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
摘 要:小學語文是奠定學生中文漢字以及語言規(guī)范的基礎,是學生第一母語的理論基礎。學好小學語文,不僅能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學生的智商和情商,還有利于學生增強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終身讀書觀和終身學習觀的確立。而問題式教學則對小學生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關鍵詞:問題式教學;提出問題;分析問題
一、問題式教學在小學語文實施中的現(xiàn)狀
縱觀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法仍停留在圍繞課堂教案以及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的階段,學生并不能很積極地融入課堂,參與課堂。由此可以看出,問題式教學并沒有在小學中得以普遍實施,很多教育者也沒有從觀念上認識到這一教學方式的重要性與持久意義。因此,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仍然采用上一代傳承下來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而不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疑惑,更不能在分析中升華語文教學內(nèi)涵。
二、問題式教學實施的改良方法
1.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產(chǎn)生問題
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是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文中,更能身體力行地感受文章表達內(nèi)容,從而進行思考,產(chǎn)生疑惑,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習,更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增強課堂活力,這也是問題式教學給學生和課堂所帶來的效益。比如,在教學《龜兔賽跑》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讓不同學生分別扮演烏龜和兔子,在演繹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讓學生產(chǎn)生疑惑,思考為什么兔子會輸,為更深刻地體會“驕兵必敗”這一道理設置懸念。
2.緊密聯(lián)系文章,解析學生疑惑
在課堂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聽一下學生在預習課文時產(chǎn)生的疑惑,從而具有針對性和補充性地為學生解答疑難。在此過程中,既要避免機械回答學生的問題從而使學生喪失思考過程,又要避免將知識解答過程變得難懂艱澀,從而使學生失去興趣。
3.貫穿全文,進行總結,升華主題
在問題式教學中,最后一步總是具有點睛之用。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結束后,小學語文老師更要為此課的學習畫上完美的句號。這就要求老師要善于總結課文,拓展延伸知識,讓學生在結束一篇文章基礎意義和內(nèi)涵學習的同時,能夠貫穿全文地理解文章,甚至在此基礎上,延伸學習到更多的深意和蘊涵。
問題式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為了能更好地普及和完善這一教學方法,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和貢獻。
參考文獻:
張妍.關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探究.課外語文,2013(14).
(作者單位 四川省萬源市羅文小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