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星星 XU Xing-xing
(湖南信息學院,長沙 410151)
(Huna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angsha 410151,China)
1.1 有助于高職院校教育的平態化發展 高職院校教育應該是以市場要求為導向,其主要是為企業培養各種它們需要的人才,讓他們在高職院校接受的教育主要是根據企業的發展情況和社會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培養學生能夠適應企業崗位要求的技能,因此相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教育我們在給其定位時應該保證高職教育符合平態化的發展特點,而不能脫離市場,發展超出市場要求的所謂“學術研究知識”。
1.2 有助于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 學生就業的基本條件就是要具備使用工作崗位的基本技能,通過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對企業管理知識、薪酬制度以及處理人事關系等等問題進行深刻的學習與了解,進而幫助學生提高對社會工作崗位的正確認識,為他們以后的工作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后,企業在選擇人才的時候就會傾向于他們,因此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機會。
1.3 有助于完善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在高職院校開展的時間還不長,但是人力資源課程對于高職教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人力資源課程的開設是目前高職院校教育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高職教育的目的也決定了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重要性,因此站在高職院校教育的整體利益上分析,人力資源課程是高職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1 重理論忽實踐 在高職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主要以書本的理論知識為重點,而忽視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實踐應用性。在教師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的方法是依靠在課堂中照著書本知識照本宣科的對學生進行講解,對于一些具有實踐性操作的知識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采取理論演示的形式,而不會給學生提供具有實踐操作性的機會。其教育的結果就是學生具有非常豐富的理論知識,而沒有熟練的實踐操作能力,但是這種理論知識又不能與高等院校的學生相比,因為高等院校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學術型的人才,這樣就會為導致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中處于劣勢。
2.2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的內容落后 高職教育的目的就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市場反應及時調整高職教育教學內容,以此為市場培養大量的實用型人才,人力資源課程是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專業學科知識,它與市場需求有著密切的聯系,它需要及時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相關的內容,但是高職院校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其教學的內容并不是以市場的變化而變化的,而是采取相對固定的教學內容,有的院校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內容甚至一直沿用比較落后的書本,其的其培養的人才與市場相脫節。
2.3 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的評價機制不完善 建立教學工作的評價機制的目的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二是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過程進行評價,幫助教師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并且在以后的教學中改正。但是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中高職院校對教學評價機制還不健全,尤其是對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評價還不重視,結果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
3.1 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理論學習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知識,其中理論知識是學生以后實踐能力的基礎,因此在學習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時一定要掌握最基本的概念性知識,而這些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有比較枯燥,而不愿意學習,但是此部分又是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基礎,它對學生以后的實踐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要充分認識到概念知識的重要性與枯燥性,根據不同的理論知識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工作,比如對于難點知識教師要側重教師的講授作用,通過教師的反復強調,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印象,幫助學生理解其內容實質。具體的教學策略可以按照“合作法”教學策略進行,也就是將學生進行小組分工,教師提出相應問題,讓每個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然后再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討,最后根據探討的結果在小組內部進行交流與溝通,這樣的形式可以逐步的提高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而且這種掌握并不是機械式的掌握。
3.2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實例,加深學生的理解 高職學生一般來說社會中的一些人力資源問題的認知不足,影響了人力資源管理教學的開展,因此人力資源的實踐性教學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社會實踐經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本著提高學生的易懂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較多的真實案例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并且將校園內的一些日產活動引入到人力資源管理學習中。例如班級干部的競爭上崗制度就是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真實體現,教師對學生干部的評價就是屬于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績效考核,班級干部的工作范圍屬于工作分析范疇。可見通過將與學生聯系緊密的一些日產生活與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相結合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3.3 以情景模擬法,培養學生實戰能力 通過情景模擬法可以鍛煉學生的真實感受,有利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人力資源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現實的企業管理環境為學生營造一種學習的氛圍,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定一種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氛圍,讓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讓他們在情境中實現對人力資源理論知識的運用,這樣的情景模擬教學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人力資源課本內容的綜合運用,而不是將知識簡單細分化,這樣可以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也為學生的實戰能力提供了以此很好地鍛煉機會,當然教師要對學生在情景模擬中的表現進行分析,及時調整學生運用人力資源知識的方向。
3.4 導入新的管理理念、模式及方法,彌補教材更新速度慢的不足 人力資源管理在實踐中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不斷有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產生,沒有任何一本教材能夠完全跟上這種時代性的變化。因此,在選用教材時只能在知識結構相對合理、理論知識點相對完整中選擇最適用的。在知識經濟的大背景下,教師就必須站在時代的最前沿,不斷充實自己,將必要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補充到教學中來,開闊學生的眼界。
3.5 打造“雙師型”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作為人力資源教學方法改革的推動者,教師的專業水平、實踐能力、教學思想等直接影響著人力資源教學改革的成果,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盡可能的讓自己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所以高職院校要給教師提供較多的學習機會,鼓勵教師到實踐第一線進行技能方面的學習或者到更高的院校接受再教育培訓,并且教師也要講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地創新與發展,在教學中要將實踐性的東西貫穿到教學中。
[1]李飛虹.高職學校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方法探討[J].新課程學習·中,2012(6).
[2]李珂.高職文秘專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科教導刊,2013(20).
[3]王慧.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6(4).
[4]呂淑芳.高職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