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勇
摘要:以一次教學比武教師的課堂導入設計與課堂教學效果的對比研究提出課堂導入環節的價值認知意義,介紹成功的課堂導入所應遵循的一般原則,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學習所得設計了幾個課堂導入案例,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課堂導入;價值;原則;案例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6-0035-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12
近期參加了市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感受頗深,故撰文與大家共勉。參加決賽的教師同以《氮肥的生產和使用》為課題進行課堂教學展示,應該說這些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都很高,準備也很充分,能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和整合,對實驗進行改進和創新,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問題的提出也很精巧,獨具匠心,能重視學生小組合作、實驗探究、自主構建知識等能力的培養,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從課堂教學的效果來看卻差異明顯,一些教師遠未能達到自己的教學設想,究其原因,與其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很有關系。
一、課堂導入的價值認知
以此次比賽為例,筆者將部分老師的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和該環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情況做了一個簡單的對比研究1. 集中學習注意力的功能
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和調節,只有當學生本身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時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學生在學習活動開始時對學習給予的重視和注意程度與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并取得預期效果有很大的關聯度,而由于前面的教學活動和課間活動的影響,學生往往不能馬上將思想集中于新的課堂學習,此時,教師如直接講授新課,效果并不理想。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需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調用各種簡煉而得力的手段及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排除學生注意力向學習活動轉移時的一切干擾,努力喚起學生對新的學習活動的興趣和參與熱情,使學生分散各異的思想活動集中指向同一學習活動之上,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注意品質,形成穩定的課堂教學秩序和良好的教學心理環境。
2. 明確學習目標的功能
當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后,則需要在導入環節中讓學生初步明確學習任務和主要內容,新課起始階段明確任務有利于學生產生學習的內趨力,根據自身已有的認知積極準備知識要素,順利開展課堂學習活動。
3. 溝通師生情感的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而已。”因此良好的師生情感交流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催化劑。導入環節雖然是教學過程中短暫的一段,但由于是師生課堂交往的最初階段,因而師生雙方間的信息感應和接受都是最強有力的,此階段老師在組織建立課堂秩序及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積極得體的語言、聲調、動作、姿態、表情及通過這些反映出來的性格、氣質、態度、情感等個性特征和人格魅力會形成強大的信息沖擊波,影響學生,學生為它所感染,對教師產生敬仰和喜愛之情,進而喜歡上教師所教授的課程,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對學習的傾向性和投入更多熱情,中國有句古話:“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
4. 溫故而知新的功能
學生的認知是有繼承性和連續性的,一般來講學生認知活動的開展都是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從原有認知結構中提取相應部分來構建新的認識結構,使新舊知識和心智活動建立起有機聯系的過程,因此,喚起已知、激活原有認識結構中相應的部分并加以再現和強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導入環節要求教師用最簡煉又最有效的復習手段將與新的認知活動有關的原有認知再現給學生,幫助他們喚起主觀映象,重溫曾經有過的認知,以便使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新的認知活動之中,完成新的認知構建,實現新舊認知銜接。
由于此次比賽活動是借班上課,老師和學生之間是不熟悉的,故課堂導入環節設計的重點應是快速溝通師生情感,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發揮教師的個人魅力外,更應注意所選素材的新穎性、生動性和趣味性,這一要求與上表的統計結果是相吻合的。
二、課堂導入的一般原則
那么怎樣的課堂導入才是成功的,它應該遵循怎樣的一般原則呢?
1. 簡潔明了,直入主題
課堂導入的主要作用是引出新課的同時,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注意、興趣、情感、思維等),為講授新課做好準備。課堂引入不是講授新課,因此引入不是教學的主體過程,不允許占用過長的時間,一般三五分鐘甚至更短一些,這就要求課堂引入要簡明、具體,一語中的,課堂引入的簡約性原則是它的功能所決定的。
2. 貼近實際,緊扣課題
高中化學與學生生活中接觸的物品、事物有著緊密的聯系。用學生熟悉的物品、事物導入課堂,便于啟迪學生思維,順利完成從“生活”到“化學”,從實際到理論的過渡,也加強了化學和實際生活的聯系,突出了化學學科的功能性。
3. 巧妙靈活,變化多樣
課堂導入因人因時因教材不同,方法不拘一格。要考慮課題的類型和特點,教學對象的年齡階段和心理要求,甚至教學者自身的性格特點等多種因素,精心設計,要注意經常變換課堂引入的形式,力求新穎,導出興趣,導出重點,調動學生的心智,把學生引向新知。
4. 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學習興趣是學生認識世界、獲得知識的一種意向,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起到最為直接的推動作用,能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評價課堂導入效果好壞的重要標準。化學發展史上的名人軼事,化學知識在生產生活實際中的廣泛應用,化學謎語、化學魔術、化學實驗、課外興趣活動等都是課堂導入設計中可選用的好素材,選用恰當,則使我們的化學課堂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三、課堂導入的案例研究
老師講述:“在一些偏遠的農村經常可見一些所謂的大師抓鬼驅邪的場景,只見他揮動手中的寶劍,念念有詞,突然向一盆清水刺去,水頓時變成血紅色。”“同學們,世界上真有鬼嗎?大師真的是將鬼怪殺了嗎?”學生眾說不一,老師講述:“今天我們將通過科學的方法揭秘這一迷信的說法”,說完實驗再現場景,在同學的驚呼中老師娓娓道來:“原理很簡單,寶劍上事先涂有含有Fe3+的溶液,而溶液中滴有無色的KSCN溶液,相遇反應形成血紅色的物質。”
點評:故事的講述本身就很有吸引力,而科學揭秘的過程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水到渠成,同時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
點評:高三復習課如果都用常規的導入方法,必定會導致學生的審美疲勞,效果不佳,而這位老師的設計就非常的新穎,讓人耳目一新。葡萄酒中為什么會有SO2?它有什么作用?懸念產生,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順利引入本節課的知識學習,這樣的設計同時也體現了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思想。
總之,導入有法,但導無定法,貴在得法,中學化學課堂導入設計的方式和思路還遠不止本文所提及的這些,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靈活組合,適時變通,但無論如何,我們的課堂導入都應具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科的神奇和精彩,引人入勝的功能。這樣我們的化學課堂才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重視課堂導入吧,你也可以成為受學生喜愛的化學老師。
參考文獻
[1] 朱鵬飛,徐惠.“苯”的教學設計[J].化學教學,2014,(1):40endprint
摘要:以一次教學比武教師的課堂導入設計與課堂教學效果的對比研究提出課堂導入環節的價值認知意義,介紹成功的課堂導入所應遵循的一般原則,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學習所得設計了幾個課堂導入案例,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課堂導入;價值;原則;案例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6-0035-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12
近期參加了市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感受頗深,故撰文與大家共勉。參加決賽的教師同以《氮肥的生產和使用》為課題進行課堂教學展示,應該說這些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都很高,準備也很充分,能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和整合,對實驗進行改進和創新,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問題的提出也很精巧,獨具匠心,能重視學生小組合作、實驗探究、自主構建知識等能力的培養,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從課堂教學的效果來看卻差異明顯,一些教師遠未能達到自己的教學設想,究其原因,與其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很有關系。
一、課堂導入的價值認知
以此次比賽為例,筆者將部分老師的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和該環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情況做了一個簡單的對比研究1. 集中學習注意力的功能
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和調節,只有當學生本身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時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學生在學習活動開始時對學習給予的重視和注意程度與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并取得預期效果有很大的關聯度,而由于前面的教學活動和課間活動的影響,學生往往不能馬上將思想集中于新的課堂學習,此時,教師如直接講授新課,效果并不理想。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需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調用各種簡煉而得力的手段及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排除學生注意力向學習活動轉移時的一切干擾,努力喚起學生對新的學習活動的興趣和參與熱情,使學生分散各異的思想活動集中指向同一學習活動之上,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注意品質,形成穩定的課堂教學秩序和良好的教學心理環境。
2. 明確學習目標的功能
當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后,則需要在導入環節中讓學生初步明確學習任務和主要內容,新課起始階段明確任務有利于學生產生學習的內趨力,根據自身已有的認知積極準備知識要素,順利開展課堂學習活動。
3. 溝通師生情感的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而已。”因此良好的師生情感交流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催化劑。導入環節雖然是教學過程中短暫的一段,但由于是師生課堂交往的最初階段,因而師生雙方間的信息感應和接受都是最強有力的,此階段老師在組織建立課堂秩序及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積極得體的語言、聲調、動作、姿態、表情及通過這些反映出來的性格、氣質、態度、情感等個性特征和人格魅力會形成強大的信息沖擊波,影響學生,學生為它所感染,對教師產生敬仰和喜愛之情,進而喜歡上教師所教授的課程,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對學習的傾向性和投入更多熱情,中國有句古話:“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
4. 溫故而知新的功能
學生的認知是有繼承性和連續性的,一般來講學生認知活動的開展都是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從原有認知結構中提取相應部分來構建新的認識結構,使新舊知識和心智活動建立起有機聯系的過程,因此,喚起已知、激活原有認識結構中相應的部分并加以再現和強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導入環節要求教師用最簡煉又最有效的復習手段將與新的認知活動有關的原有認知再現給學生,幫助他們喚起主觀映象,重溫曾經有過的認知,以便使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新的認知活動之中,完成新的認知構建,實現新舊認知銜接。
由于此次比賽活動是借班上課,老師和學生之間是不熟悉的,故課堂導入環節設計的重點應是快速溝通師生情感,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發揮教師的個人魅力外,更應注意所選素材的新穎性、生動性和趣味性,這一要求與上表的統計結果是相吻合的。
二、課堂導入的一般原則
那么怎樣的課堂導入才是成功的,它應該遵循怎樣的一般原則呢?
1. 簡潔明了,直入主題
課堂導入的主要作用是引出新課的同時,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注意、興趣、情感、思維等),為講授新課做好準備。課堂引入不是講授新課,因此引入不是教學的主體過程,不允許占用過長的時間,一般三五分鐘甚至更短一些,這就要求課堂引入要簡明、具體,一語中的,課堂引入的簡約性原則是它的功能所決定的。
2. 貼近實際,緊扣課題
高中化學與學生生活中接觸的物品、事物有著緊密的聯系。用學生熟悉的物品、事物導入課堂,便于啟迪學生思維,順利完成從“生活”到“化學”,從實際到理論的過渡,也加強了化學和實際生活的聯系,突出了化學學科的功能性。
3. 巧妙靈活,變化多樣
課堂導入因人因時因教材不同,方法不拘一格。要考慮課題的類型和特點,教學對象的年齡階段和心理要求,甚至教學者自身的性格特點等多種因素,精心設計,要注意經常變換課堂引入的形式,力求新穎,導出興趣,導出重點,調動學生的心智,把學生引向新知。
4. 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學習興趣是學生認識世界、獲得知識的一種意向,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起到最為直接的推動作用,能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評價課堂導入效果好壞的重要標準。化學發展史上的名人軼事,化學知識在生產生活實際中的廣泛應用,化學謎語、化學魔術、化學實驗、課外興趣活動等都是課堂導入設計中可選用的好素材,選用恰當,則使我們的化學課堂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三、課堂導入的案例研究
老師講述:“在一些偏遠的農村經常可見一些所謂的大師抓鬼驅邪的場景,只見他揮動手中的寶劍,念念有詞,突然向一盆清水刺去,水頓時變成血紅色。”“同學們,世界上真有鬼嗎?大師真的是將鬼怪殺了嗎?”學生眾說不一,老師講述:“今天我們將通過科學的方法揭秘這一迷信的說法”,說完實驗再現場景,在同學的驚呼中老師娓娓道來:“原理很簡單,寶劍上事先涂有含有Fe3+的溶液,而溶液中滴有無色的KSCN溶液,相遇反應形成血紅色的物質。”
點評:故事的講述本身就很有吸引力,而科學揭秘的過程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水到渠成,同時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
點評:高三復習課如果都用常規的導入方法,必定會導致學生的審美疲勞,效果不佳,而這位老師的設計就非常的新穎,讓人耳目一新。葡萄酒中為什么會有SO2?它有什么作用?懸念產生,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順利引入本節課的知識學習,這樣的設計同時也體現了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思想。
總之,導入有法,但導無定法,貴在得法,中學化學課堂導入設計的方式和思路還遠不止本文所提及的這些,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靈活組合,適時變通,但無論如何,我們的課堂導入都應具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科的神奇和精彩,引人入勝的功能。這樣我們的化學課堂才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重視課堂導入吧,你也可以成為受學生喜愛的化學老師。
參考文獻
[1] 朱鵬飛,徐惠.“苯”的教學設計[J].化學教學,2014,(1):40endprint
摘要:以一次教學比武教師的課堂導入設計與課堂教學效果的對比研究提出課堂導入環節的價值認知意義,介紹成功的課堂導入所應遵循的一般原則,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學習所得設計了幾個課堂導入案例,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課堂導入;價值;原則;案例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6-0035-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12
近期參加了市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感受頗深,故撰文與大家共勉。參加決賽的教師同以《氮肥的生產和使用》為課題進行課堂教學展示,應該說這些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都很高,準備也很充分,能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和整合,對實驗進行改進和創新,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問題的提出也很精巧,獨具匠心,能重視學生小組合作、實驗探究、自主構建知識等能力的培養,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從課堂教學的效果來看卻差異明顯,一些教師遠未能達到自己的教學設想,究其原因,與其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很有關系。
一、課堂導入的價值認知
以此次比賽為例,筆者將部分老師的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和該環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情況做了一個簡單的對比研究1. 集中學習注意力的功能
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和調節,只有當學生本身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時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學生在學習活動開始時對學習給予的重視和注意程度與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并取得預期效果有很大的關聯度,而由于前面的教學活動和課間活動的影響,學生往往不能馬上將思想集中于新的課堂學習,此時,教師如直接講授新課,效果并不理想。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需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調用各種簡煉而得力的手段及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排除學生注意力向學習活動轉移時的一切干擾,努力喚起學生對新的學習活動的興趣和參與熱情,使學生分散各異的思想活動集中指向同一學習活動之上,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注意品質,形成穩定的課堂教學秩序和良好的教學心理環境。
2. 明確學習目標的功能
當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后,則需要在導入環節中讓學生初步明確學習任務和主要內容,新課起始階段明確任務有利于學生產生學習的內趨力,根據自身已有的認知積極準備知識要素,順利開展課堂學習活動。
3. 溝通師生情感的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而已。”因此良好的師生情感交流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催化劑。導入環節雖然是教學過程中短暫的一段,但由于是師生課堂交往的最初階段,因而師生雙方間的信息感應和接受都是最強有力的,此階段老師在組織建立課堂秩序及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積極得體的語言、聲調、動作、姿態、表情及通過這些反映出來的性格、氣質、態度、情感等個性特征和人格魅力會形成強大的信息沖擊波,影響學生,學生為它所感染,對教師產生敬仰和喜愛之情,進而喜歡上教師所教授的課程,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對學習的傾向性和投入更多熱情,中國有句古話:“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
4. 溫故而知新的功能
學生的認知是有繼承性和連續性的,一般來講學生認知活動的開展都是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從原有認知結構中提取相應部分來構建新的認識結構,使新舊知識和心智活動建立起有機聯系的過程,因此,喚起已知、激活原有認識結構中相應的部分并加以再現和強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導入環節要求教師用最簡煉又最有效的復習手段將與新的認知活動有關的原有認知再現給學生,幫助他們喚起主觀映象,重溫曾經有過的認知,以便使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新的認知活動之中,完成新的認知構建,實現新舊認知銜接。
由于此次比賽活動是借班上課,老師和學生之間是不熟悉的,故課堂導入環節設計的重點應是快速溝通師生情感,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發揮教師的個人魅力外,更應注意所選素材的新穎性、生動性和趣味性,這一要求與上表的統計結果是相吻合的。
二、課堂導入的一般原則
那么怎樣的課堂導入才是成功的,它應該遵循怎樣的一般原則呢?
1. 簡潔明了,直入主題
課堂導入的主要作用是引出新課的同時,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注意、興趣、情感、思維等),為講授新課做好準備。課堂引入不是講授新課,因此引入不是教學的主體過程,不允許占用過長的時間,一般三五分鐘甚至更短一些,這就要求課堂引入要簡明、具體,一語中的,課堂引入的簡約性原則是它的功能所決定的。
2. 貼近實際,緊扣課題
高中化學與學生生活中接觸的物品、事物有著緊密的聯系。用學生熟悉的物品、事物導入課堂,便于啟迪學生思維,順利完成從“生活”到“化學”,從實際到理論的過渡,也加強了化學和實際生活的聯系,突出了化學學科的功能性。
3. 巧妙靈活,變化多樣
課堂導入因人因時因教材不同,方法不拘一格。要考慮課題的類型和特點,教學對象的年齡階段和心理要求,甚至教學者自身的性格特點等多種因素,精心設計,要注意經常變換課堂引入的形式,力求新穎,導出興趣,導出重點,調動學生的心智,把學生引向新知。
4. 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學習興趣是學生認識世界、獲得知識的一種意向,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起到最為直接的推動作用,能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評價課堂導入效果好壞的重要標準。化學發展史上的名人軼事,化學知識在生產生活實際中的廣泛應用,化學謎語、化學魔術、化學實驗、課外興趣活動等都是課堂導入設計中可選用的好素材,選用恰當,則使我們的化學課堂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三、課堂導入的案例研究
老師講述:“在一些偏遠的農村經常可見一些所謂的大師抓鬼驅邪的場景,只見他揮動手中的寶劍,念念有詞,突然向一盆清水刺去,水頓時變成血紅色。”“同學們,世界上真有鬼嗎?大師真的是將鬼怪殺了嗎?”學生眾說不一,老師講述:“今天我們將通過科學的方法揭秘這一迷信的說法”,說完實驗再現場景,在同學的驚呼中老師娓娓道來:“原理很簡單,寶劍上事先涂有含有Fe3+的溶液,而溶液中滴有無色的KSCN溶液,相遇反應形成血紅色的物質。”
點評:故事的講述本身就很有吸引力,而科學揭秘的過程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水到渠成,同時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
點評:高三復習課如果都用常規的導入方法,必定會導致學生的審美疲勞,效果不佳,而這位老師的設計就非常的新穎,讓人耳目一新。葡萄酒中為什么會有SO2?它有什么作用?懸念產生,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順利引入本節課的知識學習,這樣的設計同時也體現了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思想。
總之,導入有法,但導無定法,貴在得法,中學化學課堂導入設計的方式和思路還遠不止本文所提及的這些,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靈活組合,適時變通,但無論如何,我們的課堂導入都應具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科的神奇和精彩,引人入勝的功能。這樣我們的化學課堂才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重視課堂導入吧,你也可以成為受學生喜愛的化學老師。
參考文獻
[1] 朱鵬飛,徐惠.“苯”的教學設計[J].化學教學,2014,(1):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