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輝
【摘要】目前一些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存在著把課前預設教案看成是走形式,抄教參、補教案、不寫教案等現象時有發生,教案成了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累贅”之舉,這嚴重地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制約了課堂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只有對教師在教案的準備、利用上提出符合新時期課程改革的要求,走出“形式主義”教案的誤區,才能真正發揮教案為課堂教學的導航作用。
【關鍵詞】教案形式主義 格式化生命力微型綜合性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179-02
目前一些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存在著把課前預設教案看成是走形式,抄教參、補教案、不寫教案等現象時有發生,教案成了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累贅”之舉,這嚴重地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制約了課堂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我曾在《中學語文論壇》上讀到過一篇文章《我不寫教案》,作者的觀點雖然有些偏激,但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抄寫教案”的一些弊端。不難看到,很多學校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強化教學設計,開學初學校就制定了教學計劃,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提出了明確要求,并給教師統一發放了備課薄,制定了統一的教學設計格式,同時加強了平時教研組的研修活動??疾楹驮u價課堂教學,教案是最好的評價標準。既如此,教案的基本規范、基本要素、基本要求,一點都不能少,一點都不能出紕漏。否則,就會由教案延伸至教師的課堂,推出教師課堂存在的問題和疏漏,從而得出學校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影響全局。
其實,教師在教學設計寫教案上存在的問題不是偶然的。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如果還用舊的方法對待教師、要求教師,必然遭到教師的反對。教案是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師心里智慧的成果。只有對教師在教案的準備、利用上提出符合新時期課程改革的要求,走出“形式主義”教案的誤區,才能真正發揮教案為課堂教學的導航作用。
一、教案——拒絕形式主義
多數老師反對“寫教案”,并不是反對“寫教案”本身,而是反對極端“異化”了的教案,反對在“教案”問題上的強求一律的“形式主義”。
“格式化教案”是“形式主義”的一個具體體現。不管你是什么課,一律要有一個“德育目標”?我們的德育目標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培養“四有新人”,哪里來的那么多的目標!不管你是什么課,不管你是什么人,一律要使用學校統一印制的、統一格式的教案紙;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有一個“方格”限制你,沒東西可寫時空著不好看,感想多時又寫不下。寫好這樣一個教案,上課的激情早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先周備課(即寫教案),限期上繳”是“形式主義”的又一體現。有的學校甚至要求教師提前兩周寫好教案。為了達到學校的要求,教師只能沒日沒夜“抄教案”,于是乎“搬家”教案出來了,為了應付檢查,教案的教學實用性、教案是否脫離教材、脫離學生實際反而沒那么重要了。
其實,不是教師不愿意寫教案,而是不愿意寫這種“異化”了的教案。在新時期課程改革的今天,應當拒絕形式主義的教案。
二、賦予教案新的生命力
形式主義的教案必須克服,但是克服形式主義的教案不等同于不寫教案和不檢查教案。該不該寫教案,該不該檢查教案不是問題之所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寫教案,又如何檢查教案。教學是一項持續的工作,教學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斷積累教學素材、不斷進行反思。為此,必須賦予教案以新的生命力。
要賦予教案新的生命力,就要增添教案的內涵與功能。教案不僅僅是一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學目標、教學環節的設計文本,而應該是教學的素材庫,教學反饋的記錄本,更是反思自己教學得失的日記本。從目的上說,寫教案不是為了學校的檢查,也不僅僅是為了上好一堂課,而應把它當成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為此,對于管理者來說,首先想到的不是檢查教師的教案,而是引導教師寫有生命力的教案。特別在課程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這項工作非常有必要。新課程的理念之一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案的內容不是教材的縮寫,而是教材的補充,這些補充的內容必須是結合當地實際、針對學生的實際,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喚醒學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思維。那種課前抄教案、上課備教案的教學是不可能讓學生滿意的。學校在引導的前提下,在期中與期末進行教案檢查也有必要,當然,檢查標準也得改進,不必要求教師個個寫詳案,關注的也不是教案的數量,而是看教案的內容是不是符合新課程的理念,是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否重視了學生反饋信息以及自己的教學反思。
總之,教案有了新的生命力,課堂教學也一定會有活力。如果學校有了對寫有生命力教案的引導,一定能激發教師寫教案的熱情,有效地提高教師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校、教師都受益。
三、因課制宜寫教案
1.以課時為單位寫教案。目前,教材的內容體系基本上是按照課時編排的。寫教案時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結構,一份教案往往就是一節課時的教學計劃。這也是現今最普遍使用的教案模式。
2.以知識點為單位寫微型教案。每一課教材的內容可以分成若干個既獨立又聯系著的知識點。教材中所有的知識點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書寫教案時要抓住那些關鍵性的知識點,進行仔細分析、各個擊破。這種以知識點為單位的微型教案,通過優化教材,再優化教案,進而優化課堂教學。例如,教師在有些課堂上就可以作一些數學史的介紹,作一些關于這些方面的設計。教師在講解數學史的過程中蘊涵著教師對數學的熱愛和對數學探索過程的崇敬,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這也是一堂好課的體現。
3.以知識體系為單位寫綜合性的教案。教材的編寫一般是以一個知識體系為一個單元,在同一個單元內,教材內容的同質性決定了寫教案時可以把一個單元作為一個整體,一份教案就是一個階段的教學計劃。這樣,教師可以把單元內的知識點進行橫向比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還可以進行綜合與分析,由淺及深,層層深入地把握單元內的知識。根據教材的知識體系寫階段性教案,從更高的角度來調控教學,突出單元學習的重點。
總之,教案是直接為課堂教學服務的,要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必須提高教師課時教案設計的水平。在教育創新的理論指導下,學校要為教師創設改革的環境,使教師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認真思考、精心設計出個性化教案。
參考文獻:
《有效教學和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