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
【摘要】傳統城市規劃教育中人才培養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技術上過于狹窄與綜合素質普遍偏低,再加上當今社會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不容忽視的經濟社會問題也對城市規劃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通過以下三點可以有效創新城市規劃教育中人才培養觀念:培養復合型人才、強調跨學科教育,以能力鍛煉為主要培養目標,建立開放式教育體系與綜合評估機制。
【關鍵詞】城市規劃教育人才培養觀念改革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021-01
當今社會,城市規劃專業不僅僅局限在對物質環境的構造和對工程技術的層次要求上,在城市規劃發展方面更多地是要研究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即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宏觀調控的社會經濟問題。在高校的城市規劃專業的教育觀念中,人才培養觀念是最關鍵和重要的一環。城市規劃人才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社會需求與學校聲譽,如何進行城市規劃教育中的人才培養觀念改革就成為了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重點闡述以下三點措施:培養復合型人才,強調跨學科教育;以能力鍛煉為主要培養目標;建立開放式教育體系與綜合評估機制。只有通過這三點措施,才能克服傳統城市規劃教育中人才培養的局限性。
一、傳統城市規劃教育中人才培養的局限性
(一)技術上過于狹窄
傳統的城市規劃教育注重精和專,側重于知識的單純傳授,專業與專業之間往往不注重整合與重組。教師只是對于本專業的知識講授完了了事,對于其他相近專業的知識一字不提,導致學生在技術上往往很精,但是范圍過于狹窄,只是專研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樣長久下來就會造成思想觀念狹隘,不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在城市規劃的現實問題中就會陷入瓶頸。比如城市規劃專業的同學只是接觸城市規劃知識,對于建筑方面的知識一點也不了解。
(二)綜合素質普遍偏低
自從素質教育以來,我國的素質教育培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有不少的工程教育專業還是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以應試教育的成績為最終評定目標,以知識的掌握為最終人才標準。綜合素質包括的不僅是文化素質、科學工程素質,最重要的還需要具備思想政治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等等,能力比知識更重要,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這樣的觀念顯然還沒有進入廣大城市規劃專業學生的內心。城市規劃專業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仍然很低。
二、城市規劃教育中人才培養觀念改革措施
(一)培養復合型人才,強調跨學科教育
針對傳統城市規劃教育模式的弊端,筆者首先提出要培養復合型人才,強調跨學科教育。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到推行素質教育,注重能力的培養,是市場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也是學校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知識的學習只是教育的其中一方面,而能力的培養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只有培養好學生的各項能力,才能夠適應學生畢業之后的各種挑戰,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各種潛質,使學生完整地得到各項發展。培養復合型人才,就是要求城市規劃教育要注重對知識的整合和重組,對于相關專業或相近專業的知識要融會貫通,不能只單單了解一個專業的知識,而是要鞏固拓寬基礎,重新建立知識體系,編寫相關教材,使技術狹窄的弊端得到徹底地解決;強調跨學科教育,就是強調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要掌握本專業知識,還要掌握人文、政治、經濟、法律等等非智力因素、非技術、非專業的相關知識。如今城市規劃應試教育下的學生不懂得管理與經濟方面的知識,不具備基本的人文素養和法律常識,造成了一些本不該發生的悲劇事件,這都是沒有受到良好教育下引發的惡果。
(二)以能力鍛煉為主要培養目標
城市規劃教育中的能力主要是指創新思維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而這兩項能力是在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之下所不可能產生的。新課改下的教育理念提倡學生主體、生活經驗、體驗過程和合作探究,就是要以培養能力為主要目標。創新思維能力的改善主要通過課堂教學、測驗反饋、第二課堂、課程設置等等模式來進行,所以這些模式要始終貫徹一條主線,就是以能力鍛煉為主要培養目標,這樣才能形成教學方式的一體化,使工程設計者能夠保持思維活躍的狀態,才容易設計出個性新穎的作品。工程實踐能力是另一種學生需要鍛煉的能力,是指學生在面對本專業的工程實際問題時,對于科技的應用能力。這一項能力不是通過單純的書本學習和應試教育的考核制度就可以鍛煉出來的,而是要靠不斷的思考與實踐才能練就的。所以對于能力的鍛煉是城市規劃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三)建立開放式教育體系與綜合評估機制
在這三項改革措施中,前兩項措施最終都要形成一定的體系和機制,這就形成了第三點,即要建立開放式教育體系和綜合評估機制。開放式教育體系就是要著眼于城市規劃專業學生的未來,在學習階段要考慮終身學習的教育計劃,看重創新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的鍛煉,培養復合型人才,強調跨學科教育,為學生們負責,體現在課堂模式、課后評估、考試模式、教學方法上,成體系地改革,這樣才能真正改變學生的現實境況,而不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局部改變;改變“應試教育”的教學瓶頸,不要以成績為評判學生的一切標準,在題目的設置上要側重能力的鍛煉和綜合素質的考查,多設置一些開放式的題目,少一些客觀題,對于人文、體育、音樂、美術等素質學科也要進行嚴格的考試制度,這樣才能夠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提升學校的辦學聲譽。
通過以上三項改革措施,會提高城市規劃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思維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解決傳統城市規劃教育中人才培養方面技術上過于狹窄、素質偏低的弊端,使學生更加具備自學能力和興趣,使人才培養觀念更加符合新課程改革標準,符合當今社會的用人需求。
參考文獻:
[1]楊新海.人才培養觀念更新與城市規劃教育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1999(2).
[2]郭彥弘,程介明,陳金永.城市規劃教育的幾個問題[J].城市規劃研究,1984(2).
[3]孫施文.關于城市規劃教育改革與思索[J].城市規劃匯刊,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