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巍 趙文靜
(黑河學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基于循環經濟的逆向物流管理模式分析
劉巍 趙文靜
(黑河學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已經成為未來經濟發展過程的重點。如何減少資源的浪費、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這是與經濟發展同樣重要的一個問題。利用循環經濟的理論來指導逆向物流的發展,對降低環境破壞程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以循環經濟與逆向物流發展相輔相承的關系為切入點,分析了循環經濟下逆向物流的發展模式,從而提高人們對逆向物流的認知度和重視度。
循環經濟;逆向物流;模式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身邊出現了大量的廢棄物。這種廢棄物隨處可見,主要來源于人們生產生活的消費品。現在全球各個國家對這些廢棄物都投入越來越多的關注,不只是因為廢棄物處理困難,更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廢棄物容易引發環境問題,影響人類的發展。所以,我們要竭盡可能地利用可以再利用的一切消費品,達到其效用最大化,這就是所謂的循環經濟。循環經濟就是在物質的循環、再生、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是一種建立在資源回收和循環再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原則是資源使用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再循環。其生產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因此,發展循環經濟是必然的,而要發展循環經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發展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是與傳統供應鏈反向,為價值恢復或處置合理而對原材料、中間庫存、最終產品及相關信息從消費地到起始點的有效實際流動所進行的計劃、管理和控制過程。由逆向物流的概念可見,逆向物流是多樣化的,由原材料的剩余,廢棄的半成品,產成品的包裝,產品的退貨,最后到報廢物全部或零件的回收都是逆向物流的重要環節。從宏觀的角度來講,良好的逆向物流可有效和利用現有資源,達到對能源消耗的最小化,有利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微觀的角度來講,良好的逆向物流對于企業不僅可以降低成本,從回收的材料中收集數據,還可以在顧客中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
2.1 循環經濟是發展逆向物流的理論依據
“減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是循環經濟最重要的實際操作原則(3R原則)。而逆向物流的的本質就是通過對產品、零件或包裝的回收使其再利用、再生產,以達到創造新的使用價值的目的。逆向物流運作的根源是循環經濟理論體系,即逆向物流理念包含于循環經濟理念之中。也可以說,循環經濟是逆向物流的理論指導,逆向物流是實現循環經濟的實際操作過程。
2.2 逆向物流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首要方法
循環經濟也是一個系統工程。循環經濟通過“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過程,有效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而這個系統全速有效的運轉的基礎就是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相對于正向物流而言,是對在正向物流中所產生的廢棄物回收后進行處理。這里的廢棄物包括兩類,第一類,例如對殘次品、零部件、包裝等進行回收再利用,形成新的可利用資源。第二類,例如,對醫療廢物等回收后無利用價值的廢棄物,將其焚燒或深度掩埋以降低對環境的破壞程度。所以說,如果沒有逆向物流,將會導致循環經濟鏈條斷裂,無法實現經濟循環的漸進發展。
2.3 逆向物流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保障
隨著逆向物流技術設備和方法的不斷發展,有很多以前不能回收再利用的資源,可以形成新的可回收對象,進入逆向物流產生新的價值,進一步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而資源利用率的提高就證明了循環經濟的不斷發展,因此逆向物流夯實了循環經濟的發展基礎。
循環經濟的基本模式可以分為小循環、中循環和大循環三種。小循環為單個企業內部循環模式,通過資源的再循環利用以降低總成本。這種循環方式的缺點在于本企業無利用價值的資源不能進入循環閉路,不足以達到最大極限的循環利用。中循環為共生企業循環模式,即若干相關企業之間達成資源的階梯式利用。這種循環方式與小循環模式相比,提高了資源的可利用率,但是也不能達到回收資源的完全利用。第三種方式為社會循環模式,即大循環。通過法律法規、政府引導、公眾認識建設全方位的社會資源循環利用大閉路,實現資源的良性循環。這種循環方法雖然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資源,但是在建立過程中資金、設備、人力投入較多,建立周期較長,后期也需要大量的維護手段。

本文的觀點為,以循環經濟為基礎的逆向物流模式是建立在正向物流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而來的。從原材料供應、產品制造、批發零售、消費這幾個環節中回收資源,然后對這些回收資源進行處理和整合,有利用價值的資源回歸到正向物流鏈中,無利用價值的資源進行處理后回歸到自然環境。最后將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有效整合,形成逆向物流運作模式。
我國企業的逆向物流可以分為三種方式。第一種是逆向物流的自營方式。是指生產企業建立獨立的逆向物流體系,自己管理退貨和廢舊物品的回收處理業務。采用這種運作方式的優點在于企業自身產品回收效率較高,與正向物流結合形成高效率的物流鏈條,有利于產品信息的反饋和商業機密的保護,促進消費者對企業認知度的提高。但是,采用這種方式也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建設逆向物流所需的技術、資金等成本,需要企業自己承擔。所以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較長。企業自營方式適合同行業中的領軍企業、企業規模成形和已形成完善的管理體系、回收后的物品有較高的利用價值或法律中規定企業必須進行回收的物流。例如國際知名的IBM、DELL、SONY等電子產業企業。第二種是逆向物流的聯合經營方式。是指生產相同產品或者相似產品的同行業企業之間進行合作,以合資等形式建立共同的逆向物流系統(包括回收網絡和處理流程),為各合作企業甚至包括非合作企業提供逆向物流服務。它的優勢在于前期投入較小,大大降低了企業所承擔的風險。由于是企業聯合運營,所以對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很高,否則將大大影響信息的反饋速度,不能根據有效信息進行企業內部各類方案的制訂和修正。這種方式適用于對物品回收后經過簡單維修后可以進入二手市場,或是將其拆卸后零部件可以再次使用的物品,另外適合于對環境影響較高政府要求企業必須回收的物品。第三種是逆向物流的外包方式。是指生產企業通過協議形式將其回流產品的回收處理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業務,以支付費用等方式,交由專門從事逆向物流服務的企業負責實施。此模式適合企業自身規模較小,綜合競爭力較弱,或者剛剛建成的新企業,這樣有利于企業全身心地投入核心競爭力的建立中。
逆向物流在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上已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同,其運作模式也在不斷發展中。本文以循環經濟為基礎,分析了逆向物流與循環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不可分割的關系,基于循環經濟發展建立了逆向物流的運作模式,逆向物流本身就具有極其特殊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運營環境十分復雜,要想利用逆向物流對循環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就需要在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宏觀指導下,企業自身建立優良的逆向物流循環體系,才能保證其健康有序發展。
[1]李效靜.企業逆向物流發展模式研究[J].經營管理者, 2013,2:225.
[2]彭玲.基于逆向物流的電子垃圾回收模型初探[J].科技向導,2012,26:73.
F274
A
1003-5168(2014)03-0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