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喬松

摘 要: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不受空間、時間上局限的社交網絡模式被大學生們廣泛接受,已成為其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海市教委于2009年正式推出的易班網絡平臺,逐漸成為上海高校進行網絡思政教育的主陣地。上海多個高校在易班的黨建平臺上開展了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網絡化的探索,讓學生輕松點一下鼠標就能過上網絡組織生活。旨在通過對基于易班網絡的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進行研究,為進一步提升組織生活有效性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易班;組織生活;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9-0100-02
上海市教委于2009年正式推出易班網絡社交平臺,通過多年的發展,易班現已發展成集網絡社交、娛樂、微博、博客等為一體的大型校園社交平臺,逐漸成為上海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主陣地,現已覆蓋上海全市各高校,其影響力深深植根于學生中。為了解決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時間、空間限制,部分高校的學生黨支部開始探索創新組織生活的組織方式,借助易班網絡開展新型組織生活,一些學校還進行了網絡學生支部的試點工作,讓學生輕松點一下鼠標就能過上網絡組織生活。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易班網絡組織生活的有效性進行研究,以期為高校學生黨支部更好地開展基于易班網絡組織生活提出對策和建議。
一、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有效性評價特征分析
通過對東華大學42名學生黨員、17名黨建輔導員和21名學生黨支部書記共計80人進行訪談,了解他們認為組織生活有效的評價指標,共有7個指標的出現頻次超過50次,按照出現頻次從高到低是出勤率、黨員表現、組織生活規范性、活動形式、組織生活吸引程度、學習體會分享、活動內容。
多數受訪者認為,學生黨員準時參加并在活動中積極表現是組織生活開展的前提,組織生活既要規范,也需要創新活動的組織形式,豐富活動內容,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黨員的參與積極性,不斷提升組織生活的吸引程度,而這正是學生黨員準時、積極參加組織生活的保障。
本文將上述七個評價指標作為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有效性評價特征并進行調研。
二、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開展情況調研與分析
本文根據上述七個組織生活評價特征設計問卷,對東華大學多個學院共計307名調研對象(包括黨建輔導員、學生黨支部書記、學生黨員)進行調研,其中219人所在的學生黨支部沒有或很少開展易班網絡組織生活(下文簡稱群體A),88人所在的學生黨支部連續一年以上定期在易班網絡開展組織生活(下文簡稱群體B)。分別對兩類調研對象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后結果如表1:
從調研結果中可以看出,在易班網絡開展組織生活的黨支部的學生黨員出勤率和參與積極性較未在易班網絡開展組織生活的黨支部的學生黨員有顯著提升,組織生活也充分利用易班的各項功能開展多種形式的組織生活,寓教于樂式活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組織生活的教育作用,黨員對組織生活的組織形式和內容的認可程度也有顯著提高。同時,由于易班網絡可以提供開放的信息交互平臺,黨員也可以很方便地進行學習心得的交流,在進一步提升了對學生黨員的教育效果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黨員對組織生活的期待感和滿意度。
值得一提的是,調研結果中反映出在易班開展的組織生活在組織的規范性和有序性上較傳統組織生活相對欠缺。由于易班網絡的推廣時間還不長,在易班上開展組織生活的學生黨支部也大多處于探索階段,在組織生活的組織、協調和統籌安排上還有許多地方需要仔細思考和研究,特別是在如何更規范和有序地開展易班網絡組織生活方面存在的問題要著力研究并加以解決。
三、高校學生黨支部在易班網絡開展組織生活的優劣勢
(一)高校學生黨支部在易班網絡開展組織生活的優勢
1.易班網絡組織生活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
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受學生假期等限制,每年約四分之一的時間學生不在校,支部生活有效開展時間約為9個月,易班網絡組織生活能有效突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學生黨員不管身處何方,只要通過互聯網和手機客戶端即可參與登錄易班參加支部生活,拓展學生黨支部生活的開展空間。
2.易班網絡組織生活突破傳統載體限制
在對高校學生黨支部書記和學生黨員的調研中發現,高校學生黨支部傳統形式的組織生活中以學生黨員發展與轉正會占57%、主題學習討論會36%,其他形式教育活動只占7%,學生黨支部可以借助易班網絡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組織生活,有效運用易班網絡的資源,包括圖片、音像資料、網絡資源、流媒體等,有效突破傳統載體的限制。
3.易班網絡組織生活便于上級組織的監督和指導
高校黨委及院系黨組織對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開展情況的檢查,一般采取聽取匯報、工作考核、暗訪、座談等形式。由于學生黨支部數量多,分布相對分散,上級組織對其組織生活的監督在客觀上有一定困難。易班網絡組織生活能在網絡上很好地呈現組織生活的開展情況,很大程度上便于上級組織有效監督指導。
(二)高校學生黨支部在易班網絡開展組織生活的劣勢
1.易班網絡組織生活交流存在時滯性
由于易班網絡的交流多是以文字為媒質的即時消息,無法做到面對面語言交流的瞬時性,因此在進行一些問題討論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信息交互不暢和滯后的情況。
2.易班網絡組織生活往往忽視對黨員參與過程的監督
學生黨員參加易班網絡組織生活一般情況都是各自利用電腦和網絡進行學習,無法做到傳統會議形式的面對面交流,支部書記無法對每個黨員的學習過程進行全程監督。
四、高校學生黨支部推進易班網絡組織生活的建議
隨著高速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大學生能充分利用包括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等多種終端進行網絡信息交互,同時,隨著易班網絡的進一步普及和易班平臺的不斷完善,高校學生黨支部應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特別是易班網絡獨有的組織優勢,突破前文所述的傳統組織生活中存在的限制,揚長避短,積極克服多項劣勢,探索開展有效的組織生活。
(一)采取“線上+線下”的模式開展組織生活
由于高校學生存在“在校”與“假期”兩種狀態,且高校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多為主題學習、黨員發展與轉正、民主生活會等內容,因此組織生活的開展宜采取“線上+線下”的模式,將線下的會議和實體交流等活動與線上的多媒體學習、討論和學習分享等活動有機結合,特別是要合理安排寒暑假期間的組織生活,將支部組織生活貫穿于全年始終,真正做到對學生黨員的不間斷教育和管理。
(二)增強易班網絡組織生活的互動性
學生黨支部在設計組織生活的形式與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易班網絡平臺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互動性強的組織生活,引導學生黨員之間進行有效的學習體會分享,避免由于活動參與形式過分單一而造成易班網絡組織生活的互動性不強的情況,通過有效的互動,進一步增強學生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特別是易班網絡組織生活的熱情和吸引力。
(三)突出過程教育作用,避免教育流于形式
為了防止易班網絡組織生活流于形式,就必須重視對學生黨員參與易班網絡組織生活的全程進行有效監督,重視組織生活參與過程的教育作用的發揮,要設計多種學生黨員參與其中的互動式中間環節,避免出現組織生活只有單純的“讀、看、寫”的環節,避免在對學生黨員參與易班網絡組織的考核和監督時只重視最終總結,輕視參與過程的情況出現,務求提升教育實效。
(四)擴大支部生活教育范圍,吸納入黨積極分子積極參與
易班網絡平臺是一個相對開放的網絡環境,學生黨支部在開展組織生活的時候應當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開展多項入黨積極分子能夠參與其中的活動,在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更好的教育和管理的同時進一步增進學生黨員與入黨積極分子的聯系,讓入黨積極分子更好地了解黨支部的活動,以便于黨組織對入黨積極分子更好地開展培養和發展工作。
(五)注重易班網絡組織生活系統化建設和積累,挖掘組織生活的延伸教育作用
由于易班網絡是基于官方建制的網絡平臺,且易班網絡的相關資源不會自動刪除,具有易于長期保存和方便分享的特點,因此,組織易班網絡組織生活要充分考慮活動的系統性,充分利用之前多種類似活動的資源,可以考慮每隔一定時間組織一次同類活動,以便于后來的學生黨員和積極分子能夠在之前開展活動的基礎上開展縱深化和系統化的活動,起到組織生活的延伸教育作用。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力爭打造在一定范圍內有較大影響力的品牌組織生活。
參考文獻:
[1]盧軍霞,劉翔.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有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9):50-53.
[2]翟效強.輔導員利用“易班”開展黨建工作研究[J].新西部,2012(14):124,127.
[3]張曉嵐.90后大學生與新形勢下高校黨建工作[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1):90-91.
[4]于有進.關于提高高校學生黨員組織生活有效性的研究[J].商業經濟,2006(9):117-118.
[5]丁威.網絡——創新黨建工作的新陣地[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市行政學院學報,2008(7):64-66.
[6]李志強,黃■建.網絡群體特征與易班實證[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1(3):308-313.
[7]陳巍巍.易班在高校學生事務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26):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