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玉環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079-02
孩子們升入三年級就正式進入了習作的殿堂,第一次習作我把“快樂習作”作為話題呈現給大家,讓孩子從思想上認識到習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就像是品嘗一種果子,孩子們期待的是一種甘甜的味道。如果你先告訴他們是苦澀的,那么誰也不想吃了。在大家興致盎然中我們推開了習作訓練的大門。
有了濃厚的興趣作為鋪墊,老師在習作教學中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學會習作是十分必要的。傳統習作教學模式遵循“教師命題——學生習作——教師批改——教師講解”的單一軌道。而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如今開放式的教學程序要求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每一個教學環節都以學生的活動為主題,真正把習作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此思想的引領下,我們結合課堂實踐打磨出一套科學、有效的習作教學模式。此模式以板塊式教學為主,以學生闖關的方式進行。
一節習作課在教師有趣的導課之后進入板塊式教學,主要分三個板塊:
第一關:讀懂題意,我能行。學生自主理解習作要求,領悟題意。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交流是寫好習作的關鍵所在。教師適時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緊扣題眼選擇習作材料。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習作六的要求是“文具是我們不可缺少的學習伙伴,它毫無怨言地為大家服務。這次習作課,我們就來寫一種自己喜歡的文具,看誰能把文具的特點和用途寫清楚。”出示習作要求之后,我首先讓大家自由讀一讀要求,再指名一生為大家朗讀;之后讓學生想一想從這些字里行間你明白了習作要寫什么,抓住哪幾個重點詞語去思考(如:文具、學習伙伴、一種、喜歡、特點、用途);然后是四人小組交流——小組成員匯報討論結果。這樣采用抽絲剝繭的方法一層層的引領孩子深入思考后明白:哦,這次習作是讓寫文具而不是玩具,并且是一種自己喜歡的文具,主要抓住文具的特點和用途去寫。每個孩子對習作要求明確了,對習作進行命題、選材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第二關:交流材料,我會說。生活是習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習作就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我們認為,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讓學生的寫作反映他們的真情實感,體現他們的個性魅力,我們的習作教學就應向生活開放,教師要做一個有意識的一個啟發者、點撥者。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習作三要求孩子寫一寫生活中的新發現。習作之前我和學生共同走到了室外,在春天的校園中,和孩子們去共同發現。整整一節課,孩子們在垂桃的花香中,觀察層疊的花瓣。在泥土的芬芳中,觀察小螞蟻搬運糧食。在他們的觀察中,我是參與者,同時也是引領者。我又讓學生放學后在家里、小區或公園里認真觀察,找一找自己的新發現,從觀察到的景物中,選擇兩三種,簡單的記錄下來。作文課上我讓孩子們交流材料,大家各抒己見,不亦悅乎。王進同學說到:“前一段時間媽媽買了一盆蘆薈放在了我的臥室的窗臺上,說是能凈化空氣。我想這太好了,我也可以養花了。我就天天給它澆水,希望它快些長大。可是今天我發現,蘆薈不僅沒有長大,比買來時還瘦了呢!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就上網查一查有關蘆薈的資料,這才發現蘆薈耐干旱,水澆得太多會把它的根爛掉,慢慢會死的。”同學們聽后,有的說王進同學觀察很仔細;有的說他一個“瘦”字用得很好,說出了蘆薈快死時的樣子,這時我說用“快死”顯得我們沒文化,大家想一想應該用我們認識的那個詞語更好一些?問題一出口,張萌萌同學就喊起來:“是枯萎,枯萎說明植物快要死了。”接下來就是一陣掌聲;還有的同學說,這篇文章寫時應該先把蘆薈原來生機勃勃的樣子寫出來,這樣前后比較一下,更顯出養植物的方法很重要……通過交流,孩子們的眼界開闊了,思路清晰了,提筆作文就會是一種享受。
第三關:語句連貫,我會寫。這一關因為第二關的良好鋪墊,很多孩子都知道了該怎么去寫。但由于學生識字量有限,由說到寫的過程也是有難度的。遇到不會寫的字我建議大家先在小組內詢問,小組成員都不會再查字典,查不到再請教老師。這樣慢慢積累孩子們識字寫文的能力都會逐漸提高。
以上是我們習作指導課的三個基本環節。到此我們的習作課才算上到了三分之一。第二步是老師粗略批閱全班習作,對班級習作的整體情況進行了解。第三步進入我們的習作講評課環節。習作講評課是分五個板塊進行的。它是在學生有效習作之后通過老師點評,學生自評、互評、積累、修改,從而實現學生習作真正意義上的提高。
習作講評課的基本步驟如下:1.回顧要求,我明白。老師出示上節課的習作要求,學生再讀,認真審清題目要求,做到心知肚明。2.習作總評,我傾聽。通過批閱,老師對上次習作給學生作整體性的反饋,指出優點和不足。“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標準的核心評價理念。這一評價理念的確立,是對習作教學評價理念的一大突破,這一理念所追求的是了解學生的發展需求,重視被評價的差異,關注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的進步和變化,及時地給予評價和反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3.亮點欣賞,我會說。要求老師出示班級內一篇中上等習作,帶領學生集體進行評價、批改。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先讓學生找出這篇文章的成功之處進行交流評價。老師適時要對文章的評價鑒賞要作適當的指導:如怎樣欣賞文章的語言、結構、思想,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讀開頭和結尾,讀過渡與照應,讀修辭句子,讀特色段落,讀文章思路等。4.美中不足,我會找。文章不厭百會改,發現文章的不足,對學生來講也是一個很大的提高。我從修改病句、修改錯別字、增刪詞句、標點符號等幾個方面指導大家對例文進行修改,找出不足,進行補充或創新,達到精益求精。5.取長補短,我會改。通過對例文的修改、討論交流,學生在修改方法上有了新的提高,在此基礎上再度審視自己的文章,一定會發現優點和不足,重新修改,一定會有大的提高。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始終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不論是習作指導課,還是習作講評課都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一個自主、互助的交流空間,給學生一片廣闊的習作天地。精心設計,細心輔導學生學習寫作知識,讓學生喜歡上寫習作、會寫習作、寫好習作。愿每一個孩子都能結合自己的喜怒哀樂,書寫出精彩的個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