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公路貨運業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我國的公路貨運業仍存在經營觀念、管理、法律法規、基礎設施、載重量等方面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對公路貨運業的發展方向進行規劃、研究和探討。本文主要對公路貨運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討論,然后在此基礎上,對公路貨運業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公路貨運業;問題;發展
隨著網絡技術和汽車工業的發展,為公路貨運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然而我國公路貨運業仍處于發展中,現有的貨運業管理理念落后,并且為了提高效益,還出現了超載的現象,這極大的增加了貨運市場的危險性。此外,公路貨運業還存在基礎實施落后、人才缺失等問題。下面針對公路貨運業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和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貨運業發展方向進行分析討論。
一、公路貨運業概述
(一)公路貨運業。廣義上,公路運輸是利用運輸工具將貨物沿著道路送到目的地的移動過程。狹義上,公路運輸是利用汽車進行運輸。公路貨運業即公路運輸相關產業,它利用公路運輸和運輸相關的基礎設施,實現貨物的存入、分類裝車和配送,為貨主和收貨人提供貨物運輸服務。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公路貨運業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公路基礎設施和貨運量都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公路貨運業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方法上仍存在一些問題,使得行業的發展不能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公路貨運業存在問題。(1)經營觀念落后。區域業務是我國運輸的主要組織和經營方式,經營范圍是某些區域,這導致了公路貨運業受到體制封閉的影響,使空載常常成為跨區域回程運輸中的主要現象。為此,一些企業采取合同或協議的方式實行貨運班車“對開”,兩個區域周期性的向對方開出貨運車輛,避免空載。但是這種方式很容易導致某一方的貨運班車不及時開出的現象,貨運效率仍然十分低,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造成客戶流失。這導致貨運站不得不加大班車周期,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導致企業和客戶利益受損。(2)運輸車輛超載帶來安全隱患。運輸車輛超載極易造成交通事故,對人身和財產安全產生巨大的威脅,相關法律中也明確規定車輛不能超載。超載車輛不僅對安全交通有影響,還可能引起公路橋斷裂,破壞公路設施,減少公路的使用壽命,進而增加對公路維護、建設的資金和人員的投入,直接導致國家資金的流失。在公路中設置收費站,也使貨運車輛出現了“大噸小標”的現象。(3)貨運站設施落后。道路條件、樞紐站、裝卸、集散運輸系統等都是運輸路線系統必須的環節。但是,目前我國的貨運站普遍存在規模小、設施落后、功能單一的現象,它采用倉庫式的方式進行管理,并且不對社會開放。場內的搬運和裝卸設施不能滿足貨運業發展的需求,導致了低效率的站場利用。(4)管理混亂,大量車輛外掛。一些地方為了發展經濟,發出優惠政策引入車輛(如征收費用返還,返還高達50%),使得車輛外掛現象出現,這種現象增加了管理上的難度,并且采用優惠政策也使得上交的稅費大打折扣,造成國家稅費的流失。此外,外掛的車輛并沒有在所掛地進行業務經營,相關管理部門無法掌握車輛信息,這可能會導致由于車輛技術不達標引起事故。此外,條塊分割的流通體制也使貨運企業無法進行統一的管理,各部門之間的分工也存在冗余的現象,嚴重阻礙了市場的發展。(5)運輸市場經營分散。目前,我國有很多公路貨運業經營主體,貨運企業各自為了自身利益,缺乏交流合作,并存在盲目競爭的現象,運輸行業還處于單車單干的狀態,沒有形成統一發展的模式。這導致運輸信息不能通暢傳遞,車輛超載、空載現象嚴重,運輸效率低。 (6)專業人才缺乏。公路貨運業相關專業人才的缺乏,限制了貨運企業的發展。人員素質低,不能對引入的新設備和技術進行操作,限制了企業發展的速度。
二、公路貨運業發展探討
由于公路貨運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仍需加大力度發展貨運業。本文針對貨運業中存在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公路貨運業的發展進行探討。
(一)合理的運力和產業結構。普通貨物運輸是我國的運輸企業的主要經營范圍,并且車輛也只是欄板敞篷車。這導致了低層次運輸過剩的現象,急需調整企業運力結構,適應對快速、保鮮運輸的需求。調整運力結構需要首先提高企業的基本設施水平,包括運輸裝備水平的提高和道路設施的現代化。可采用集裝箱式、可冷藏、散裝等方式的貨運車,使敞篷車向廂式車發展。同時還應發展道路設施水平,使之適應大噸位的重型汽車和小型汽車的需求。還可通過經濟或法律的手段對分布結構調整,滿足運輸的需求。
另外,由于我國運輸業運輸的產品大部分都是低層級的,相應貨運公司只能提供對普通貨物的運輸服務。因此,必須調整運輸業的產業結構。可以采用經濟手段加大貨運企業的規模和服務質量,增加競爭力,同時可以使市場集中到競爭力強的企業,提高市場集中度。此外,還可以在稅收方面采取適當的優惠制度,加快貨運企業的規模化和網絡化。使中小企業向特色化方向發展。
(二)充分的道路建設規劃。首先,道路上通行車輛的載重要滿足相關技術標準的規定,超載車輛不得在公路或橋梁上行駛。因此考慮到貨運車輛的行車路線和載重量,道路建設規劃時,要留有余地,減少超載車輛帶來的損害。
(三)用于超栽運輸的權威機構。考慮到超載運輸存在的安全隱患,可以實行統一管理的方式,并分級進行負責。超載運輸車輛的管理由公路管理機構實行,而機構的設置需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管理部門設立。
(四)完善的法律制度。從1.2中可知目前的交通市場比較混亂,相應政府部門應當建立規范的法律,對超載運輸進行規范管理。超載車輛上路前,要先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通過審查之后上路。有關部門審批超載車輛時,需要對車輛的路線、經過的公路和橋梁能夠承載的重量,判斷是否允許車輛上路,同時可根據申請制定公路和橋梁的加固方案。如果超載車輛的申請沒有通過,那么車輛不能夠上路行駛。
此外,還可以建立政府監管制度和完善的監督管理體制。根據國家相關政策,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管理模式。明確貨運企業的業務范圍和操作流程。同時,還可以設立相關的管理、執行和監督體系,加強對貨運企業的監督管理。
(五)完備的貨運基礎設施建設。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的貨運基礎設施有所改善,但是仍存在嚴重的滯后現象,貨運站點無法滿足發展需求。可將道路路線連成網絡,在網絡線的結點設置樞紐,提供貨運需求的信息,進行信息傳遞和貨運控制。包括咨詢服務、包裝、倉庫提供服務、裝卸服務、中轉等功能。因此,相關部門要做好貨運站點的規劃和管理,結合城市中倉庫、商業等方面的建設,建立配套系統,使貨運站真正發揮樞紐作用。
(六)良好的貨運業服務質量。由于貨運業市場供過于求,導致了一些企業在價格上進行調整以吸引客戶,這不僅沒有得到收益,反而使市場更加不景氣。可結合物流理念,對服務進行重新定位,在堆存、分揀、裝卸等多個方面,提高服務質量。用高質量的服務吸引客戶。
(七)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可通過培訓的方式,對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當企業引入新的技術時,組織相關崗位的工作人員進行學習,使掌握新技術,適應企業的發展。
三、總結
目前,我國公路貨運業存在著管理和基礎設施落后、相關法規不健全、人才缺失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公路貨運業朝著具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法律制度、更好的服務質量、更強大的人才庫等方向發展,提高貨運業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馬壯林,胡大偉,朱鴻國等. 公路貨運站的分類研究[J].公路與汽車,2012,09(03):66-68.
[2] 林莉賢,葛亮,黃浩豐. 廣東省公路貨運站場現狀剖析及發展方向研究[J].公路,2012,12(10):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