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作文教學是實現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運用及主觀表達能力。作文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今后的發展。在新課程理念的構建基礎下,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安排和組織作文教學的:
第一課時,分為兩部分。前15分鐘,激發興趣,交流感悟。作文教學不僅是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而且也是一種嚴格的思維訓練;作文教學只有與學生生活密切結合,才能發揮學生寫作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用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作為作文教學的內容,把學生引入寫作世界中去,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帶領學生在情境中作文。例如,在命題作文《我的同桌》的寫作時,首先讓學生互相觀察自己同桌的五官、穿著、動作,結合自己在實際學習中對同桌的觀察和了解,說一說你的同桌的外貌、形體特征,平時表現怎么樣;再說一說他(她)有什么愛好和優秀品質。學生都積極觀察,踴躍發言,說得不到位的地方,其他同學互相補充,課堂氣瘋異?;钴S,學生收獲頗豐。后半部分引導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寫作。
第二課時進行批改。首先把作文分發到各小組,由小組內利用統一的批改符號進行批改。
首先看作文的格式正確不正確;看卷面整潔不整潔;看標點符號是否基本正確;看有多少個錯別字;找出病句;看作文的選材是否圍繞中心。這樣學生就會逐步地從字、詞、句、段、篇這幾方面進行批改,培養學生謀篇布局的寫作意識。然后小組成員輪流批閱并寫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小組進行合意研討,選舉本組內寫得較好的作文,由批改者在全班進行朗讀展示,并把批改意見和建議一一讀出來,讓全班各小組點評。對于這一環節我這樣做的優勢在于:(1)把批改的優先權交給了學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判別能力。(2)學生可以在一節課內批改最少四篇作文,發現本班內學生的寫作風格與缺欠,有利于相互幫助提高。(3)同學之間的相互鼓勵評價,促進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運用能力,學生能夠在組織語言上不斷地提升。所以我這樣做促進了學生能力的提升,培養了寫作興趣。
第三課時,在第二課時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批改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第二次作文?!岸巫魑摹笔棺魑慕虒W程序更加完整,正確認識需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反復。而“二次作文”正是對如何寫好一篇作文的再實踐,使學生對如何寫好作文的認識不斷深入。
我在作文教學中,通過三課時的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充滿興趣,滿腔熱情地開展練筆活動,為今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一肯中鄉高杖子
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