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燕+那秋艷+嚴今
摘 要:提高中職學校專業教師一體化教學的水平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本文以石油物探學校為例,針對目前中職學校專業教師開展一體化教學改革,探索一體化教學中教師培養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專業教師?能力培養?方法與途徑
教師既是教學的組織者,又是教學的實施者,在教學中起到主導作用。中職學校要辦出自己的特色,創出自己的品牌專業,依靠的是本專業的名師、骨干。學校要從傳統的講臺式教育模式中擺脫出來,就必須借助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辦學模式培養人才。為了提高教師理論實踐的教學能力,學校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一、“雙師型”教師教學能力的內涵
“雙師型”教師是由“雙職稱型”和“雙素質型”組成。“雙職稱型”是教師在獲得自己本專業教師職稱后,還要取得另一個專業的職稱;“雙素質型”是教師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素質,又要具備實踐教學素質。這就要求教師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具有監控與創新能力。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是中職學校教育的特點。這一特點對中職學校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特殊要求。中職學校專業教師應具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與企業合作進行課程開發和建設能力,構建學習情境、開發工學結合特色的校本教材能力。教師應具備把企業的典型工藝流程引入到學生的實踐教學操作中,通過自我開發和研究式學習,掌握解決實際問題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構建自我知識體系,獲得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統一。
依據石油物探學校的辦學特點,學校實訓基地12小時開放,這就為筆者學校的汽修專業教師提供了實踐操作訓練的機會。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技術,把自己的小竅門、小絕招互相傳授,一車一對照,不同的車型款式都有不同之處,找出差距,總結經驗,在維修過程中還用DV記錄下工作流程,在計算機上反復播放,找出改進的措施。一般4S店解決不了的問題,經過汽修專業技師們的檢查,很快就能確定原因,并且只需花費零件費用就可維修好。
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能力的培養
1.“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能力的認知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就是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基本點,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切入點,以學校、企業、學生多方受益為立足點,主要突出“崗位職業能力”培養。教師要結合“生源”的特點,研發具有專業特長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進行教學改革,自我提升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出一批品學兼優的學生。
2.拓寬多種渠道,提升教師專業教學能力
在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方面,石油物探學校采取了“兩進兩出”制度。“兩進”——一是教師進企業實踐鍛煉,派年輕的大學畢業教師到東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野外一線鍛煉,學習企業的操作流程,現場物探采集知識,觀測系統、儀器設備圖形的設計等;二是聘請行業專家、職業指導名師,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名師進學校培訓輔導專業教師、班主任,聘請企業優秀技術人員來校任兼職教師等。“兩出”——安排專業教師外出參加國家級、省級培訓。學校自2005年開始實行這一制度,先后派出多名教師到省外、國外實踐,通過教師的學習培訓,把企業先進技術和工作流程帶回學校進行教學交流,拓寬教師的知識面,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3.實施“名師”培養工程,發揮示范效應
學校從師德師風、工作業績、工作態度、業務能力、科研能力、論文著作、創新成果等方面,經過公開、公正、合理地推薦教師參加省級技術能手、名師的評選。學校對省級評選出的技術能手、名師有文件規定,獲得省級以上的技術能手、名師在工資待遇上按高一級的技術職務發放崗位工資,如這名教師是講師,崗位工資8崗級,他獲得了省技術能手稱號,就按高級講師的崗位工資6崗級發放待遇。學校還在績效考核、職稱晉升、教研扶持等方面向他們傾斜。另外對“雙師型教師”、專業帶頭人每月都有一定的津貼待遇。學校實施動態管理,對“雙師型教師”、專業帶頭人每一學年組織全校專業教師進行考核評選,對年輕優秀的教師要重點培養,讓有才華的優秀教師脫穎而出,發揮“雙師型教師”、專業帶頭人的示范作用,激勵教師崗位成才,把終身學習當成一種生存理念,自覺充實知識,提高技能、提升教師整體素質。
4.任務引領,開發組建教師工作室
專業教師工作室是將專業教師以工作室的名義主動向市場推出。工作室通過承接工程項目,主動去尋求與企業工程師的配合,以解決實際工程項目,讓企業工程師認識教師對企業的作用與意義,進而推進教師與工程師相融,落實合作教學。
教師工作室可以展示學校的整體人才、技術優勢,為企業、行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服務,通過完成工程業務,使有能力的專業教師在市場中施展才華,收獲名利。如學校計算機專業“劉京工作室”與東方地球物理公司儀器設備中心合作,組建“物探采集處理實訓室”。學校工作室將業務項目重新進行組合、整理,可轉化為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的課題,教師與工程師的緊密配合,學生主持、教師主導、工程師把關,理論聯系實踐,融合成為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
三、完善考評體系,促進教學能力的提升
物探學校從工作任務、教學質量、教學研究、教學改革等方面,對教師進行全面考核。考核采用百分制,由人力資源部與教務部共同組織,進行量化測評打分。教師的教學質量測評中包含有:第一部分測評分占總分的60%,即學生給教師測評分占分值的20%,教師之間測評分占分值的20%,科室長給教師測評的占分值的30%,技能業績測評分占分值的15%,教學研究成果占分值的15%。第二部分占總分的40%,即從教師的教學能力、態度、內容、方法等方面跟蹤測評。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合并計算得出量化測評序列,從高到低分別為A、B、C、D四個區,A區人數不超過25%,B區不超過55%,其中,學年工作量達不到基本工作量的教師定為D區;教學質量測評在后5名的教師,排名時不能進入A區;教師年內完成學校安排的教研工作并且在校級刊物上發表兩篇論文,或在局級以上刊物發表一篇論文的,在原排名基礎上可升高一區。每學年結束之前要進行排名公布,各學科負責人要把測評結果反饋給每一位教師,并與教師進行當面溝通并記錄,采取這一措施是為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師能力的提升。
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促使教師的實踐經驗得到理論的升華,將情境式教學引入進課堂,在實踐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學校實施了教師“科研能力提升工程”,鼓勵教師動手制作新教具、編寫專業性強的校本教材,鼓勵教學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導教學改革,提高教師科研意識和能力。在這些方面,學校已卓有成效地培養了一批優秀教師,他們是專業教師中的翹楚。近三年來,學校與東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技能鑒定中心合作,編寫了教材、講義、多媒體演講課件、標準多達300余部,科研項目3個。學校專業教師自主開發編寫了30余部校本教材,有數名教師獲國家獎勵,20多名教師獲省部級獎勵。
(作者單位:石油物探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