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單打獨斗的小伙兒到擁有5家公司的大股東
時光倒回“打假元年”,1995年,22歲的青島小伙兒王海,在北京出差時得知消法雙倍索賠的消息后,他走進北京某商廈買了12副假索尼耳機,最終獲雙倍賠償。王海回憶說:“當時買假索賠主要是想探究一下法律的可行性,也覺得好玩。因為我較真和喜歡挑戰的性格因素,所以有了嘗試繼續打擊假冒偽劣等欺詐行為的想法。”
單打獨斗不行,于是變為團體“作戰”——公司化運營,截至目前他是5家公司的大股東。王海和他的公司地址始終都是一個秘密,同客戶見面多選在公共場合。他最早成立的打假公司在北京,其余的在深圳、南京和天津,這4家公司主營業務均是打假。去年起籌建檢測公司,還做了兩個公益項目:王海熱線、和諧社區發展中心。
曾帶50名保鏢自衛
19年來,王海最開心的事,是經過多年來不停的上書、建議,在人大代表、學者、法官們的共同努力下,終于促進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進步。而最心酸的事,莫過于去年一個案件,有受害者控訴上海某醫院,花費11.3萬元置換所謂的進口“人工膝關節”,造成感染無法控制,最終被迫截肢。
常年一副墨鏡,是王海的標志,他不希望自己的面部直接出現在媒體上。“最多一次我帶了50個人去一個假藥生產廠家打假。”結果假藥廠的人都跑了。
“最近一次去西安,是揭露個別道觀寺廟詐騙的事。”王海說,今年3·15他主要忙著打欺騙政府的假冒偽劣自來水管,去年光他們辦理的自來水管案件案值就三個多億。“今年3·15之后,我打算復出(指買假索賠),做不花納稅人一分錢的義務市場監管者,做一個不法奸商討厭的消費者。”
王海是陜西的打假代表性人物,一個只接受過初中教育的“老三屆”,卻自學法律和電腦走上維權路。為了打假,他堅守清貧,不惜傾家蕩產。他曾是一名復員軍人,自稱是“打假路上的‘特種兵”。
50平方米的家中堆滿打假商品
3月11日,從咸陽打完官司的孫安民回到西安,記者趕緊追了過去,恰遇他剛下公交車,穿著一件顯舊的外套,手里提著環保購物袋,里面裝著各種資料。
孫安民家住的是老房子,沒有電梯,68歲的他上下樓不喘粗氣。進入家中,映入眼簾的是泛灰的墻面、老式的電風扇、縫紉機,客廳桌上放著中午的剩菜,一小碗咸菜、一盤芹菜炒豆腐干。沒有辦公室,工作地點只是臥室的一個墻角,設備也僅是一臺破舊的電腦和別人贈送的打印機。50平方米的房子中,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具,其他都是各種打假商品,臥室內的鋼架子上、床頭周邊堆得到處都是。
孫安民的老伴兒直言:“我不支持他打假,有危險,出力不討好,這幾年家中沒少接到恐嚇電話。”
孫安民是眾多職業打假人當中“性格最為張揚”的一個,打假14年,他的電話、身份、郵箱等都是公開的。在法庭上,他也會主動聲明是職業打假人。“我只是希望用我的維權行為、打假活動、勝訴甚至敗訴的案件、職能部門給我的書面回復、獎勵、各地媒體的報道,來促進法制建設和帶動消費者依法維權的信念。”采訪的兩小時中,他的手機響個不停,接了12個電話,說的都是打假事。
逼上維權路14年3次被打得頭破血流
孫安民走上打假之路,是被逼的。2000年,他因病退養,當他拿出所有積蓄20多萬元去買房時,等待他的卻是房子“一女嫁四夫”。為了維權,2000-2004年,他弄清了房地產行業的問題和法律,走上房產打假之路,近年來把范圍擴大到食品安全、虛假廣告等領域。14年來,他被明目張膽打過3次,而辱罵、恐嚇、被摩托車撞則不計其數。第一次挨打是2004年,他要參加電視臺的3·15晚會,一大早卻遭報復被打得頭破血流;第二次是2005年,他在配合央視記者采訪某房產商“一房兩賣”事件時,遭七八個人拳打腳踢;第三次是2012年2月,在咸陽打假被打傷入院,當地警方懸賞萬元緝兇。他說:“只要我還活著,就要把假打到底!”
“為消費者維權是我打假的目的。”早在2008年前來本報接聽熱線時,北京打假人楊連弟就說:“我最大的愿望是明天就失業,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說明廣大消費者的權益已不再遭受侵犯了。”如今已是2014年,他依舊行走在打假路上。電話采訪中,早上他在北京,中午已到外省。“1996年,受王海現象影響,我與人合作打假。1997年我辭去連鎖超市店長職務,專職做打假索賠。”楊連弟說,2007年他成立公司至今,主要業務是為企業提供顧問服務。今年3·15期間,他忙著調查一些企業的專利侵權案件,并參加消費者依法索賠研討會等。
楊連弟最難忘的打假索賠經歷,一是去天津某藥店買了1萬多元的假高麗參,找到經理后,對方很痛快地按退一賠一賠償了;二是與同伴在超市花600多元買了一床被子,舉報違法宣傳治病功效后,工商所沒有查處,行政復議工商所后,廠家賠了8000元和解。
(摘自《三秦都市報》 姬 娜 段潔潔 白圩瓏/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