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燕 張芳
經陰道超聲結合血清β-HCG定量測定在早期異位妊娠診治的應用價值
武曉燕 張芳
目的 探討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結合血清β-HCG對異位妊娠的早期診斷、治療方法及療效觀察的應用情況。方法 回顧性分析48例異位妊娠包塊大小、形態、內部回聲及血清β-HCG值高低及最終治療效果。結果 48例患者中, 85.4%的宮外孕行保守治療, 14.6%行手術治療。結論經陰道超聲結合血清β-HCG對異位妊娠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對異位妊娠的附件包塊療效評估有較大的價值。
經陰道超聲;血清β-HCG;異位妊娠
異位妊娠是婦科常見的急腹癥, 也是早期妊娠導致婦女死亡的主要原因[1], 早期的明確診斷不僅可避免發生異位妊娠的破裂、大出血, 也可以為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1.1 一般資料 2011年8月~2013年7月本院經臨床或病理證實的異位妊娠患者48例, 年齡18~42歲, 平均(25.36±5.28)歲, 停經38~62 d, 平均49 d。孕次:未孕7例,孕1次26例, 孕2次5例, 孕3次以上的10例, 患兩次異位妊娠的6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排除標準:瘢痕妊娠及宮頸管妊娠。
1.2 儀器與方法 所有患者均應用GE E8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陰道探頭頻率為5~10 MHz。患者排空膀胱后截石位常規操作。
1.3 觀察指標 子宮、卵巢及包塊的形態、大小、內部回聲強弱、血流;血清β-HCG測定采用化學發光免疫法定量測定。
經陰道超聲結合血清β-HCG診斷異位妊娠48例患者中, 3例患者屬于輸卵管妊娠流產型, 附件區未見異常包塊, 宮腔內未見妊娠囊, 但卵巢內可見黃體;血清β-HCG 400~746 mIU/ml, 3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療。口服米非司酮, 1周后復查患者血清β-HCG下降, 經陰道超聲檢查雙側附件區均未見包塊, 出血較前減少;3周后血清β-HCG恢復正常,經陰道超聲檢查盆腔未見異常。
45例患者附件區可見包塊, 其中位于左側者21例, 右側者24例, 包塊大小約(1.5×1.4)cm~(4.5×4.7)cm, 其中38例行保守治療, 7例行手術治療。38例患者中20例血流信號較豐富, 血清β-HCG較高, 800~1540 mIU/ml, 平均約956 mIU/ml ;18例血流信號不豐富, 血β-HCG 176~923 mIU/ml,平均約461 mIU/ml。口服米非司酮, 1周后復查, 患者血清β-HCG均有所下降, 經陰道超聲檢查, 24例包塊無明顯變化, 14例包塊增大, 其中5例子宮直腸窩可探及液性暗區;兩周后復查, 30例血清β-HCG降至正常, 5例血清β-HCG 18~400 mIU/ml, 經陰道超聲檢查, 所有病例包塊均未增大;3周后復查, 血清β-HCG降至正常水平, 經陰道超聲檢查, 30例包塊大小無明顯變化, 但內聲減低, 血流信號減少;1個月后復查, 20例患者包塊回聲明顯減低, 內部及周邊無血流信號顯示, 18例患者包塊回聲減低, 周邊可見少許血流信號, 盆腔積液消失;3個月后復查, 21例包塊消失, 月經恢復正常, 17例包塊明顯縮小, 部分包塊接近無回聲, 月經恢復正常。
7例行手術治療患者中, 2例患者包塊呈不均質低回聲,形態尚規則, 血流信號較豐富, 血清β-HCG分別約1620、1860 mIU/ml, 保守治療中, 患者劇烈腹痛, 經陰道超聲檢查顯示包塊增大, 形態欠規則, 回聲雜亂, 合并盆腔積液及少量腹腔積液;3例患者病灶呈面包圈征, 壁厚, 內可見小囊性結構, 其1例可見卵黃囊回聲, 但未見胎芽;2例患者不均質包塊中, 可見妊娠囊, 內可見胎芽搏動及原始血管搏動,陰道彩色多普勒直接提示異位妊娠, 選擇手術治療。
異位妊娠是婦產科最常見的急腹癥之一, 其發生率占妊娠的0.5%~1%, 常危及患者的生命[2], 及時準確的診斷極為重要[3];有文獻報道, 孕4~6周為“妊娠盲區”, 處于這段時期, 腹部超聲有時不能識別和作出妊娠診斷, 而經陰道超聲的應用, 使“妊娠盲區”逐漸縮小, 可以提高早期異位妊娠的診斷, 減少盲目殺胚或手術治療, 減輕對孕婦造成精神及肉體的損傷[4];其臨床應用價值已得到臨床醫生的廣泛認可, 但陰道彩色多普勒結合血清β-HCG對異位妊娠的治療指導報道較少。
本組患者中, 41例患者行保守治療, 占85.4%, 7例行手術治療, 占14.6%;3例異位妊娠為輸卵管妊娠流產型, 陰道流血, 顏色鮮紅, 部分可為暗紅色或褐色;經陰道超聲檢查雙側附件區可見黃體回聲, 卵巢以外未探及異常包塊;藥物治療3 d后復查陰道超聲及血清β-HCG, 以防附件包塊漏診, 血清β-HCG下降說明治療有效;然后每周復查1次,直至血清β-HCG降至正常, 陰道出血停止;38例保守治療成功患者中, 未探及包塊呈面包圈征者, 血清β-HCG<1500 mIU/ml, 盡量采取保守治療;其中2例治療間患者腹痛劇烈,包塊增大, 達4.1 cm×4.5 cm, 但未突破輸卵管, 盆腔少量積液, 而血清β-HCG持續下降, 亦保守治療成功;而對于血清β-HCG介于1500~2000 mIU/ml, 患者強烈要求保守治療的患者, 建議住院治療, 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必要時手術治療;對于血清β-HCG>2000 mIU/ml的患者, 建議手術治療, 7例患者中無1例保守治療成功;經陰道超聲檢查提示包塊呈面包圈征, 內可見卵黃囊或胎芽搏動者, 無論血清β-HCG多高, 建議手術治療。6例兩次異位妊娠患者, 時間間隔最長超過10年, 最短半年, 據文獻報道, 患一次異位妊娠后, 第二次異位妊娠幾率要比未患異位妊娠幾率高幾倍甚至十幾倍, 而本組占12.5%;患第一次異位妊娠時, 4例以急腹癥來院就診, 選擇手術治療, 而第二次異位妊娠時, 6例均保守治療成功, 原因是患者有過異位妊娠病史, 其臨床癥狀又出現陰道流血, 咖啡色或褐色, 早期來醫院就診檢查, 早期確診治療。
由于陰道超聲探頭頻率較高, 掃查深度有限, 加之腸道氣體干擾, 常常對診斷帶來一定的困難, 借助腹部加壓法則能夠把子宮及附件周圍腸管移開, 避免腸氣干擾, 顯著改善圖像質量, 同時也將位置較高的病變壓下來, 達到陰道超聲檢查范圍, 最大限度避免漏診;對于肥胖及腸道干擾嚴重者,矚患者排便后結合腹部加壓檢查, 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作者認為, 經陰道超聲尋找異位妊娠包塊時, 黃體位于哪側,應重點掃查其周圍有無異常包塊;正常狀態下妊娠黃體是位于卵巢內, 而異位妊娠95%為輸卵管妊娠, 即其包塊位于卵巢外。
綜上所述, 經陰道超聲檢查及血清β-HCG的聯合應用并結合臨床病史對早期異位妊娠的診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對治療方案的確定及療效判定也具有較高的價值。
[1] 鄒國標,萬麗娟,曹賢杰,等.血清β-HCG定量檢測宮外孕的臨床價值分析.中國婦幼保健, 2009,24(31):4471-4472.
[2] 沈業芹,李麗莉,汪文生,等.經陰道超聲早期診斷異位妊娠的價值.安微醫藥, 2008,12(7):621-622.
[3] 常才.陰道超聲診斷學.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9:235-243.
[4] 徐鐘惠,姜玉新.經陰道超聲對輸卵管妊娠的診斷價值.中華超聲影像雜志, 2002,11(9):543-545.
2014-03-19]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超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