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紅
摘 要:古箏作為古老的民族樂器,不僅能演繹出圓潤、優美、意韻深長的琴音,甚至還能詮釋激情四射、剛強有力的一面。
關鍵詞:古箏社團;音樂課堂;有機結合
一、古箏社團的教學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古箏是中國較古老而又獨具特色的民族樂器,因其音色詩意盎然,學習起來容易上手而深受學生及家長的青睞。為了讓每一位孩子在小學階段有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并切實掌握至少一樣樂器,我們學校組建了“琴韻”——古箏社團,以此拉開少年宮社團活動的帷幕。
但是目前存在一個問題:社團活動因其靈活性和可塑性非常受學生的青睞。但是有的老師錯誤地理解了社團教學的意義,主次不分,為了這些“面子”工程在形式上大做文章,而沒有做好內延工作,沒有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另外,由于難以擺脫傳統的教學方式的束縛,往往不能保質保量地堅持到底。這就有違于我們開設社團的初衷,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如何打造高質量的古箏社團教學
1.時間是保障
古箏社團的訓練要長期化、系統化。我的做法是將每天下午的第三節課作為固定的訓練時間,每天不超過四十分鐘,但要做到風雨無阻,從而使社團訓練系統正規、循序漸進。
2.興趣是關鍵
農村沒什么娛樂活動,孩子們都對音樂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具體到古箏教學又表現出濃厚的性別差異:男孩子普遍不接受這一“過分優美高雅”甚至有些“娘”的藝術形式,這縱然是一種教育觀念的缺失,但我們也必須去尊重孩子的選擇。目前的古箏社團是清一色的“娘子軍”,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非常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作用,加以引導,才會事半功倍。
3.自主活動是基礎
社團第一節課我給足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己去玩、去發現。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操作能比口頭學習更加形象,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充滿情趣的活動課。學生會發現古箏無論怎樣撥弄都會發出聲音(在演奏區),甚至不同的彈或者劃弦會產生不同的音色,通過直接接觸學生才會主動探求更多奧秘。
4.不斷欣賞學習是助力
我們古箏社團的訓練能提高音樂欣賞能力,反過來欣賞和交流又會促進學生整體欣賞水平的提高,為別人鼓掌的同時向更高的水平不斷攀緣。對此,我不斷組織學生觀看各大名家古箏表演視頻以及全國民族器樂大賽并組織集體交流,在學習他們臺風的同時,激起學生的審美興趣,審美想象和審美情感上的共鳴,學生處于興奮積極的狀態,課堂氣氛也容易活躍起來。
5.讓古箏走進課堂,潤物細無聲般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
打破傳統的音樂教學中鋼琴的主導地位,用于獨奏、合奏、重奏、歌唱、合唱、舞蹈伴奏。古箏彈奏可以引入意境,無論是曲調優美的還是鏗鏘有力的,古箏都能做出很好的詮釋。鼓勵學生主動將各個音樂元素融會貫通后對作品進行再創造,在理解、內化樂曲基礎上的再創造,即常說的“未曾有聲先有情”。不拘泥于形式,打破傳統演奏方式:可以坐著演奏,也可以站著演奏。在展示自我的同時,大顯身手。
三、古箏社團取得的成效與影響
通過古箏社團的學習與訓練,無論是演奏姿勢,還是演奏技能都日漸成熟,讓人刮目相看。在增強學生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能力。將演出照片收集展示展覽,幫社團成員構建自信心,凝聚全體成員的自豪感和集體榮譽感。
古箏學習中技能技巧的熟練,需要堅持不懈地練習,一個難點有可能要經過上千次的正確的重復練習才能掌握。因此,只有培養小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和持之以恒的良好學習習慣,才能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演奏團體。
(作者單位 山東省諸城市百尺河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