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鳳,姚艷麗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安徽 合肥 230601)
護理干預對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的影響
王寶鳳,姚艷麗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安徽 合肥 230601)
目的 探討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對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的影響。方法 將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期間在該院神經外科住院的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并伴有頭痛的患者42例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按照神經外科常規護理給予對照組患者進行護理,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增加特殊的護理干預措施,包括:環境干預、心理干預、疾病認知干預、排便干預、分散注意力干預、行為干預等干預措施。對不同組別的患者在護理前后分別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估患者疼痛程度,以分析和評判不同護理干預對緩解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的效果。結果 實驗組的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頭痛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明顯地緩解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促進疾病轉歸。
蛛網膜下腔出血;頭痛;護理干預
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系由腦底或腦表部位血管破裂,血液進入蛛網膜下腔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約 80%以上是由于顱內動脈瘤破裂引起[1-2],劇烈頭痛是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發病早期最為突出的臨床表現之一。頭痛可使患者煩躁不安,將進一步加重患者出血[3],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若對患者的頭痛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不僅有助于患者情緒的穩定,還能減少患者再次出血的可能性,這對于提高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搶救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為此,我們將 42例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并伴有頭痛的患者分為兩組,每組21例患者分別采用神經外科常規護理和在此基礎上增加特殊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探討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對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3年11月我科收住的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納入標準:(1)患者 18周歲以上。(2)發病前沒有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礙史,智力發育正常。(3)本次研究獲得試驗病人及家屬的知情同意。患者神志狀況能滿足本次實驗需求。最終選擇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42例,男16例,女 26例,平均年齡 54.4歲,入院后即統計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如表1所示。按住院時間先后順序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各 21例。兩組間一般資料的比較采用 χ2檢驗。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神經外科常規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1)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神志、瞳孔及患者不適癥狀。(2)抬高患者頭部15°~30°,頭偏向一側。(3)加強基礎護理,做好口腔護理。(5)絕對臥床休息 4~6周。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之上增加以下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干預:(1)環境 護理干預:通過減少家屬陪護人數(只允許1名家屬陪
護)和降低儀器噪音,以保持環境安靜、光線柔和。(2)心理護理干預:該病患者及家屬較易表現出焦慮、恐懼等心理,這需要床位護士主動表示關心,并采用語言性或非語言性的溝通方式與患者及家屬交流,在觀察患者及家屬的面部表情、眼神和談話等基礎上進行有效溝通[5]。(3)疾病認知干預:當患者病情穩定后,床位責任護士可以通過向患者介紹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及并發頭痛的原因及轉歸,從而讓患者樹立正確對待疾病的態度和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教會患者學會腹式呼吸,進行全身放松。(4)排便干預:由于絕大多數患者床上排便困難,護士應耐心解釋床上排便的重要性,鼓勵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如確實排便困難,可自右向左環形按摩腹部,促進患者排便。嚴重者可口服蓖麻油或用開塞露納肛刺激排便,告知患者勿用力屏氣,以免顱內壓增高誘發再出血[6]。(5)分散注意力干預:國外已有不少有關注意力分散對疼痛影響的實驗研究,認為焦慮、注意力兩個因素對疼痛都有影響,但注意力集中于疼痛要比焦慮本身對疼痛的影響更具有重要性[7]。鼓勵陪護家屬給予患者關愛,讓患者注意力從疼痛上轉移。(6)行為干預:輕度可忍受的疼痛,可適當為患者按摩,注意按摩的力量不可過大,以患者能承受為準。也可用冰袋局部冷敷,將冰袋用干毛巾包裹后置于疼痛部位,間斷進行,注意局部反應,避免凍傷發生[8],當患者疼痛不能忍受時,可根據醫囑適當應用止痛劑。
1.3 評價指標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e,VAS)評估并記錄患者疼痛程度。1條 10 cm長的直線,一端為0,表示無痛;另一端為10,表示最痛;中間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由患者在上面標記出最能代表其疼痛強度的點,護理干預前一天及干預后三天每天定時評估兩組患者頭痛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6.0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x ±SD表示,兩組均數之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 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在干預前1 d、干預后1 d、干預后2 d和干預后3 d疼痛評分分別為(7.58±0.99)、(7.24±0.94)、(6.88± 1.19)、(6.82±1.21);實驗組在干預前1 d、干預后1 d、干預后 2 d和干預后 3 d疼痛評分分別為(7.88±1.01)、(6.47±0.69)、(6.11±0.75)、(5.76±0.74),兩組患者在干預后疼痛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即實驗組患者疼痛顯著緩解。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常突然起病[9],以數秒鐘或數分鐘速度發生的頭痛是最常見的起病方式?;颊叱D芮宄孛枋銎鸩〉臅r間和情景。發病前多有明顯誘因,如劇烈運動、情緒激動、用力、排便、咳嗽、飲酒等;少數可在安靜情況下發?。?0]。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血細胞被破壞并釋放出大量的血管活性物質,刺激腦脊膜所致頭痛是患者早期最突出的臨床表現。頭痛不僅可以對患者造成心理創傷,還可使機體產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反應,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本研究通過兩組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別進行神經外科常規護理和此基礎上增加特殊的護理干預措施后發現,實施特殊的護理干預措施的患者隨著干預時間的延長,患者頭痛程度顯著緩解,而實施常規護理的患者雖然頭痛程度有一定緩解,但其頭痛程度緩解沒有實驗組的明顯。本研究結果表明,對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后,患者頭痛緩解明顯,這將有利于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和其疾病的轉歸。本研究由于研究病例數有限,可能尚存在護理干預措施不全面等局限性,將來將通過增大病例數來分析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的影響因素,從而提出更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為臨床護理做些指導。
總之,針對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并發頭痛的患者,責任護士應通過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評估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狀態,了解患者頭痛部位及程度,在常規護理基礎之上采取積極合適的護理干預方式使患者緩解頭痛,從而促進疾病轉歸。
[1] 范曉萌,劉???,鄒玉紅,等.螺旋CT平掃在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斷中的價值[J].安徽醫藥,2012,16(10):1484-1486.
[2] 周 東,李治綱,詹升全,等.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認知功能研究[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0,15(2):73-75.
[3] 馬江帆.護理干預對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的影響[J].中國實用精神疾病雜志,2013,16(10):90-91.
[4] 阮志娟.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的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2):86.
[5] 李紅艷.舒適護理在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中旬刊,2011,17(8):36.
[6] 賈亞萍,沈泉妹,彭冬妹,等.自發性蛛網膜下隙出血患者頭痛期間的身心體驗[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28):315-316.
[7] 言利珊.剖宮產術后疼痛護理及研究進展[J].內蒙古中醫藥,2013,11(19):161-162.
[8] 陳秋蘭,李 麗.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規范化疼痛管理[J].護理學雜志,2010,25(12):24-25.
[9] 陳 強,常 濤.尼群地平對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腦血流和腦代謝的影響[J].中國藥房,2013,24(32):3015-3017.
[10]劉俏俊,朱元琴.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舒適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85-86.
10.3969/j.issn.1009-6469.2014.05.071
2014-01-15,
201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