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興嶺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152-01
課堂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一直以來普遍為廣大地理教師所采用,特別是隨著高中新的課程改革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的實施,越來越受到老師們的青睞。但筆者發現有不少教師在課堂提問中還存在不少問題甚至是誤區,那么在新的高中地理課堂改革的大背景下,地理教師如何實施有效的課堂提問?就此問題筆者談談粗淺的認識。
一、目前地理課堂提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提問過分注重數量 忽視質量
為使課堂更加生動活躍,不少教師在課堂上提出較多的問題,設置了不少的問題意境,視頻、動畫、電影、新聞、故事等等情景都用上,甚至教師以問代講、以問代練、以問代評,變“滿堂灌”為“滿堂問”。提問的問題又是簡單的、膚淺的問題,甚至是前后脫節、雜亂無序的問題,表面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學生對所提問題的思考缺乏應有的深度和廣度,浮于表面,教學效果甚差。
(二)提問過分圍繞枝節 淡漠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師的提問往往圍繞知識的細枝末節,舍本逐末、枝節旁生,沒有突出問題的核心,抓不住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這樣的問題,不是課堂教學內容的精髓,沒有瞄準新課標的要求,更不能通過對問題的探討培養學生的積極思維、探究能力和分析、歸納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提問過分隨意 偏離問題的核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的問題存在著嚴重的隨意性,偏離教學內容的核心,甚至于教學內容無關。主要表現在:一是問題設計隨意,或是為了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或是個人的教學習慣,未經精心設計隨意設問。二是提問方式隨意,教師提問時沒有考慮問題的代表性和針對性,有時或流水式提問、或集體式回答、或者先點名后提問,表面上氣氛轟轟烈烈,其實不乏“魚目混珠”之人,效果并不好;有時甚至是懲罰性提問,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四)提問過分重視虛擬 缺乏學生的真實感受
為了突出問題的典型性,教師選擇的問題不是學生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而是設計一些虛擬的問題,問題的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學生沒有真情實感,這樣不僅不利于對知識的理解,更不利于在日常生活與生產中應用。在問題的探討中有時也忽視了學生的過程參與,學生得不到真實的體驗。從而造成了為設計而設計,忽視了地理學科學以致用的特點。
(五)提問過分注重教師問 忽視學生的主動提問
在課堂上往往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按教師預設的問題討論學習。學生難以形成自己獨立的想法,更不能發現或提出教師預設之外的問題。其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教師備課、上課過分注重教師的提問,忽視創設問題意境,讓學生主動的去提出、去發現、去探索問題。
二、 地理課堂提問藝術的再思考
地理課的關鍵是培養學生地理素養。因此,課堂問題就必須結合當前新的課程改革進行新的探索。
1.提問要講究契機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設疑是激發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但,多提問并非滿堂問,提問要講究契機。
(一)是提問于學生學習知識的疑惑處。在地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由于受知識水平、思維的深刻性和創造性等條件的限制,會遇到似懂非懂、似會非會的問題,會產生許多疑惑。在這些疑惑處教師有意識巧妙地提出一些問題,設置一些疑點,在學生心理上造成一定的懸念,使學生的注意力、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思維的最佳狀態。
(二)是提問于學生思維的轉折處。學生在學習完一個問題,思維需要轉折向前推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設置一定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幫助他們打開思維的新通道,接通思維的新聯系點。進而促使學生產生新的求知欲,形成新的學習動機。
(三)是提問于教學內容的關鍵處。教學內容的關鍵處往往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完成教育任務的關鍵點。如,在學習了我國和世界的能源消費構成之后,可以設計如下問題:你能否比較一下我國與世界能源消費構成的優缺點?你認為十年之后我國能源消費構成會是怎樣嗎?說說理由。在學生了解了我國與世界能源消費構成特點后,如何對其評價以及我國能源消費構成將怎樣發展,就成為這部分知識的關鍵問題。在這個關鍵處,設置這樣的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以發散思維為主要形式,培養學生的多種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
2.提問要講究新意
新穎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同樣一個問題,如果變換一下提問的方式或角度,使學生產生新奇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學習了《西北地區荒漠化的治理》后可設問:“不知道同學們注意了沒有,從我們學校(黃河三角洲)向北不遠處一直到海邊,存在著大片大片的鹽堿地,你知道這些鹽堿地是怎樣形成的嗎?你能為生活在這里的老鄉治理這些鹽堿地出謀劃策嗎?”這樣的問題學生不僅感到新穎,而且是聯系實際,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地理知識的現實意義。
3.提問要講究適度
提問要達到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提出的問題就必須要適度,尤其是應注意要有適當的難度,適宜的梯度。
(一)是提問要有適當的梯度。對學生智能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的提問需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層層推進、步步深入。教師要給學生掌握知識鋪設便于攀登的臺階。
(二)是提問要講究精度。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問題的理解與認識也存在著較大的不同。因此,在教師提出問題時就應考慮,所設計的這個問題對哪部分學生最需要、最有幫助,對哪部分學生來說可能不需要,幫助不大,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提問要講究精度。如果提問漫無目的,隨心所欲的點到誰誰回答,就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
總之,作為地理教師要重視在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提問的研究,了解當前課堂提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重視新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在課堂上既要精心設計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更應注重引導學生提問,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不僅掌握了的知識、培養了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地理素養,真正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