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微營銷沒做好,不要責怪員工,首先企業領導要自問,你真正重視了嗎?你是否真的投入了人力,物力,財力?如果企業領導人不能正確認知新媒體營銷價值,就不能更好的重視這個新的平臺,也許多年的成功麻木了神經,但是如果在當今時代不能與時俱進,將會付出巨大代價,因為你落后了!
——@于海青
當智慧沒跟上財富的增長,財富容易成為墮落的原因;當慈悲沒跟上人際的擴大,人際會成為利益追逐的工具;當福德沒跟上地位的升高,地位會成為欲望膨脹的理由;當視野沒追上歲月的老去,歲月成為視野狹陋的原因。外在的擁有,是需要內在的匹配;不相匹配的擁有,是需要警惕的!
——@張曉梅
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凈,不看就是自在,不貪就是布施,斷惡就是行善,改過就是懺悔,謙卑就是禮佛,守禮就是持戒,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在世如蓮,凈心素雅,不污不垢,淡看浮華!
——@王建一
窮則變,變則通。亨通常因為會變,變常因為窮。困而學、窮而變,才能走出困境。所以別怨自己行到水窮,水窮無路可以坐看云起,找到靈感。別怨自己窮途末路,要想想哪條路起初不是因為沒路,而由先人開鑿?只要在地球上就不會迷路,只要有毅力就不會沒路,只要會變就不會窮途!
——@劉墉
高境界不在高處而在低處。如老子言上善若水,即最高的善就如水一樣,把眼睛向低層去看,向民間去看,"以百姓心為心"。87歲的著名歷史學家張豈之教授說,上善若水指心像水那樣清澈,交朋友像水那樣相親,語言像水那樣真誠,辦事像水那樣清晰,正因為像水那樣,所以它能夠成功。
——@孫云曉
喜歡看網上的爭論,各種不同意見的表達可以有助充分了解當今社會的思潮。對錯的評價自由人而異。笑罵也隨心所欲。其實爭論有助于更多人看清本質。也包括看清每個發言人的態度和認知水平。社會其實需要更多的爭論,至少有助于求知。我從不在乎被罵,也不會因被罵而拉黑任何人。只希望能罵出個真理。
——@任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