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
摘 要:學生在審題中注重讀題,能起到很好的理解題意的作用。
關鍵詞:重朗讀;觀察;操作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數學是理性的思考,其實不全對,數學中也充滿著感知和技巧,它是一個“讀—思—做”的有機結合。語文是讀出來的,數學也是讀出來的,內涵都包容在數學書里。在每次測試中,我總會遺憾地發現,部分學生解題錯誤是沒讀懂題。只要我稍作點撥,他們就能做對。究其原因正是學生審題能力的薄弱。從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便是審題。它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而這種能力的獲得需要一個學習、積累、發展的過程。從低年級開始,我很關注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
一、重朗讀
注重朗讀能明確題意,為思考做準備。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確的規定,這就需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對讀題進行指導。
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少,當我們呈現有文字的題目時,必須把不認識的字注上紅色的拼音,帶學生認讀,把不理解的生字和詞語適當進行解釋,學生就能接受。很多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會用眼睛掃一遍,就急于動筆,沒做到讀懂題。我在教學中就很注重培養習慣,要求做到“字字出聲讀題慢”。低年級的學生還沒有一定的默讀能力,出聲輕讀、用手指讀能幫助他們讀懂意思。同時,要求學生輕讀后再默看題,詳細理解題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讀題能力,還要善于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或句,準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
二、重觀察
低年級題目多以圖文的形式呈現,因而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審題的能力,還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進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在觀察事物時,往往被一些表面現象所吸引,因此,教師在學生讀圖時要有針對性地引導,避免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無關的信息上。尤其在制作課件時,我盡量做到簡單、大方,不誤導學生的觀察、理解。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要簡練明確,對學生的觀察要求要指向清晰,盡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價值的信息中去。慢慢的,學生就能學會從數學的角度來觀察畫面,尋找有用的數學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另外,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學生解決數學中的許多數量關系都能夠在生活中找到影子,從而更好地理解。對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的問題,在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以后,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圖意。比如,在一年級下期“分類整理”單元里,有很多問題都是通過場景圖(彩色氣球)呈現不同的分類信息,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去分類,并且展示、評價學生作品,從而達到充分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目的。
三、重操作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動手操作也是一種很好的審題方法。
在解決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動手折折剪剪的過程中理解題意。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和梯形面積推導公式中,就讓學生通過剪、拼、旋轉等方法,從而自己推導出公式。在低年級有許多實際問題的信息需要到情境圖中數一數、畫一畫、點一點。又如,在統計中用不同色彩的筆或不同符號(橫線、波浪線、圓圈、三角形)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個基本技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要求學生“留下痕跡數數”,幫助學生達到正確數數、仔細審題的目的。
另外,在解題中引導學生重視常規而又不墨守成規,尋求變異,從全方位考慮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在解題時鼓勵學生提出新方法,善于聯想、類比,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通過學習新課程,我知道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得到知識,那么提高學生的素質就指日可待。教師也要根據低年級學生認知和思維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加以引導,真正幫助學生提高審題能力。
(作者單位 四川省西昌市經久鄉中心校)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