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翊
摘 要 本文通過對《英語聽力入門》(Step by Step3000)的新聞英語內容進行教材評估,認為有必要根據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需要和特點編寫專門的新聞英語聽力教材,并采用多種教學策略,切實提高學生的新聞英語聽力水平。
關鍵詞 非英語專業(yè) 新聞英語聽力 教材評估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College Non-English Professional News English
Listening Textbook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ZHOU Yunyi
(Faculty of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Yunnan 650221)
Abstract Based on the " Step by Step3000" (Step by Step3000) English news content textbooks assessmen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prepare a special press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non-English major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us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News English listening level.
Key words non-English professional; News English listening; textbook evaluation; teaching strategy
0 引言
近年來,四、六級網考成為大學英語考試改革的重要發(fā)展趨勢。與紙質考試相比,網考更偏重于對聽力的考查,70%的考題來自真實的新聞和訪談,且聽力難度更大,許多學生感到難以適應。目前,雖然高質量的大學英語聽力教材不勝枚舉,但有新聞英語聽力內容的教材一般都是為英語專業(yè)學生設計的,非英語專業(yè)使用的聽力教材很少或基本不涉及新聞英語這塊內容。這樣的現狀與當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面臨的英語考試改革是不相適應的。
1 理論依據和研究回顧
教材評估興起于西方,其本質在于通過各種方法收集教材信息,并將這些信息綜合起來,以分析該教材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行性(chamber,1997)。程曉棠(2002)認為教材評價的意義之一在于有利于吸收現有教材的優(yōu)點,從而開發(fā)更好的教材。他認為系統(tǒng)性的教材評價又分為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內部評價指評價教材本身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即從教材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材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教材的組成部分和設計,以及語言素材的真實性和地道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外部評價指評價教材對某一使用對象群體的適用性,考察教材是否滿足學生和教師的需要。
王燦陽(2013)從目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入手,論述了大學英語聽力教材的局限性,提出教材應增加現實性、真實性、娛樂性和可教性的聽力語言材料。呂穎(2008)則對專科大學英語聽力教材的改編進行了探討,認為在改編中應導入新聞聽力素材,激發(fā)學生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主聽力訓練的能力、方法和意識。陳霞(2012)以聽力理解理論和教材評估理論基礎,提出了大學英語聽力教材評估應主要從聽力材料和聽力任務兩個方面來進行。
筆者發(fā)現,雖然分析評價大學英語聽力教材的文章頗多,但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新聞英語聽力學習所使用的教材的研究甚少,因此希望能在這方面做一些探討。
2 教材內部評估
國內某高校開設的新聞英語聽力課程選用教材是《英語聽力入門》(Step by Step 3000)一書的新聞英語相關內容。下面筆者從教材的科學性、實用性、針對性、趣味性和特色創(chuàng)新等方面進行分析評估:
2.1 科學性
(1)該教材語料真實可靠,但詞匯量較大,生僻詞和專業(yè)術語造成了很多聽力理解障礙,例如“salamander”(火蜥蜴)和vandal(故意破壞他人財產者),且詞匯重現率不高,不利于學習者對詞匯進行鞏固記憶。此外,教材編寫時沒有考慮設計語音教學環(huán)節(jié),語法教學的理念被淡化,相應內容沒有在教材中得以復現強化。(2)教材課文語言符合新聞語言標準,體現了科學規(guī)范原則。練習指令明確,便于操作。例如指令“Focus your attention on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and “how” in each news item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學生收到指令后,便知道在聽的過程中要緊抓事件基本要素。(3)教材充分展示了不同交際場景、不同話語功能、不同語體下的新聞形式和內容,以電臺廣播、人物訪談、公眾演講等形式播報新聞,且新聞種類多樣,每個單元都編排了一定數量的簡訊和反映世界最新狀況的動態(tài)新聞,對事物多側面進行歸納綜合的綜合新聞,以及側重報道社會或自然界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新聞。學習者通過相關內容的學習,對新聞的表現形式和種類,以及語言特征會有較深入的了解。(4)教材單元內容具有一致性,從生詞學習、聽力訓練、練習設計到課文學習(句型和語言點的展示)協調統(tǒng)一,體現了以話題為綱的編寫原則,帶來的實際問題是語料難易度不易控制,學習者會感覺選用材料難易度不穩(wěn)定,不利于循序漸進地學習。
2.2 實用性
(1)學生在進行系統(tǒng)學習后,能夠利用獲得的聽辨技能收看收聽新聞英語,因此教材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2)單元練習設計尤其注重新聞聽力基本技能的訓練,例如數字快速反應、關鍵詞速記、歸納小結等。例如 “Chinese Navys Escort Mission against piracy”一文的練習中專門列出了“Primary mission”, “Target”, “Number of crew members”等短語,對聽力要點進行提示,學習者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聽力訓練,形成適合自己的聽力策略。(3)教材新聞的種類內容豐富,語料真實可靠,便于學習者學習和查閱新聞英語的表達和寫法,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材便于查詢使用的工具性。
2.3 針對性
教材針對性較強,教學對象是大學英語專業(yè)或英語水平較高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教學內容具有時代特征,教材編排注重技能培養(yǎng)和思考力發(fā)展,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要。
2.4 趣味性
教材新聞內容豐富,題材多樣,貼近生活。但練習題量較大,圖片色彩較單一,欠缺活潑生動,容易使學習者感到厭倦或產生畏難情緒。
2.5 特色和創(chuàng)新
教材把重點始終放在發(fā)展學生聽力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等方面。此外,教材超越了聽力理解這一層面,希望通過學習方法的引導和知識積累的示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英語聽力學習過程中的美感與快樂。
3 教學實驗(教材外部評價)
3.1 實驗對象
抽取某高校選修新聞英語聽力課程的學生112名進行實驗。其中男生33人,女生79人,分別來自金融、會計、旅游管理等專業(yè)。
3.2 實驗設計
(1)教材使用和學時分配。使用《英語聽力入門》(Step by Step 3000)的新聞英語內容作為教材。學生分兩個班進行教學,兩班由同一名教師授課,以確保教學內容、進度和方法一致。此外,兩班的聽力課時都為每周2課時,一學期共計36課時。
(2)研究問題。研究假設使用該教材對促進學生的新聞英語聽力水平具有積極作用。通過實驗試圖證明:與實驗初期相比,實驗后期選修該課程的學生新聞英語聽力水平有顯著提高。
(3)測量方法:①新聞英語聽力測試:分A、B卷,在實驗初期和實驗后期分別使用。兩套試卷的題型、分值、考試時長和閱卷人完全相同,且經過分析驗證難易度相同。②問卷調查:實驗后期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學生對所使用教材的評價。③訪談:實驗后期抽取10名同學就新聞英語聽力學習體會進行談話。此外,邀請使用過該教材的兩名教師進行交流。
(4)數據分析。采用SPSS 17.0軟件對學生的兩次測試成績進行定量分析,對問卷調查和訪談的結果進行定性分析。
3.3 實驗結果討論
(1)在實驗初期和實驗后期分別使用試卷A和B對學生進行測試,測試結果采用SPSS軟件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對實驗初期和實驗后期的學生成績做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1
表2
由表2可看出,實驗初期和實驗后期成績的Sig.(p)值為0.000,小于0.05,說明學生的新聞英語聽力水平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有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經過新聞英語聽力課程學習后,學生的聽力水平有明顯提高。
(2)實驗后期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fā)出問卷112份,收回有效問卷109份。問卷欄目共12項,旨在從學生需求角度對教材進行評價。內容分別是“語料是否真實”、“題材是否豐富”、“內容是否趣味性強”、“語速是否符合學生水平”、“語料長度是否合適”、“生詞量是否適中”、“教材設計是否有利于聽力技巧和策略的形成”、“內容編排是否由易到難”、“是否促進了你對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題型編排與數量是否合理”、“是否兼顧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技能的實際運用”,以及“是否注重相關語言技能的協調發(fā)展”。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在教材的語料真實度、題材豐富度、語料長度和內容編排方面大部分學生給予了充分肯定,96%的學生認為語料真實,62%認為題材豐富,56%認為語料長度適中,63%認為內容編排由易到難、循序漸進,67%認為題型編排與數量合理;但在課文語速、趣味性、生詞量方面半數學生持保留意見,55%的學生認為語速過快,51%認為生詞量太大,僅35%認為教材的趣味性較強。此外,僅13%的學生認為學習該教材促進了對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35%認為教材沒有兼顧語言知識學習和語言技能的實際運用,57%則認為沒有實現相關語言技能的協調發(fā)展。
(3)隨后抽取10名學生進行訪談,訪談結果如下:8名學生表示使用《英語聽力入門》(Step by Step 3000)進行新聞英語聽力學習后有較大或一定收獲。此外,學生普遍認為新聞英語聽力與通常意義上的英語聽力相比難度較大,難點在于專有名詞和術語大量存在,語音語調語速頻繁變化,真實語料里的雜音口音帶來干擾,以及新聞文化知識背景復雜等。
最后,筆者與曾經使用過該聽力教材的兩名教師進行了交流,大家認為,使用該教材提高學生的聽力技能效果顯著,但該教材的總體難度較高,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難以跟上教學進度。因此針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編寫專門的新聞英語聽力教材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4)實驗局限性。由于客觀實驗條件等原因,該實驗采集的樣本數量有限,實驗結果具有一定局限性,作出的結論還需今后進一步驗證。
4 教學策略研究
筆者認為非英語專業(yè)的新聞英語聽力教學應采取以下教學策略:(1)改變傳統(tǒng)的以聽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聽力教學過程中可穿插模仿新聞播報、聽后討論實訓等多種形式的新聞聽說任務,強化學習效果。(2)注重聽力策略和技巧的培養(yǎng)。新聞英語在詞匯、語言結構和內容等方面有鮮明特征,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充分向學生展示新聞英語的特點,幫助學生加深對新聞英語的理解,構建有效的聽力策略。(3)活用教材,改善教學。教師要分清主次,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對教學內容進行增刪和修訂。新聞英語時效性強,教師在教學中不應只拘泥于課本,也應利用課外資訊開展教學。(4)重視文化背景知識講解。教師應對相關文化背景作深入淺出的介紹,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進行文化知識積累。(5)利用網上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新聞英語自主學習。例如指導學生進行VOA和BBC聽寫訓練,開展新聞英語朗讀比賽和詞匯競賽等,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5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某高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使用的新聞英語聽力教材進行分析評估,得出以下結論:該教材雖然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提高了新聞英語聽力水平,但在某些方面并不完全適合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使用,因此有必要針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改編或編寫一套更有針對性的新聞英語聽力教材。此外,在開展聽力教學時要巧妙利用各項教學策略,不斷提升學生的聽力技能,從容面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的挑戰(zhàn)。
基金項目:云南財經大學科研基金教學研究項目資助課題“大學非英語專業(yè)新聞英語聽力教材及教學策略研究
參考文獻
[1] Chamber, F. Seeking Consensus in coursebook evaluation[J].ELT Journal,1997.51(1):29-35.
[2] 程曉棠.英語教材的分析與設計[M].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 王燦陽.大學英語聽力教材改革探析[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4] 陳霞.大學英語聽力教材評估標準[J].新余學院學報,2012(10).
[5] 呂穎.專科大學英語聽力教材的改編探討[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22).
[6] 張民倫.Step by Step 3000英語聽力入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