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紅
(昆山宗仁卿紀念醫院婦產科,江蘇 昆山 215300)
卵巢囊腫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病,一般表現為腹痛、月經不調、腹脹及不孕等,嚴重影響女性身體健康和生活。隨著腹腔鏡手術和微創外科手術的發展和應用,腹腔鏡手術和微創外科手術已逐漸取代開腹手術成為患者接受的治療方法[1]。筆者對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昆山宗仁卿紀念醫院分別采用腹腔鏡與腹式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151例卵巢囊腫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和比較2種方法治療卵巢囊腫的療效及術后近期卵巢功能的變化。
選擇在本院治療的卵巢囊腫患者151例,年齡20~61(36.1±4.9)歲。 其中上皮性腫瘤 91 例(交界瘤1例),畸胎瘤33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27例。有下腹部手術(剖宮術)史者21例。所有患者術前經超聲和CA125檢測,無惡性腫瘤征象及手術禁忌證。將151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腹腔鏡組 77 例,年齡 21~61(33.57±4.3)歲,孕次 0~5(1.72±0.18)次,產次 0~4(1.24±0.09)次;腹式組 74例,年齡 20~60(34.13±4.1)歲,孕次 0~6(1.74±0.17)次,產次 0~4(1.25±0.08)次。 2 組患者的年齡、孕產次、下腹部手術史、囊腫性質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0.05)。
腹腔鏡組:均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平臥位,經臍部穿刺建立氣腹,腹壓為1.60~1.87 kPa。在腹腔鏡下行雙側“麥氏點”及臍部左下穿刺,機械進腹腔,有性生活者使用舉宮器。先探查囊腫與盆腔壁有無粘連,分離粘連帶,將囊壁從卵巢組織上剔除。若囊腫較大,先用吸引器穿刺反復沖洗吸凈囊液,體積縮小后再完整剝除。盆腔粘連用超聲刀分離,也可用電凝鉤分離或剪刀剪開分離。剝離創面滲血較多者給予雙極電凝止血,或用1-0可吸收線縫合卵巢創面止血。囊腫剝離出置入標本袋中,從左下腹部10 mm穿刺孔取出。
腹式組:按傳統開腹手術進行。切口一般與囊腫直徑等長,充分暴露手術視野完全托出囊腫于切口外,再行卵巢囊腫剔除術。
2組患者分別在術前,術后1、3個月第1次月經的2~3 d采集靜脈血3~5 mL測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促黃體生成激素(LH)水平;采用陰道超聲測定術前,術后3、6個月卵巢儲備卵泡。觀察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鎮痛病例、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1、3個月的治愈情況。
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以及術后需鎮痛率低于腹式組(P<0.05或P<0.01)。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效果的比較

表1 2組患者手術效果的比較
*P<0.05、#P<0.01 與腹腔鏡組比較。
手術時間 術中出血量 術后排氣時間 住院時間 術后鎮痛t/min V/mL t/h t/d例%腹式組 74 50.73±18.71# 38.21±18.73* 14.43±4.31* 5.00±0.50* 40 54.0#腹腔鏡組 77 41.71±16.92 33.11±20.19 12.19±4.17 4.38±1.30 5 6.5組別 n
腹腔鏡組患者術后1個月治愈60例(77.9%),術后3個月治愈71例(92.2%);腹式組患者術后1個月治愈53例(71.6%),術后3個月治愈70例(94.6%)。2組術后1、3個月治愈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0.05)。
2組患者術后1個月E2均明顯下降,FSH、LH明顯增高(P<0.05 或 P<0.01)。腹腔鏡組 FSH、LH、及E2水平與腹式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2組患者術后3個月各種激素水平與術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前、術后各項激素指標水平變化的比較 x±s
2組術后3個月竇卵泡數均較術前明顯減少,腹式組較腹腔鏡組減少明顯(均P<0.05)。2組術后6個月竇卵泡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2組患者術后3、6個月卵巢儲備卵泡的比較個

表3 2組患者術后3、6個月卵巢儲備卵泡的比較個
*P<0.05與術前比較,#P<0.05與腹腔鏡組比較。
組別 n 術前 術后3個月 術后6個月腹式組 74 8.49±4.97 5.87±3.87*# 7.91±3.92腹腔鏡組 77 8.41±4.93 7.51±3.39* 7.83±3.41
卵巢囊腫為臨床婦產科的常見病,以往治療以開腹手術為主,隨著微創手術的發展,腹腔鏡手術以其創傷小、術后感染低和并發癥少等優點被大部分患者和醫生所接受。本研究重點對2種治療方法的優缺點進行了比較,為臨床應用提供依據。
在本研究中,腹腔鏡組患者術后1個月治愈率為77.9%,術后3個月治愈率為92.2%;腹式組患者術后1個月治愈率為71.6%,術后3個月治愈率為94.6%。腹式組患者術后1個月的治愈率稍低于腹腔鏡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術后3個月治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的療效無差異,這與微創手術已經非常成熟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和術后排氣時間均低于腹式組(P<0.05或P<0.01)。腹腔鏡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縮短減少了長時間麻醉對機體的影響及感染機會,效果明顯,患者滿意;術后排氣時間縮短表明胃腸道功能恢復快,腸粘連、腹膜炎及腸梗阻的發生率低,對腹腔及腸道的干擾較小。腹腔鏡組術后疼痛輕,術后需要鎮痛的患者5例,術后恢復快,可以更早地下床活動。而腹式組術后需要鎮痛的患者40例,明顯高于腹腔鏡組(P<0.05)。腹腔鏡組由于腹腔鏡創傷小、術中出血量少,因此住院時間也低于腹式組(P<0.05)。
卵巢儲備功能直接反映了女性的生育能力,基礎性激素水平是衡量卵巢功能的重要指標,一般檢測月經第2—3天的性激素水平可評估、分析卵巢功能[2]。本研究結果顯示:2種手術近期(術后1個月)對激素水平有一定的影響,表現為E2下降,FSH、LH升高,以腹腔鏡組升高或降低的更為明顯(P<0.05或P<0.01)。部分患者經期輕微改變,出現月經延遲、月經量減少等。
術后3個月竇卵泡數明顯發生改變,可能手術時破壞或切除了部分卵巢組織,卵巢熱損傷累及卵巢皮質、髓質內的細胞結構,破壞了卵泡,影響雌激素分泌和竇卵泡的儲備,導致月經發生變化[3]。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個月腹腔鏡組患者卵巢功能損傷較開腹組小,這與手術全過程都在直視下近距離操作有關,可以減少對卵巢組織的破壞;術后3個月隨診,2組患者各種激素水平與術前及術后1個月比較,卵巢功能基本已恢復;術后6個月2組竇卵泡數基本恢復,這與卵巢的修復快、健康卵巢的功能代償有關,也與手術縫合技術的提高有關[4]。
綜上所述,因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具有微創美觀、手術時間短、術中損傷小及恢復快等的優點,且不通過陰道操作,尤其適用于未婚女性。術前病情評估并結合患者年齡、病史、婚育史、婦科檢查、B超檢查及腫瘤標志物檢測等掌握手術指征,可以最小的創傷達到最佳療效。
[1] 李光儀.實用婦科腹腔鏡手術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74-177.
[2] 郭森.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對卵巢EZ、FSH、LH激素水平的影響[D].新疆醫科大學,2009.
[3] 袁鶴,陳炳香,張紅春.腹腔鏡良性卵巢囊腫剝除術對卵巢功能影響[J].中國臨床醫學,2010,17(5):722-733.
[4] 楊宇箭,袁麗佳,龍叢杰.介入、腹腔鏡及開腹手術治療卵巢囊腫對卵巢功能的近期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25):3597-3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