕食,夏天化整為零,影視作品中“一對夫妻一個孩兒”。羊也是群居動物,但羊卻是“母系社會”,有跟隨老母綿羊集合成群的特點。在影視作品中,灰太狼是獨立作業的。這沒什么,從狼的習性上看,也算符合狼的生活規律。而羊群沒有羊奶奶就不對了。我們尊重的是一般情況而不是特殊情況。或許慢羊羊的老伴早年在灰太狼捕食過程中不幸遇難,或許慢羊羊根本就沒有老伴,無論如何,我們慈祥的頭羊是應該有一位的。她或許不屬于慢羊羊,但是卻屬于這個羊群。
三、尊重“和諧社會”的生態平衡和食物鏈關系,提倡科學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
“和諧”是一個辯證的概念,萬物皆有矛盾,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在“和諧社會”框架下,關于個體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包括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如果沒有任何人為的力量去干涉,比如說擴大羊的種群,消滅狼的數量等等,草原有能力維護自身的生態系統平衡。“和諧社會”中,我們一方面彰顯羊的善良,另一方面,也充分尊重狼的生存權。因為狼同樣在努力地為和諧生態做著貢獻。所以,善惡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孰好孰壞孰對孰錯都是一個無法論證的問題。影視作品中,在人類道德和自然選擇的雙重標準下,編劇對于“和諧”的選擇顯然有些尷尬,一方面想彰顯正義,另一方面也不放棄自然界的基本規律。于是,小灰灰帶著編劇對于天使形象的寄托出現了,它是狼,它不吃羊。它沒有狼的惡習,它具備羊的善良,它綜合了人類對于美好品格的向往,嚴以克己、寬以待人。然而當我們試圖將狼和羊混跡一處,摒棄狼吃肉的本性,改吃青草而且津津有味的時候,總情不自禁想起一句“披著羊皮的狼”。似乎總有一種更大的陰謀埋伏在劇情中。小灰灰的天使形象似乎具有某種諷刺性,隱約表達著編劇態度的矛盾和觀念的不倫不類。讓人不得不思考在尊重動物的習性和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前提下,用人類是非善惡的標準來衡量自然界是否合適。大自然就在我們眼皮底下舒展著,我們是以自己的觀點來改變它,還是順其自然,讓它采取自己的方式亙古不變地流傳?endprint
四、立足“和諧社會”理念,發掘影視作品的教育功能,關注其社會影響力
“和諧社會”環境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倡思想道德體系和先進文化建設。承接和弘揚中國自古所崇尚的和為貴、和為美的和諧社會理想,建設和睦相處、和諧共治的環境。影視作品一方面表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之間的和諧,另一方面也要反映各發展需要自身的和諧。在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求下,宣傳教育要具備幾個方面的特點:
首先觀點立意正確,能夠傳遞時代精神。每個時代都有一定的時代特點,比如文化大革命時期,提倡“階級斗爭為綱”,摒棄小資產階級思想,當時的文藝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和諧的家庭:《智取威虎山》是一幫男人的故事,《紅色娘子軍》是一幫女人的故事,《紅燈記》表現的是單親家庭,《沙家浜》的女主角是智勇雙全的“女漢子”,《白毛女》有情人男未娶女未嫁。在新時期“和諧社會”環境下,家庭和睦,鄰里友好是表達和諧很重要的一項內容。人們的觀念總是與時俱進的,文藝作品的功能包括傳遞時代氣息,不斷積累正能量。“和諧社會”的理念在《喜羊羊和灰太狼》中也應該給以充分的表達:如完善父母對于孩子的關懷,教師對于學生的引導,夫妻對于彼此的尊重等等內容。
其次注重正面引導,發揮文化輿論的導向作用。影視作品的影響力像廣告一樣驚人,甚至廣告也有借鑒影視作品之嫌。曾經有這樣一則廣告,大概意思是一對夫妻決定買車,當丈夫美滋滋將車開回家的時候,守候在家的女人尖利的嗓音“誰讓你買這個車”?隨之是平底鍋敲擊腦袋的鏗鏘之聲。廣告還沒有結束,觀者已經瞠目結舌。雖然隨后也在女人甜蜜的畫外音“啊,原來是??車”。同時,出現了幸福的一家人,但是廣告中女人和紅太狼因為平底鍋的出現何其相似。顯然暴力不是我們所提倡的維持和諧家庭的手段;另一則新聞,一個孩子將同伴綁在樹上燒,究其原因,是模仿了灰太狼對付小羊。殊不知,在影視作品中灰太狼吃不到羊的,羊是永遠不會死的。而現實社會卻給了孩子們赤裸裸的教育。孩子成長過程中面臨著五花八門的困難,需要避免各種各樣的傷害,文藝作品,尤其少兒作品,更應該滿足兒童成長所需要的知識結構,教他們處理各種問題,解決各種危機。目前倡導的”和諧社會”,何嘗不是為了給孩子、給后代營造一個理想的生活環境呢。充分發揮影視作品的教育功能和社會影響力,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舉,才能為“和諧社會”營造正面的輿論環境。
《喜羊羊和灰太狼》的熱播,給了孩子們帶來很多快樂。而這“和諧社會”遠遠不是孩子們眼睛中的好人取得勝利,壞蛋受到懲罰那么簡單。在“和諧社會”的框架下,成人需要思考和完善的內容還很多,如價值觀念、文化傳統、哲學思想、教育理念等等。“和諧社會”的理想不僅僅存在于青青草原童話世界,更要實現于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實生活。
[責任編輯 劉嬌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