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毓華
(昆山市新鎮中學,江蘇 昆山 215337)
英語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朗讀教學策略
唐毓華
(昆山市新鎮中學,江蘇 昆山 215337)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課堂效率低下問題越發突出。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是英語教學面臨的重要挑戰。本文意在從朗讀教學出發,分析朗讀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尋找利用朗讀手段強化教學效果的方法。
英語教學 積極性 朗讀 課堂效率
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掌握并熟練運用這門語言,這就是所謂的語言能力,它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推行英語朗讀教學是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課堂效率低下的問題越來越突出。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而朗讀就是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并提高課堂效率的很好手段。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英語教師更要充分重視朗讀。
在英語教學中,英語評價體系是圍繞考試體系開展的,由于考試不直接考朗讀,因此在日常教與學的過程中,朗讀教學未能引起足夠重視,朗讀教學意識淡薄。教師不恰當的朗讀教學方式,如壓縮朗讀教學時間、忽視朗讀技巧傳授等,導致學生的朗讀仍然停留在“唱”讀、念讀等不良狀態,在學生的觀念中,朗讀僅僅是為應付老師課文背誦檢查,沒有領會朗讀的重要性,未養成正確的朗讀習慣,產生了一種開口難的現象,制約了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由于不重視英語朗讀,于是出現了聾啞英語、語感欠缺、閱讀能力差、作文表達不清等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
(一)朗讀時間不夠充分。
英語課堂教學時,部分教師為節省時間,盡快結束教學任務,取得“應試”教育成功,往往重分析題型、輕朗讀培養;重知識積累、輕技能提高。因此,一節課45分鐘,學生朗讀的時間卻不到5分鐘。同時,朗讀的絕大部分時間集中在每周幾次的英語早讀課,時間之短可想而知。即使在早讀課上,教師有時還要進行英語默寫,更加縮短了學生們的朗讀時間。
(二)朗讀內容失之偏頗。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朗讀內容往往是新單詞、新詞組、重點語句,對課文全文的朗讀基本沒有,更別說課文外美文的朗讀和欣賞了。抽離具體語境的單詞、詞組、語句的朗讀不利于學生英語領悟能力的提高及英語水平的提升。
(三)放任學生隨意朗讀。
教師往往側重于學習課文前對新單詞、新詞組的朗讀指導,以加快教學進度,在課堂教學中,側重語段的講解,忽視課文的整體感情朗讀指導。學生朗讀,一般是學生隨意翻開課文,任意朗讀一遍了事。這種應量應時式的朗讀,勢必導致學生失去朗讀興趣,慢慢地變有聲朗讀為默讀,最終有悖英語教學旨在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是交際能力的目的。
(四)不正確的朗讀方式。
念字式朗讀和念經式朗讀在學生中普遍存在。學生朗讀,不是照字讀音、照章念字,語調平直,無輕聲或重音,頓連呆板,缺乏語言的流暢感;就是漫不經心地大聲直讀,表情木然,拖音明顯,節奏較差,目的性不明確,朗讀氛圍讓人昏昏欲睡,進一步打擊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英語朗讀,清晰響亮念出詞匯、句子、文章,有輕重音、有節奏感、有語調,抑揚頓挫地通過語言表達把文章思想感情展現出來。朗讀既具有視覺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讀者仔細看著語言材料;又具有口語(表達上)的因素,朗讀者大腦想著其發音,然后專注地念出其聲。準確、流暢地朗讀段落、篇章,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段落、文章的理解,提高記憶水平,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口語能力與聽力的進一步提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復述與閱讀能力,更有利于提高連貫的自由表達和寫作能力,促使形成正確的英語思維。朗讀的作用很大,朗讀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高低。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要著力培養學生英語朗讀能力。
(一)鞏固語音基礎,倡導模仿。
利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多傾聽英美人士的朗讀錄音或觀看有關影碟,鼓勵學生進行模仿練習,能很好地激發他們的表現欲和朗讀興趣;組織豐富多彩的朗讀訓練如講故事、演講、猜謎、校園新聞報道等,激發和保持學生朗讀英語的興趣。
1.打好語音基礎。教會英語26個字母和48個國際音標,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打好基礎。初中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語音基礎,但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語音語調不準確,對他們難以讀準的語音,教師應耐心細致地進行指導。主要途徑是:在聽清教師的發音或聽清英語錄音的基礎上,集體或個體單獨反復模仿,必要時,教師對于學生感到困惑的發音與聲調做適當的規則講解與對比,幫助學生掌握發音和語調的要領。
2.探究拼讀規則。結合所教單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嘗試歸納讀音規則,在教授單詞時,應讓學生觀察每個單詞的發音和拼寫的規律,并找出一些能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和讀音的方法。如—tion結尾的單詞的讀音、—ed結尾的讀音、—ing結尾的讀音,等等。
3.模仿語音語調。學生通過跟讀單詞、句子、對話或短文,聽錄音模仿句子重音、語調、連讀、不完全爆破等技巧,初步獲得語音語調的感性認識。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看電影學唱英文歌、模仿英文趣味小品等,激發學生模仿語音語調的興趣與熱情。在生動活潑的語言情境中,學生會不知不覺地感受到語調的魅力,使語音教學與語流教學相結合,讓學生最終在語流中模仿并掌握英語豐富的語音與語調。
(二)放聲朗讀。
1.聽范讀或錄音。讓學生了解文章內容和朗讀特點,感知語音、語調、感情在表現內容時的特色,把握正確的朗讀方法和要點,為朗讀的實踐練習做準備。
2.教師領讀。領讀對話時,教師最好整句領讀,體現出句子的整體感,讓學生在靜聽的基礎上模仿跟讀。遇到長句或難讀的句子,教師可按意群領讀,并注意語調的轉折。領讀課文時,最好采用學生看書跟讀和不看書跟讀交替的方式進行。領讀一般先慢后快,讓學生在準確朗讀的基礎上,達到熟練、地道地跟讀。
3.學生朗讀。針對中學生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鼓勵朗讀。請學生領讀,教師旁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等學生領讀完之后,在學生積極性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幫助學生糾正語音或語調,確保每位學生都能順暢、自然、正確地讀好每一個句子。有時可利用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組織大聲朗讀比賽,鼓勵學生大聲、大膽、大方朗讀。比賽方式很多:男生與女生比、分組比、單個比;對高年級學生,可以采用朗誦比賽、扮演小品、排演話劇等形式提高英語朗讀興趣,等等。只要持之以恒,英語朗讀必定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成績,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有利于英語教學。
(三)加強背誦,培養語感。
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積累大量英語短語、句子、固定的習慣用語及課外的詞匯量;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調動眼、耳、口等感覺器官同時參與學習,綜合提高聽說讀寫能力。讀得多了,背得多了,就有了英語語感。教師應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學生課后大聲朗讀,通過透徹理解、嘗試回憶、循環鞏固等方式加強背誦,及時背誦一些常用句子、精彩段落和習慣用語,形成一定的語感,打好堅實的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基礎。同時,教師在抽查背誦的時候要注重語音、語調等內容的考核。
朗讀是學習英語的重要方法,英語朗讀教學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教師要提高認識,明確朗讀的重要作用。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積極創造條件,從“讀”出發,使“讀”貫穿教學全過程,讓學生養成朗讀習慣,并持之以恒,強化英語學習的效果。
[1]吳道存.怎樣教好英語.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梁儀.初中英語教學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
[3]尹世寅.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形成性評價的一些建議.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4,(01).
[4]姜紅.朗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1,(01).
[5]謝少萬.英語朗讀教學初探.廣西梧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