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嫚麗,姚亞峰,汪溶



摘 要:圍繞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閱讀情況的調研主題,借助問卷調查,以90后大學生群體作為研究新視角,就大學生閱讀活動中普遍存在的閱讀意愿不強、閱讀計劃欠缺、淺閱讀普遍等現象進行分析,提出應從培養良好閱讀習慣、找準閱讀定位、回歸深度閱讀等方面塑造大學生的價值觀、提升大學生閱讀鑒賞能力、引領大學生思想浪潮。
關鍵詞:閱讀現狀;閱讀傾向;90后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9-0169-02
隨著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日新月異,電視、電腦、手機以及專用電子閱讀器(如Kindle、漢王電紙書)等閱讀載體的不斷涌現,傳統紙質化閱讀方式面臨挑戰。正確看待新媒體時代①大學生的閱讀情況,從90后大學生閱讀方式、閱讀范圍以及閱讀習慣等角度進行考察,對于塑造大學生人生價值觀、提升大學生甄別鑒賞能力以及引領大學生思想浪潮等方面有著重大影響。
一、新媒體時代90后大學生閱讀活動的發展趨勢
圍繞大學生閱讀現狀這一論題,目前大多數學者結合網絡環境、圖書館閱讀服務等方面從閱讀載體、閱讀目的、閱讀方式、閱讀心理以及閱讀內容等角度進行了研究。截至2013年12月1日,在中國知網(CNKI)搜索欄輸入“大學生閱讀現狀”的關鍵詞,選擇“主題”搜索類別,共有241條相關對應搜索結果。根據對現有文獻的比對分析,當前國內大多數學者傾向于圖書情報領域方面的研究。迄今為止,針對90后群體特征展開大學生閱讀情況研究的文章屈指可數。本文結合新媒體時代閱讀方式、閱讀渠道的變化形勢,基于90后的新視角,旨在進行有別于圖書情報領域的嘗試研究。
“90后”群體,常冠以火星文、非主流等代名詞,一度被社會貼上叛逆、反傳統的標簽。作為一類特征明顯的大學生群體,90后具有明顯的依賴癥(依賴網絡及手機等)、自主意識強、自控性較弱、心理早熟且欠缺人際交往能力等群體特征。這些特征反映在閱讀活動中就表現出快餐式、跳躍性和碎片化的發展趨勢[1]。因此,面對琳瑯滿目的圖書市場和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新媒體時代“淺閱讀”成為閱讀現象研究、特別是90后大學生群體閱讀現象研究的高頻詞。
二、惠州學院90后大學生閱讀活動的調研結果及現存問題
針對90后大學生閱讀活動,我們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對惠州學院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從閱讀方式、閱讀類型、閱讀時間以及閱讀量方面進行了調研分析。本次調查發放紙質問卷500份,其中收回有效問卷477份,回收率95%,此外還發放網絡問卷70份,有效問卷69份,回收率達99%。其中男生比例為44%,女生比例為56%。
(一)惠州學院90后大學生仍以傳統紙質化閱讀為主要閱讀方式
閱讀方式的考察,是進行閱讀領域研究的關鍵觀測點。結合現有調查結果顯示,新媒體時代,盡管電腦、手機、IPAD以及Kindle等專用電子書閱讀器早已成為大學生群體的時尚單品,但仍有95.7%的受訪學生傾向于選擇傳統的紙質閱讀方式,僅有4.3%的學生選擇了電子書閱讀方式(如表1所示),兩者比例差距較大。此外,有59%男生選擇電子書,63.2%女生選擇紙質書。性別差異在閱讀方式選擇上存有一定影響。
(二)惠州學院90后大學生以經典閱讀為主,網絡青春文學其次
根據惠州學院90后大學生對閱讀內容即“世界文學著作、網絡青春文學、期刊還是其他”這一問題的回答情況來看,目前有41.6%的學生選擇經典閱讀,25.4%的選擇網絡青春文學。其中,選擇世界文學著作和網絡青春文學的人大都集中在大一和大二這些低年級的大學生身上。大三、大四的高年級大學生(44.6%)則傾向于選擇專業考試書籍等閱讀內容(詳見表2)。此外,文科生大多數都會選擇經典名著閱讀,理科生則較少。
(三)90后大學生閱讀意愿不強,閱讀計劃欠缺
接受問卷調查的90后大學生中,少有直截了當表達自己不喜歡看書的同學,但仍有35.7%的大學生表示自身閱讀意愿不強。當然還有21.4%與39.29%的大學生表示非常喜歡或很喜歡看書。結合閱讀時間分配和閱讀計劃來看(如圖所示),51.8%的受訪大學生普遍表示自身的閱讀計劃會視情況而定。僅26.79%的大學生愿意每天花費1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受訪的大學生中,堅持每天閱讀的大學生僅有17人。這些反映出當前惠州學院大學生的閱讀意愿不強,欠缺閱讀計劃。
(四)90后大學生淺閱讀現象普遍,深度閱讀日漸趨微
根據受訪大學生對“近期你讀完過多少本書”這一問題的回答情況來看,選擇沒有真正讀完過一本書的大有人在。與此同時,結合閱讀時間以及閱讀場所的調研結果來看,不難發現:即便是堅持每天閱讀的大學生,能堅持看完一本書的少之又少??觳褪?、跳躍性和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已成為當前90后大學生的首選。據觀察,95.7%的受訪大學生在接受調查之前,都表示曾通過手機、電腦、IPAD或者Kindle等專業電子書閱讀器進行過閱讀,“淺閱讀”現象幾乎覆蓋了受訪群體,足見其普遍性之廣。
三、新媒體時代90后大學生閱讀情況分析
新媒體時代90后大學生的閱讀活動中存在閱讀意愿不強、閱讀計劃欠缺及淺閱讀普遍等現象。目前大多數學生仍以傳統紙質閱讀方式為主,且受訪學生普遍認為傳統的紙質閱讀方式不是電子化閱讀方式所能替代的。究其緣由,一方面在于紙質閱讀方式具備了收藏價值;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紙質閱讀方式更符合人們對于“閱讀”一詞的內涵理解。這一共識對于培養90后大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有著不可替代的基礎作用。
從閱讀意愿不強以及閱讀計劃欠缺現象而言,與“淺閱讀”相對應的深度閱讀在90后大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日趨漸微。盡管調查結果顯示經典閱讀占據著90后大學生閱讀活動的主角地位,但閱讀意愿不強趨勢顯而易見。據調查,69.6%的受訪學生認為經典閱讀書籍晦澀難懂,閱讀興趣小。一方面與其缺乏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關,另一方面也表明經典文學作品與現實世界距離越來越遠,應予重視。此外,閱讀活動欠缺計劃是加劇這一現象的重要因素。
在新媒體時代,“瀏覽式娛樂閱讀”、“搜索式閱讀、標題式閱讀、跳躍式閱讀成為網絡閱讀和手機閱讀的主要形式”[2],淺閱讀獨具的便捷、時尚的快感,使得大批90后大學生深陷其中。這一普遍現象無疑難以培養出90后大學生的文學素養,妄論在深度閱讀中升華其思想境界。基此,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閱讀媒介的便利,回歸深度閱讀是探討大學生閱讀情況的關鍵。
四、新媒體時代90后大學生閱讀教育的對策和建議
新媒體時代,90后大學生閱讀活動中普遍存在的閱讀意愿不強、閱讀計劃欠缺、淺閱讀普遍的現象,引人深思。對此,筆者擬從如下三大方面提出90后閱讀教育的對策和建議。
第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方面,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對經典的理解和感知水平。另一方面,正確分配閱讀時間,將閱讀感受固化成文字,學會在閱讀中體會精神愉悅,是培養并保持良好閱讀習慣的有效途徑。
第二,找準閱讀定位。新媒體時代,閱讀媒介的多樣化帶來了便利的閱讀渠道,也帶來了良莠不齊的網絡作品和快餐文化,大學生閱讀市場堪憂。因此,規范管理網絡文學的基地網站,清理和整頓大量消極網絡文學作品,找準閱讀定位,提升大學生甄別閱讀作品的能力,是有效防止90后大學生群體沉溺其中、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徑。
第三,回歸深度閱讀。深度閱讀是從文本升華到精神的必經途徑。盡管傳統紙質閱讀中的“書墨氣息”更能帶人走入深度閱讀。但應強調指出的是:深度閱讀并不局限于紙質閱讀,其在電子閱讀中一樣能順利進行。充分利用電子閱讀的便利和快捷,在不同的時空中迸發思想碰撞火花,更是新媒體時代回歸深度閱讀的精髓所在。眾所周知,在文學作品領域尤其是經典文學作品板塊,回歸深度閱讀是體驗不同時代軌跡的有效途徑①?;貧w深度閱讀,一方面應擴大閱讀視野,利用讀書交流活動提倡多讀書。另一方面還可引入專題式導讀,通過學行合一的閱讀訓練,培養個性化閱讀,是挖掘閱讀深度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陳在云,高文舉.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淺閱讀現象研究[J].新聞世界,2013(2),88—90.
[2]莫小艷,景開敏,齊婷婷,王莉權,瀟潔.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閱讀狀態初探—以陜西師范大學為例[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