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大多數高中生來說,數學作為一大主科,同時也是制約其成績提高的最重要的一科。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存在著嚴重的思維障礙。面對這種現象,高中數學教師要想全方位的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提高整個班級的數學水平,需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輔導,幫助他們克服數學思維中存在的障礙。接下來,本文將就高中生數學思維障礙的形成原因以及具體的解決方法進行一定的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高中生數學思維特征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122-01
一般而言,高中生的數學思維主要是其對數學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有一定的思想認識,同時能夠通過這種認識對自己所掌握的內容加以整理概括或者是分析比較,了解其中的形成因素,明確各個解題方法的系統,再加上對教師所講的例題的總結,對解題的整個步驟有一個全面的把握,進而做到舉一反三。不過,實際情況時,高中生在學習數學時,雖然通過老師的講解,都已經弄懂了做過的題目,可是當遇到類似的新題目時,還是感覺無從下手。只有當老師用同樣的方法再次進行講解時,他們才會發現原來自己已經掌握這種思維方法。而這種現象的主要成因就是因為學生本身沒有對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進行一定的加工和再吸收,對各個題型的解算方法也只是停留在了解而非把握階段。也就是說,他們學習數學的思維上有著一定的障礙。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來看,這種思維障礙的形成第一是源于學生本身,第二則是因為教師督導不力,最后繼續回歸到學生錯誤的學習方法上來。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改變他們對于數學的懼怕心理,教師要從學生的具體狀況入手,把握好學生數學思維的成因,并針對這些內容進行具體的對策改進。
一、高中數學思維障礙的成因
在實際的生活當中,學生進入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自己之前不會的東西,而這一目的的實現需要學生對教師所講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再通過自身的思維轉換,將其變成自己能夠理解并記憶的知識。多項實踐調查也表明,如果教師在傳授新知之前能夠和舊知進行一定的結合,學生可以更好的把握整體的知識框架,當然記憶起來也就更為容易。因為舊知和新知之間的對比和聯系能夠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形成深刻的印象,進而通過加工整理,明確兩者的相同和不同,實現對這兩項內容的準確定位和歸類。不過,現實的教學問題是,教師由舊知所引入的新知不一定能夠被學生所接受。具體原因則是:第一,教師在教課的過程中,沒有形成整體意識,其所進行的講課過程只注重了教師本身和少部分學生的參與。而學生在接受這些內容的過程當中,看似全部理解了教師所講的內容,但是一遇到類似的實際問題才發現,自身并沒有對教師所講的概念、方法等形成完整的認識。第二,有些教師可能為了加快教學進度,在教學設計上不夠細致,缺乏舊知引入新知的過程,或者課本在前后銜接上不夠緊密,各個知識點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因此就導致了學生對舊知還沒有完全把握,卻又受到了新知的沖擊的現象,兩者相互疊加,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挫敗感,進而加深了他們的思維障礙。當然這也就打擊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其解決問題的水平不會有所提高。
二、高中數學思維障礙的主要特征
1.高中生的數學學習思維過分注重表面內容,忽略各個知識點的內在聯系
相對來說,數學所講述的概念和原理較為抽象,需要學生花費大量時間記憶各種知識點的同時還要能夠很好的區分各類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并將這些聯系都綜合的應用于學習當中。可是,現實情況則是,很多學生課上認真聽講,課下認真復習和總結,甚至做大量的習題,但是他們的水平依然不見提高。因為在他們的思維當中,各個知識點之間是各自獨立的,他們的思維中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去將所有相關的知識點綜合運用在解答的過程當中。并且他們沒有自我整理的意識,不能將各個章節的知識點之間的共性和個性進行歸納和總結,再加上教師的不重視,數學的學習當然就越來越困難。
2.學生之間的思維方式各不相同,教師教學時無法因材施教
由于不同的環境和學習習慣影響,各個學生接受知識的角度和層次有著很大的區別,當然這也就使得他們數學思維的模式有著極大的不同。當解答相同的數學題時,有些學生可能會用當前的知識解題,有的則可能用其他的方法,最終都能得到同樣的結果。而且有些教師過分注重解題的結果,不關注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具體的掌握情況。又因為,高中的大多數學生對當前的生活和現實沒有全面的認識,對自我的認可度又非常高,所以,他們很容易形成一些思維障礙。
3.學生受思維定式影響比較嚴重,不能夠靈活掌握學習方法
到了高中階段,學生的數學水平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對于各類的學習方法和解答方式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解答的過程中,看到類似的題目,學生就開始用之前的解決方法進行解答,整體的思維模式比較固定化,沒有一定的創新性,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他們對于新知的吸收和掌握,抑制了他們對于前后知識的聯系和總結,當然,也就造成了他們無法實現思維方式的靈活轉變,思維的活躍度大大下降。長此以往,他們的數學學習沒有知識層面的更新,成績的提高當然也就變得越來越困難,對于學習的興趣也大大降低,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總體來說,高中生的在學習數學時的思維障礙對于他們今后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把轉變學生的思維障礙,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的學習作為提高數學成績的首要突破口。
三、高中數學思維障礙的解決對策
1.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以學生的學習特性為出發點,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在高中階段,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時,需要對班級內部學生的層次水平、學生的數學基礎等等都有一個概念性的認識,在進行新知識的傳授時,要把握學生在不同階段的不同表現,明確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時掌握他們的學習質量,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盡可能的避免學生形成對于數學的思維障礙。對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輔導,保證學生學習步調的一致性,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勇氣。
2.教師應該將課堂上的具體解題內容轉變為學習方法的教學,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
學生能夠學習好數學的一個基礎是他們對于數學這一學科本身有著完整的概念,知道其中將要講述的內容,并對這些內容所串聯起來的框架能夠進行很好的把握。也就是說,學生需要掌握各種章節所涉及題目的解決方法而非每道題目具體的解題步驟。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的減少對具體題目的解答,盡可能多的將課本中概念性的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強調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在講解新知的同時也要多加入一些解題方法的延伸,并給學生一些相關題目進行鞏固訓練。
3.引導學生跳出原有的思維定勢,提高他們對于新思維的吸收能力
對于學生來說,進行高中數學的學習,最重要的不是掌握一些具體問題所涉及的具體的解決方法,而是在現有的層次基礎上,改變原有的思維方式,提高對于事物的認識能力。所以,從教師角度而言,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就應該先了解學生原有的思維定勢,并通過一定的方法性指導引導他們跳出這些定性的框架,幫助他們增強對于新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大多數的高中學生對于自我的認知還存在一定的偏執,因此他們無法意識到自己慣有的思維定勢正是阻礙自己數學成績提高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師要改變舊有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思維障礙,幫助學生完成舊方法和新方法之間的有效銜接,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動性。
參考文獻:
[1]任樟輝.數學思維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羅增儒.數學解題學引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
翁遠珍(1983-)女,江西泰和人,江西師范大學學士本科生,江西省信豐中學,341600,教師,所教學科: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