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釗
伴隨著新課標的全面推行,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已成為教育的趨勢。而小學語文作為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必須結合語文聽、說、讀、寫訓練,轉變教學觀念,深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創新能力。
一、鼓勵質疑,激發興趣,培養創新精神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本身內在的樂趣,依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誘導因素,讓學生以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的身份投入學習的思維活動中,以求不斷獲得新知識,迸發創新因素。如,在教學《赤壁之戰》一課時,我向學生提出:曹操擁有八十萬大軍,而劉備和孫權才有三萬聯軍,可是曹操的軍隊為什么會被打得落花流水呢?這樣就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懸念,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學習熱情高潮,興趣油然而生。學生憑借已有的經驗和對課文的理解,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二、積極引導,從扶到放,培養創新精神
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維、想象,提高自己善于獲取知識的能力,使他們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而在這一過程中,只有當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都不能很好解決時,教師才做適當的點撥。如,在教學《窮人》時,我們就可以先“扶”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后“放”手讓學生展開想象對故事進行續編。這樣,學生寫得靈活多樣,富有創新。事實證明,從“扶”著學生創新,到“放”手讓學生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個重要方式。
三、聯系實際,結合現實,培養創新精神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把語文教學與現實實際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進行創造性學習。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與小女孩比童年》為題,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童年進行“說話”訓練。經過這樣聯系現實的訓練,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改善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認識能力的飛躍和突破,使學生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
四、及時評價,增強信心,鼓勵創新精神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
現,得到認可。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作出評價,對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異想天開的想法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如,“你的理解是個創造。”“老師還沒有想出來,你已經想出來了,真了不起!”……這一聲聲的贊揚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學生的心田,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學生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陶行知說:“處處是創新之地,天天是創新之時,人人是創新之人。”可見,每個人只要具有創新精神,都能成功。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改變觀念,發揮學科優勢,注意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實踐,注重創新精神的教育,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從而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洋縣謝村鎮湑水中心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