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代玲
摘 要:隨著社會對中職學生綜合素養(yǎng)重視程度的與日俱增,音樂欣賞課在中職教育的地位也逐步提升。音樂欣賞課在提升中職學生素質(zhì)修養(yǎng)中有著極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文化素養(yǎng)較低的中職生而言,音樂欣賞是其增加生活情趣,樹立良好價值觀的有效載體。本文從教學內(nèi)容、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導入、教師語言、學科融合等細節(jié),闡明如何提高中職技校音樂欣賞課的實效。
關鍵詞:細節(jié)?中職?音樂欣賞
音樂欣賞是技校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途徑,是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課程。職業(yè)學校由于受歷史培養(yǎng)模式和各種因素的影響,其生源的文化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相對較薄弱,且多以男生為主。當然,不可否認,隨著筆者學校綜合實力的快速提升,近幾年來,筆者學校生源的整體素養(yǎng)也越來越好,但總體還是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學校對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和藝術修養(yǎng)也越來越重視,開設音樂欣賞課就是最好的例證。為了更好地利用好音樂課堂,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提高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情操,強化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從關注課堂教學細節(jié)入手,有效地提高了音樂欣賞課的實效。
一、關注教學內(nèi)容的細節(jié)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特別是作為非主課的音樂課,興趣更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這是大部分初中學生的心聲。但這個階段的大多數(shù)同學還可以裝出一副很認真的模樣。而進入中職技校后,如果對教學內(nèi)容不感興趣,學生要么趴在課桌上睡覺或偷聽音樂,要么看課外書籍或和同學說話。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音樂課也反復強調(diào)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
就目前中職技校音樂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我們大部分學校的音樂教材是音樂老師自己編寫的校本教材。筆者認為應該首先站在學生的角度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內(nèi)容,而不是一味的“拿來主義”。首先,要遵循基本的教學梯度,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其次,要適當加入當前的流行歌曲進課堂,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最后可以引入互聯(lián)網(wǎng)媒體,增加教材的多樣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關注互動的細節(jié)
音樂欣賞課雖然以聽為主,但我們的教學不能止步于讓學生坐在座位上“聽”。如果經(jīng)常這樣,學生難免會昏昏欲睡,甚至會成為被動的接收器,覺得音樂課就是“聽天書”。這樣的音樂課還談何效率與意義。
1.要讓學生“唱”起來
在歌曲選擇方面,挑選難度適中并適合男生演唱的歌曲。因為筆者學校基本以男生為主,女生極少。如:在欣賞外國民歌時,筆者特意選擇俄羅斯民歌《紅梅花兒開》作為重點,并結合實際,把歌詞中“少年”改成“少女”,指導學生學唱歌曲,進一步體會歌曲主人公思念心上人的情感。同時,引導學生通過獨唱、齊唱、輪唱等方式,了解了三種不同的聲樂演唱形式。這樣,學生就在興趣盎然中學習并掌握了唱歌技巧和音樂知識。
最后,教師還可以邀請勇敢的同學來“卡拉OK”,如果有需要,教師可以為其伴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足夠的自信心,還可以及時糾正個別學生唱歌的音準、節(jié)奏等,使得個人表演能力有所提高,同時在學生個人形象上也可以加以指點,為今后擇業(yè)面試做準備。當然,還可以發(fā)現(xiàn)歌唱人才,為學校的校合唱團培養(yǎng)和選拔后備軍。
2.要讓學生“跳”起來
中職技校的音樂課基本以欣賞為主,不像中小學教材設計以“動”為主,老師也容易調(diào)動氣氛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唱唱跳跳,內(nèi)容豐富。所以,音樂欣賞課如果設計不當,容易造成課堂死氣沉沉的現(xiàn)象。沒有生氣的課堂,往往會成為很多同學的“睡覺課”。為了避免這種尷尬情況的出現(xiàn),筆者想出一些辦法。比如:在欣賞《藍色多瑙河》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圓舞曲——華爾茲的理解,筆者課前先教會4個骨干學生學會跳三拍子的基本舞步。然后,在課堂中再由他們帶動其他學生學跳。這樣,學生們更易接受,教師及時鼓勵和指導即可。以優(yōu)促先,學生們有了“較勁”的心理,學習也就更積極,而且良性的競爭能和諧班級氣氛,增進學生友誼。
三、關注導入的細節(jié)
導入,是課堂生命的起始。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事物的感知總是先入為主,課堂導入是一堂課有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巧妙、精當?shù)膶耄瑸楹竺娴慕虒W創(chuàng)造了順利的條件。
例1:在了解中國民族樂器和欣賞民樂一課時,在課前,筆者播放了一曲塤獨奏曲《陽關三疊》,并在大屏幕上出示了這樣的問題——請仔細聆聽,你認為它表達了什么情感?能說出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嗎?
這樣,使學生情不自禁地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樂器能演奏出如此悲涼傷感的情緒,很自然地引導學生進入了預設的學習情境,為接下來的民樂教學鋪墊了良好的基礎。
例2:在學習進行曲一課時,筆者和學生這樣講:“同學們,快開秋季運動會了,假如你是體育老師,急需一首器樂曲,在開幕式運動員入場時播放,能夠讓大家邁著統(tǒng)一而矯健的步伐進場。這里有三段不同體裁的音樂片段,你會挑選哪一首?”問題不難,但需要認真聆聽,這樣,使學生不知不覺中關注并思考有關步伐節(jié)奏的音樂了。
四、關注教師語言的細節(jié)
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這樣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fā)出知識的溪流。”教師的語言清晰,學生能從中獲得快樂;教師的語言親切溫和,學生能從中獲得溫馨,留下回味;教師的肢體語言優(yōu)美、和諧,學生能從中獲得啟發(fā)。好的教學語言,學生聽得起勁,教學效果顯著;差的教學語言,學生聽之無趣,索然無味,更別談教學效果了。語言的優(yōu)越性是任何教學媒體所不能代替的,語言的美更能突出音樂學科的美。
1.關注語音的準確性
在音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音樂語言的特點,切忌帶有家鄉(xiāng)方言,要有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標準的普通話和優(yōu)質(zhì)的音樂會給學生帶來聽覺的美感享受,它會像磁石一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把學生帶到自己創(chuàng)設的意境中。
2.關注提問的針對性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音樂欣賞中要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思維,發(fā)展學生智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在課堂提問的藝術性和實效性上著實下一番功夫。課堂提問應避免以下幾種情況。
(1)表面性提問,旨在追求熱鬧場面,問題浮皮潦草,只求一問齊答,表面轟轟烈烈,實則空空洞洞。
(2)習慣性提問。問題未經(jīng)精心設計,每講一兩句便問“是不是”“對不對”“要不要”“好不好”,形同口頭禪,發(fā)問不少,收效甚微。
(3)懲罰性提問。發(fā)現(xiàn)某一學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發(fā)問,借機整治,久而久之使學生視老師提問為畏途。
(4)形式性提問。就是無論什么曲子都會問“情緒怎樣”“節(jié)奏怎樣”等同一類型的問題。這些類型的提問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問,到后來流于形式,時間長了學生都知道老師要提些什么問題了。
3.關注評價的發(fā)展性
發(fā)展性評價集中體現(xiàn)了“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學生處于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我們教育的意義在于引導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完善。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判斷學生存在的優(yōu)勢與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如:“你的音色很美,要是能用情歌唱,相信一定能感動大家的。”發(fā)展性評價通過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具體關注學生的發(fā)展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它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xiàn)在,更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性評價所追求的不是給學生下一個精確的結論,更不是給學生一個等級或分數(shù)并與他人比較,而是更多地體現(xiàn)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懷,不但要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還要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能,發(fā)揮學生的特長,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如:“你的理解和想象很獨特也很豐富”、“太棒了,我為你驕傲”、“你聽的真仔細,連老師都沒發(fā)現(xiàn)”等等。
五、關注多學科融合的細節(jié)
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學生的思維通常會更開闊,對學習的興趣也將更濃厚。音樂本不是一門孤立的藝術,它通常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密切相關。一部音樂作品離不開特定的歷史背景。一部交響樂,不僅同文學、戲劇、建筑藝術聯(lián)系緊密,而且還涉及歷史、宗教、哲學等社會科學。音樂教材中所選取的音樂作品,是人類音樂長河中最基礎、最優(yōu)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必然涉及眾多門類的知識。因此,音樂教師在深入掌握音樂知識的同時,必須廣泛涉獵與音樂有關的人文綜合知識,分析其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和地位,挖掘其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但是音樂欣賞課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為主體,其他學科知識用來幫助理解音樂,不能把音樂課變成文學課、社會課,失去音樂課的本質(zhì)。如:在欣賞中國民歌并體會南北民歌的差異時,筆者同學生一起以“杭州—西寧”為旅游線路,坐著火車沿著中國東西大動脈——隴海線,引導學生講述從江南到西北所看到的不同地域特點及風土人情,從而分析和了解南北民歌差異的根源。學生饒有興趣地參與教學,對自己本來不感興趣的民歌教學有了重新的認識。
細節(jié)雖小,但在教學過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卻舉足輕重。關注細節(jié),就是關注課堂教學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確化。研究教學細節(jié),應該成為教師實踐研究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在課堂實施中筆者深深認識到:“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參考文獻:
[1]汪中求.細節(jié)決定成敗[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2]屠關雄.德育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2.
[3]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4]張麗娟.音樂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1(25).
(作者單位:蕭山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