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海
(北京民航總醫院口腔科,北京 100025)
應用高速渦輪鉆輔助拔除上頜第一磨牙的臨床研究
何世海
(北京民航總醫院口腔科,北京 100025)
目的 探討高速渦輪鉆分根拔除上頜第一磨牙的優越性。方法 將需要拔除上頜第一磨牙的96例病人分為兩組,一組采用高速渦輪鉆分根拔牙(實驗組,n=50),另一組采用傳統劈鑿分根拔牙(對照組,n=46),比較兩組患者在拔牙時間、術中疼痛、術后并發癥等方面的差異。結果 兩組患者拔牙所用時間、術中疼痛程度、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方面均有顯著性差異。與劈鑿分根法相比,渦輪鉆分根法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減輕患者拔牙術中的痛苦和拔牙術后的疼痛腫脹反應。結論 對于需要拔除上頜第一磨牙的患者,建議應用高速渦輪鉆分根拔除法。
高速渦輪鉆;上頜第一磨牙;牙拔除術
上頜第一磨牙萌出早,牙冠點隙裂溝多,患齲率及因齲所致的牙髓病、根尖周病發病率高。由于上頜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頜竇底最近,以較薄的骨板相隔,甚至無骨板僅覆以黏膜,若用力不當或用力方向錯誤,易將牙根推入上頜竇[1]。傳統拔牙方法是采用錘擊劈開根分叉處后再使用牙挺將牙根取出,拔牙時間較長,術中術后疼痛、腫脹等并發癥較多。1958年Kilpatrick將問世不久的牙科高速渦輪機用于下頜智齒的拔除,縮短了阻生牙拔除時間、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2]。國內外有關應用渦輪鉆拔除阻生牙的研究較多[3],而用于拔除其他牙齒的研究較少,胡開進[4]曾將渦輪鉆作為多根牙分根的方法進行了介紹。本研究應用高速渦輪鉆分根拔除上頜第一磨牙并與傳統劈鑿分根法進行比較,旨在為臨床拔除上頜第一磨牙提供更多資料,探索一種風險較低、創傷較小,痛苦較少的臨床方法。
1.1 病例資料和納入標準 選擇 2011年8月—2013年 4月間在我科就診需要拔除上頜第一磨牙的 96例患者,其中男55例,女41例,年齡32~58歲,平均年齡43.6歲。納入標準:(1)上頜第一磨牙符合拔牙適應證;(2)患牙牙冠損壞較大,鉗夾易碎;(3)患牙不松動,X光片可見牙槽骨無明顯吸收,根尖區無骨質破壞,三根分開明顯 ;(4)患者醫從性好,術后能準時復診。96例患者均無拔牙禁忌證,并簽具知情同意書。將96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50例應用高速渦輪鉆分根拔牙,對照組46例采用傳統劈鑿法。將患者年齡、性別進行均衡性試驗,顯示兩組均無統計學差異。
1.2 主要器械 普通高速渦輪鉆機,細、粗磨砂裂鉆,牙挺,根鉗,骨鑿,拔牙錘等常規手術器械。
1.3 手術方法 局麻及拔牙手術均由同一醫師和護士完成,以阿替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在上頜第一磨牙頰腭側行局部浸潤麻醉。實驗組采用高速渦輪鉆依據牙齒的解剖特點,在牙齒咬合面磨出“T”或“Y”形溝槽,溝槽要深至根分叉,然后將牙挺插入溝槽底部,利用牙挺的旋轉力將牙根分別挺松后取出。對照組用錘擊法鑿劈開根分叉處后,在牙根周圍錘擊牙挺增隙,挺松牙根后拔除。拔牙創處理及術后醫囑兩組相同。
1.4 觀察指標 拔牙手術時間:麻醉起效后從開始拔牙計時至牙槽窩清理完畢為止。
術中疼痛:無痛(患者未感到疼痛);輕度疼痛(患者稍有疼痛或有輕微不適感);中度疼痛(患者感覺明顯疼痛,表情痛苦);重度疼痛(患者感覺非常疼痛,要求追加麻藥或終止拔牙)。
術后并發癥:拔牙術后在24~48 h內及第3天,第7天門診隨訪,記錄術后出血、腫脹、疼痛、干槽癥發生的例數。拔牙后出血的診斷標準:30 min后吐出紗卷仍有較多出血者。組織腫脹分為5種情況:無腫脹;僅拔牙創腫脹;拔牙創及頰黏膜腫脹;拔牙創、頰黏膜及腮腺嚼肌區腫脹;拔牙創、頰黏膜、腮腺嚼肌區、頰區或頜下區腫脹。術后疼痛分為 4種:無痛;有輕微疼痛,不需服止痛藥可正常入睡,為輕度疼痛;疼痛明顯,影響正常工作生活,服止痛藥才能入睡,為中度疼痛;疼痛劇烈,伴有全身癥狀并影響正常生活及睡眠,止痛藥不能緩解,為重度疼痛。干槽癥診斷標準[5]:拔牙 2 ~3 d后仍有劇烈疼痛,拔牙窩內空虛,或有腐敗壞死的殘留血凝塊。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兩組患者拔牙時間的比較采用成組 t檢驗,主觀疼痛感受采用秩和檢驗,術后并發癥發生的情況采用 χ2檢驗。
2.1 患者拔牙手術時間 實驗組平均拔牙時間(16.1± 1.2)min;對照組平均拔牙時間為(30.1±3.6)min。使用渦輪鉆磨除法拔牙可使手術時間明顯縮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拔牙時間比較
2.2 患者術中疼痛 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拔牙過程中的疼痛感受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2.3 拔牙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患者拔牙后出血、腫脹、疼痛、干槽癥的發病情況見表3。

表2 兩組病例術中疼痛情況比較/例

表3 兩組病例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例
兩組病例拔牙后出血無統計學差異。實驗組術后有 3例拔牙創腫脹;對照組7例拔牙創腫脹,2例拔牙創、頰黏膜腫脹,兩組病例術后腫脹的發生存在顯著性差異(采用 χ2檢驗,P<0.05)。兩組病例均未發生干槽癥。實驗組術后有2例患者感覺明顯疼痛,對照組有 8例患者明顯疼痛,2例重度疼痛,兩組病例拔牙后疼痛存在顯著性差異(采用 χ2檢驗,P<0.05)。
Kilpatrick于1958年將高速渦輪鉆應用于阻生智齒拔除,其研究表明高速渦輪牙鉆切削能力強,震動小,能精確控制切削的方向和范圍,可以快速準確的分牙、去骨、增隙,有效的縮短手術時間,因而受到眾多學者的高度重視[2-3]。隨著現代醫學科技的發展,高速渦輪機已具有防回吸功能以及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可以達到“一人一用一滅菌消毒”的要求,能夠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使得高速渦輪鉆在牙槽外科的使用范圍日益擴大。本研究比較了傳統劈鑿分根與高速渦輪鉆分根兩種方法在拔除上頜第一磨牙時的差異,證實了使用高速渦輪鉆分根拔除上頜第一磨牙,能夠縮短拔牙時間,減輕患者術中痛苦,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傳統鑿劈法拔牙使用的器械多,敲擊力通過骨傳導對大腦產生明顯震動,患者易產生恐懼心理,本研究表明,應用高速渦輪鉆分根可以較大程度地減輕患者緊張情緒,降低了拔牙術中的疼痛感受。
高速渦輪鉆分根拔牙術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均比傳統鑿劈法少。由于高速渦輪鉆分牙增隙時定位準確,去骨范圍小而精確,使得拔牙窩較為完整,有利于拔牙創愈合。高速渦輪鉆法拔牙時先鉆磨分牙,用生理鹽水將鉆磨出的粉末清洗干凈,可使拔牙創內細菌指數下降,減少了感染的發生。傳統鑿劈法手術創傷較大,易造成牙齦撕裂、牙槽突骨板折裂甚至上頜結節折斷等,引起組織反應較重,抗感染能力下降,且劈鑿時齲洞內的齲壞組織等病原物易帶入拔牙創深部,增加感染幾率。
傳統鑿劈法拔牙時,牙槽窩壁骨質遭受錘擊擠壓,骨質壞死進而發生干槽癥的可能性增加[6]。用渦輪鉆代替骨鑿將牙齒分開,極大避免了牙槽窩壁骨質遭受擠壓壞死的可能,能使牙槽骨得以較好的保存[7]。本研究中兩組拔牙方法均未出現拔牙創感染及干槽癥,這與與上頜骨血供豐富,局部抗感染能力強有關。
隨著科技的進步、醫學的發展及新型拔牙器械的推出,如微創拔牙刀、超聲骨刀、45°仰角氣動手機等器械的使用,微創拔牙理念和技術在口腔外科領域得以進一步發展。本研究證明,使用高速渦輪鉆分根拔除上頜第一磨牙,是一種優于傳統劈冠鑿骨法的較安全可靠的拔牙方法,尤其是對于死髓牙,牙根外形變異的牙及與牙槽骨黏連的牙等,這時可以考慮優先應用高速渦輪鉆分根,極大可能避免因暴力拔牙引發牙槽骨骨折、根折及牙根進入上頜竇等術中術后嚴重并發癥。高速牙鉆進行組織鉆磨時的唯一不利因素是其產生的熱效應,使用渦輪機切割牙體、去骨時要充分實施水冷,減少骨質壞死和干槽癥的發生。本研究結果證實了高速渦輪鉆分根拔除上頜第一磨牙的優越性,對臨床工作具有參考價值。
[1] 皮 昕.口腔解剖生理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1.
[2] Kilpartrick HC.Removal of impacted third molars utilizing speeds up to 200,000r.p.m[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1958,11(4):364-369.
[3] Renton T,Hankins M,Sproate C,et al.A randomis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to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injury to the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as a result of coronectomy and removal of mandibular third molars[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5,43(1):7-12.
[4] 胡開進.標準拔牙手術圖譜[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75-80.
[5] 張志愿.口腔頜面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32-134.
[6] 許 競.2種術式拔除下頜阻生第三磨牙術后干槽癥及其發生機制的探討[J].廣東牙病防治,2011,19(1):37-39.
[7] Darby I,Chen S,De Poi R.Ridge preservation:what is it and when should it be considered[J].Aust Dent J,2008,53(1):11-21.
Maxillary first molar extraction using high-speed turbine handpiece
HE Shi-hai
(General Hospital of 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25,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uperiority of high-speed turbine handpiece applied in maxillary first molar extraction.Methods 96 patients whose maxillary first molar needed to be extracte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50 patients had the roots of the maxillary first molar divided by high-speed turbine handpiece before extraction.46 patients had the roots divided by chisel.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pai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data showed 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pai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Using high-speed turbine handpiece would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relieve intraoperative pai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extraction.Conclusion High-speed turbine handpiece is recommended for maxillary first molar extraction.
high-speed turbine handpiece;maxillary first molar;tooth extraction
10.3969/j.issn.1009-6469.2014.03.030
201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