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瑞疊
摘 要 嘗試發動家長作為參與者、指導者和評價者,與生物教師共同指導學生開展家庭生物科學探究活動。親子互動,共同切磋,不僅能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生物科學探究活動,還能讓家長在活動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培養親子感情,促進生物科學探究活動的常態化開展。
關鍵詞 初中生物學教學 家庭生物科學探究活動 親子互動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目前,初中生物教學的許多科學探究活動必須校內外結合才能更好地開展,如探究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觀察常見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制作米酒等。常因學校設備場所限制、經費有限、活動安全顧慮等原因,生物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很不理想,教材的不少生物科學探究活動形同虛設。校外活動怕出安全事故,校內活動缺器材缺場所,特別是生物教師少,輔導不了那么多學生,因此許多生物科學探究活動不能常態化開展;家長不重視學生動手能力方面的培養,逼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以考試成績排名作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使孩子動手能力差、缺乏科學探究與創新能力。本課題嘗試發動家長作為參與者、指導者和評價者,與生物教師共同指導學生開展家庭生物科學探究活動。下面以釀制甜酒為例談談如何開展家庭生物科學探究活動。
1 活動目標
(1) 開發家庭生物科學探究活動資源,親子共同參與家庭生物科學探究活動。
(2) 通過家庭生物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獲得更多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培養動手能力。
(3) 通過家庭生物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通過家庭生物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體會生物科學探究活動的艱辛與成功的喜悅,培養熱愛勞動的思想品質;使家長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促進親子交流,培養親子感情。
(5) 通過家長的參與,使學生活動的安全得到保障,活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能得到及時解決。
2 活動資源準備
2.1 教師提供的資源
開發設計每一個家庭生物科學探究活動的方法、活動記錄與評價表,開放學校圖書館、電腦室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
2.2 學生自行準備的資源
活動場所、活動器材和活動材料,收集的文字性資料,照相機、錄像機等活動記錄器材。
3 活動過程和步驟
初中生物教材中適合開展家庭科學探究的活動有:探究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探究螞蟻的通訊和釀制甜酒等。
3.1 成立課題小組,確定子課題
在學生自愿成組的前提下,合理調配各組成員,以利于能力較弱的學生也積極參與活動。各小組成立后,選定組長,根據自己的選題,進行小組分工。
3.2 指導學生制訂研究方案
3.3 甜酒釀造實踐
學生在自己家里完成下列釀造甜酒過程,家長親自參與,親子共同切磋。甜酒釀造有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自己上網查找,也可按甜酒曲使用說明書介紹的方法,或者自己設計其他合理的方法。甜酒釀造方法之一如下:
① 浸泡:將糯米洗凈,浸泡8~16 h,至可以用手碾粹即可。
② 蒸飯:將瀝干的糯米放在布上蒸熟(約40 min)。
③ 淋飯:在冷卻好的糯米上灑少許涼開水,弄散攤勻。
④ 混合酒曲:待溫度降至36~38℃不燙手心時,即可撒第一次紅曲,翻動一次,撒第二次紅曲,并拌和均勻,用曲量為米量的6%~7%。
⑤ 裝壇:按每100 kg原料加凈水160~170 kg的比例,同拌曲后的米飯裝入酒壇內攪勻后加蓋,靜置室內。
⑥ 發酵:每隔2~3 d用木棒攪拌,并把壇蓋加蓋麻布等,發酵20~25 d。
⑦ 澄清:讓甜酒和酒糟分離。
3.4 甜酒釀造探究
學有余力和有興趣的學生做進一步研究,如:探究不同溫度、不同濕度、不同產地的甜酒曲、容器的密封性對釀造甜酒的影響,探究不同釀造材料(糯米、粳米、玉米、高粱、地瓜)釀造不同口味的甜酒等。教師指導探究實驗的方法和步驟,家長親自參與,親子共同研制。
3.5 小組成員討論分享釀造甜酒過程及其注意事項
① 教師指導學生按不同的方法進行釀制,要求釀制沒有成功的學生要分析原因,并改正錯誤,重新釀制,直至成功。小組成員互相幫忙,釀造成功的學生指導釀造失敗的學生重新進行釀造。
② 教師指導學生填寫活動記錄,提醒學生拍攝活動照片或錄像。分層次活動:最基本層次是助手,在小組長或家長的指導下完成活動任務;中等的層次是主要參與者,按資料或家長傳授的方法自主完成活動;最高層次是主導者,組員和家長作為學生的助手,不僅按資料介紹的方法完成活動,還進行創新性的探究活動。
③ 教師和家長答疑解惑。
4 預期效果與呈現方式
建立學生科學探究活動過程檔案袋,需要放入的材料有如下幾類:展示過程與方法、展示成果、展示創造性、反思自身的變化與成長。具體材料如下。
4.1 調查收集有關甜酒資料
資料以日記和紙質材料的方式呈現。
4.2 釀造出甜酒
以甜酒實物、釀造過程照片、錄像、日記和活動記錄(甜酒釀造記錄表)的方式呈現。
4.3 課題活動答辯會
展示課題活動的階段成果和最終成果,形成文字材料,個人撰寫活動體會,小組撰寫活動報告或論文,對學生進行個人評價和活動小組評價。
4.4 校內外科普宣傳
在班級內出黑板報,介紹甜酒的釀造工藝、釀造注意事項、營養價值和甜酒食用方法等。獲獎班級和小組制作以甜酒釀造為主題的科普宣傳展板,在學校展覽大廳展出。
5 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預案
5.1 可能出現的問題
5.1.1 學生甜酒釀制失敗
甜酒釀制工藝雖然不是很復雜,但技術含量高,受釀制材料、釀制溫度、酒曲活性、雜菌污染、釀制時間等多方面的影響,某一方面控制不好都會影響甜酒品質。八年級的學生容易激動,容易丟三落四,因此經常會釀制失敗。
5.1.2 家長不支持
很多家長認為學生參加各種活動會影響考試成績,因此一般不支持學生參與科技實踐等活動,有的家長會向自己子女高昂的積極性潑冷水,有的家長包辦代替,有的家長對學生的評價弄虛作假。
5.1.3 活動虎頭蛇尾
因為本活動技術含量高,一兩次失敗就會打擊部分學生的積極性,造成部分學生可能會草草結束,達不到應有的活動效果。
5.2 解決預案
5.2.1 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活動小組成員的水平高低搭配,基礎薄弱的學生采取分步模仿的方法進行指導,水平高的學生既指導水平低的學生,又進行探究性試驗;教師答疑解惑、學生查閱資料與自學、小組討論分享經驗、家長協助指導等方式提高學生的甜酒釀造水平,同時指導學生應先少量試驗,等成功后再多釀造一些。
5.2.2 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
通過年級家長會向家長說明本活動的科學價值:對學生學習水平、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與交流、團隊協作與社交能力等方面起促進作用,提高家長對本活動的認識;向家長講解在活動過程中如何發現和肯定自己孩子的閃光點,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
5.2.3 活動評價重結果,更重過程
向學生說明科學探究活動重在過程體驗,失敗的體驗也是很好的人生經驗,對待失敗要越挫越勇,從失敗到成功更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因此不能虎頭蛇尾、草草收兵。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性、發現與提出的問題、解決問題時的創意等,教師、家長和小組長都要及時發現、及時表揚和鼓勵,激發和保持學生活動的積極性。
6 效果評價標準與方式
評價是科學探究活動的關鍵所在,對科學探究活動的推進和深化起著決定性作用。以往教師是評價者,是絕對的權威,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評價。現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評價的主體發生了變化,應努力建立一種以“自我反思性評價”為核心的新的評價體系,提倡評價方式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標準多元化,鼓勵并尊重學生極富個性的自我表達方式,發展學生在今后社會中所必備的合作、主動、創新等品質。
評價重結果,更重過程。評價要點有活動表現、活動能力和活動結果。要求學生建立個人活動檔案袋,引導學生將活動過程記錄下來,將其作為總結性評價的依據。
6.1 對學生個人的評價
筆者設計了“甜酒釀造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學習評價表”對學生個人進行評價,評價形式有學生自評、家長評價和組員互評,最后由班級學術委員會或指導教師進行總評。
6.1.1 學生自我評價
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情況最為清楚,因此教師應根據科學探究活動的評價要素引導學生學會客觀地自我評價。
6.1.2 家長對自己孩子評價
活動的主要場所是在學生自己家里,家長是見證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因此指導家長對自己孩子進行評價,不僅能做到客觀公正,還能糾正家長以考試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錯誤做法,發現孩子的諸多閃光點,并及時地給予表揚和肯定。
6.1.3 小組成員對學生的評價
由組長主持組員互評活動,既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又可以使學生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并客觀公正地給予肯定。
6.2 對活動小組的評價
筆者設計了“甜酒釀造小組活動過程性評價表”對活動小組進行評價,評價形式有小組自評和小組互評,最后由班級學術委員會或指導教師進行總評。
6.2.1 活動小組自我評價
組長匯總組員的個人活動記錄袋,對本組在活動設計、活動實施、成果交流等方面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
6.2.2 活動小組互相評價
由班級學術委員會或指導教師主持小組互評活動,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總結:通過家庭生物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使“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探究螞蟻的通訊和釀制甜酒”等生物科學探究活動能常態化開展,解決了生物教師少、設備場所限制、經費有限以及活動安全顧慮等問題,調動了學生參與生物科學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實現了預定的生物科學探究活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