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花
摘 要:葉瀾教授指出:“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關注課堂生成,會讓設計更美。
關鍵詞:課堂生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式
教學設計必須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自我表現”的舞臺,讓每一個生命個體大膽地“亮相”,讓課堂真正成為每個學生可以自由自在揮灑才華的天地。
一、確定多元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選擇教學具體內容,運用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媒體及調控教學環境的基本依據。教學目標必須制訂得準確、合理,一般應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科學性
教學目標的制訂要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遵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把知識的獲取和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2.具體性
教學目標要制訂得具體、清晰,使學生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3.層次性
課時教學目標應當是分層次的、遞進的,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蹦一蹦”摸得到、“跳一跳”夠得著,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個性。
二、彈性設計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標中“每節課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最好能夠達到三分之二的時間讓每個學生主動學習”的要求,我們教師應精簡教學環節,壓縮教師講授的時間,彈性設計教學過程,從而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時空。
三、結構重組教學內容
當前,教學中使用的是專家根據前人的實踐經驗濃縮而成的教材,這種教材存在著主觀劃一、過于分散、遠離學生的直接經驗和生活世界的問題。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應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已有經驗適時恰當地加以調整,使教學內容真正成為發展學生認知能力的載體。
四、優化組合教學方式
在當今的教學中,教師不應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在關注生命、關注發展的“新課標”下,選擇的教學方式應是“開放式”“互動式”。學生可以在饒有興趣的實踐活動中完成“具體—抽象—具體”的認知過程,提高實踐能力。
作為一名新課改下的教師,我們應用心為每一個學生鋪設成長的臺階,為每一個學生創造發展的空間,為每一個學生搭建成功的舞臺,讓他們在課堂這個廣闊的天地中充分享受數學的樂
趣,煥發無窮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葉瀾.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J].教育研究,1997(09).
[2]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J].教育研究,2002(10).
[3]劉兼,孫曉天.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陳秀玲.建立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觀.教育科學,2003(10).
(作者單位 浙江省義烏市經濟開發區學校)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