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美
【摘要】提高數學解題能力的關鍵是要注意反思,在學習中正確運用反思,可以鍛煉學生學習探究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可以做到解題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反思中提高數學解題能力是貫穿于課堂解題的過程中的,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表現為課堂解題前、解題過程中和解題后三種反思階段,每個階段各有其反思的要點。只有通過解題前后不斷的反思,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成長,提高數學的解題能力。
【關鍵詞】反思小學數學解題能力探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128-01
隨著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推進,能力鍛煉愈來愈成為學校重點培養學生的關鍵點。在數學教學中,解題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直接關系到數學學科能否學好,而數學解題能力的提高則離不開反思這項心理活動。反思活動可以鍛煉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反思還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反思活動貫穿于課堂解題的前后過程,無論是解題前,還是解題后,都需要運用頭腦來思考,把反思落實下去。
一、從反思中提高數學解題能力的必要性
(一)鍛煉學生學習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數學解題的非常重要的能力,這一點需要從反思中獲得,探究能力是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一項教育理念,數學學科是一項高深的科學,很多題目的解題過程都不是唯一的,是有多種方法來解答的,這時就需要學生思考及創新。一種方法用過之后,學生可以不斷進行反思,尋求其他的方法解題,反思的目的就是要將數學的知識點理解透徹和深刻,從而刺激創新點。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反思可以鍛煉探究能力,也可以培養正確的解題思維,所以對于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在解題之前,把前面所有的知識點都瀏覽一遍,并進行知識點的反思,看哪一個知識點掌握的不好,再看一遍;在解題過程中,對題目不斷進行反思,找到解題的切入口,由復雜變為簡單,鍛煉這種思維習慣;在解題之后,再對做過的題目進行反思,檢查有無錯誤。
(三)通過反思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反思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的頭腦變得愈加靈活,對于那種多解的題目,由于具備了探究能力與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生會主動去尋求新解,并且在了解了一道題之后,往往會理解這一類的問題,并且對于相類似的問題,也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就是鍛煉能力與思維的優點之處。
二、從反思中提高數學解題能力的具體方法
(一)課堂解題前的反思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的“列方程解應用題”這一個知識點為例,來闡述一下課堂解題前的反思活動。這是通過列方程而解題的一類應用題,教學知識點有列方程的相關知識、學會找準題目中的等量關系。課堂解題前的任務就是要反思以前學過的基礎知識點:列方程以及等量關系的基礎知識。通過反思,教師要讓學生們知道,如何根據題目要求來設置方程,如何找到等量關系,主要有兩種方法:綜合法和分析法。綜合法就是先設所求的數量值為x,然后把題目中已知數與未知數組成相關的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求解;分析法就是先找等量關系,再根據關系的需要列方程。兩種方法就是思維過程不同。解題方法和知識點都搞清楚了,下面就來看應用題: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火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接著,教師要讓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在做題過程中注意反思,并盡可能寫出多種解題方法。
(二)解題過程中的反思
這一階段的反思活動由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完成。先由學生進行解題,再進行反思,接著由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反思過程,也對之前學生錯誤的知識點和思維過程進行糾正。經學生解題,總結出了5種解題方法,分別是:(1)(90+75)×4;(2)90×4+75×4;(3)x÷4=90+75;(4)x÷4-75=90;(5)x÷4-90=75。教師要考查學生對自己列的方程式的等式兩邊分別代表的意義,并說明原因。討論過了之后,相信學生們會對自己的題目思路越來越清晰,教師講解了這五個點之后,可以提出兩個發散思維的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生們反思的深度,比如怎樣判定用方程解一道應用題是否正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點是什么?讓學生在課堂上進一步思考,得出答案;或者是進行變式反饋,將兩道相似的題擺放在一起,讓學生找出二者有什么聯系和區別,主要是鍛煉學生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
(三)解題之后的反思
解題之后的反思主要是針對做錯題的學生來說的。如果某學生做錯了題目,那么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后進行自我反思,思考為什么會做錯,是不是一些知識點和思維過程出現了問題,哪里沒有掌握好,反思原因,并進行歸納總結,結果需要反饋給教師,并把做錯的應用題重新寫好,寫出所有的能想到的解題方法,教師需隨時抽查學生掌握不好的知識點和應用題,目的是使學生時刻記住反思的內容,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數學解題能力。比如上述這道題,如果學生是對于方程的知識點掌握不周,那么應該對癥下藥,讓學生先去把知識點搞懂,再來解題;如果學生是因為邏輯思維能力不到位,那么就要給學生分析題目,把漢字轉化成數學方程,先從公式入手,對于所求的值設為x,先建立等量關系:x=速度×時間,而速度是兩個速度之和,時間是4小時,這樣就轉化成了方程式,解起來就很容易了。
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反思的方法提高學生們的數學解題能力,要注意,沒有必要做到每一道題都反思,那樣勢必會影響教學進度。教師應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反思習慣為主,不必每道題都親歷親為,而是要讓學生在自己做題的時候做到經常反思,這就達到了教學的重要目的。培養良好的反思習慣,不僅符合學校培養學生的教學宗旨,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是非常值得提倡和推崇的。
參考文獻:
[1]郭桂花.注重解題反思,提高數學解題能力[J].伊利教育學院學報,2004(4).
[2]齊巨邦.讓學生在反思中提高數學能力[J].學術研究,2013(11).
[3]李麗寬.反思促成長——淺談從反思中提高數學解題能力[J].課堂內外,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