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讀完《女教師的特異功能》一文,我總是心潮澎湃,唏噓不已。
這篇小小說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一位再平凡不過的年輕女教師的故事。風華正茂的女教師來到偏僻貧窮的村莊教學,生活的艱辛與教學設備的簡陋并未使之退避三舍,她留下來,并且培養出一批優秀的高材生。這種并不鮮見的故事何以能產生巨大的藝術魅力而使人回味無窮呢?細讀之下,大有文章。
首先,小說取材于似與不似之間,即高度地貼近現實,又借助幻想的手法超越了現實,使小說蒙上了一層奇異而神秘的面紗。“據報載,在貧窮的山村,因缺少經費而買不起粉筆的情況確實存在,教師為了克服困難,也確實曾經用手指沾著水在黑板上寫字。”[1]小說結尾交待了小說創作靈感的源頭,作者正是基于這一真實存在的素材生發了聯想:如果連水都沒有了,教師該怎樣上課?用汗水,用淚水,亦或如古人咬破手指?似乎都可以,又都難以自圓其說。在這悲苦而又感人的故事背后,為什么不能借助于上天呢?于是,女教師情急之下,竟然有了特異功能,右手的手指尖上“源源不斷地滲出亮晶晶的水珠,”[2]而且每當她轉身板書的時候,“那指尖上的水珠也就恰到好處地冒了出來。”[3]至此,讀者也放下懸在心上的石頭,不禁為之歡呼雀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寫得飛快。孩子們也記得飛快。這種古怪教育的奇異結果,便是造就了一批神童。最后,“這批神童被一所著名的大學破格錄取了。”[4]結局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山村里的孩子們在教學設備如此簡陋的情況下居然考上名校令人始料不及,但誰又能否認不是女教師的勇氣和智慧最終燃起了孩子們求知的欲望和必勝的信念嗎?如果作者只是近乎客觀地如實描述女教師生活與教學的點點滴滴,不過博得人們的些許同情而已,但情節的發展超乎讀者的想象,近乎荒誕的虛構不僅沒有削弱故事的真實感,反而令讀者肅然起敬,在產生崇高感的同時又毫不懷疑其真實性。于是讀者的心目中已近乎虔誠地樹立起了一位纖弱但又堅強的“女神”形象,也許這種源于現實而又超越現實的幻想更能反映某種真實人生的本質吧!
其次,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實而豐滿。作者選用年輕女教師作為小說的主人公是頗有用意的。男教師的果斷勇敢與老教師的沉穩踏實都不足使小說泛起漣漪。因其是年輕女性,給人以弱不禁風和經驗不足之感,為后文情節突生懸念又合情入理的發展埋下伏筆。年輕有魅力的女教師周圍沒有鮮花和掌聲,有的只是連基本教學設施都不能滿足的窮鄉僻壤的環境和孩子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人物的年輕與軟弱同山村的古老與貧窮形成多么強烈的反差啊!所以,她哭了,當以水代筆在黑板上耕耘時,她想到了魯迅筆下那可憐又可笑的孔乙己也曾用手指甲蘸著酒在柜臺上寫字。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物,而其遭遇又何其相似!女教師為自己尷尬的境遇而垂淚使人物更加血肉豐滿。試想如果此時她心理不是委屈,而是高大上地心系孩子們的未來,那該是多么平淡和乏味!所以,最后當女教師戰勝自己的情感弱點而勇敢地承擔起教師的責任時,她的人格魅力再一次緊緊攫住了我們的心。她的從容與坦然正是在經歷貧窮的煎熬與育人的幸福過程中掙扎著做出的選擇。是啊,貧窮并不可怕,心靈的荒蕪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至此,女教師的形象已經十分完美了,但作者并不停留于此,而是借助虛幻的手法進一步把形象塑造到了近乎“女神”的地步。當連水都沒有的時候,女教師產生了特異功能,并且借此造就了一批“高速理解、高速記憶、高速運算”[5]的神童。作者設置的懸念正是讀者心中的疑慮,從女教師的手指上奔涌而出的那些液體究竟是什么呢?在此,讀者可以盡情地發揮想象,與其說蘸著淚水,不如說女教師是用心血和滿腔的忠誠在教育園地里耕耘著,讓人不由得憶起李商隱的兩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至此,一位把靈感掰碎了分給學生,毫不猶豫地將青春交付三尺講臺而又無怨無悔的女教師形象便在每一位讀者心中扎下了根。
最后,小說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鋪直敘的故事再新穎奇特也難以喚起讀者閱讀的興趣。而此文以黑板上書寫工具的變換,即粉筆-清水-淚水來組織全篇,其中每一處都以懸念推動情節發展,使全文結構緊湊,層次分明。“沒有筆,怎么上課?沒有水,怎么板書?”“那些液體,究竟是什么呢?”[6]正是這幾處恰到好處的懸念設置使文章“文似看山不喜平”。另外,讀者的情感也在情節的波折中不斷加以轉換。女教師以水代筆,為自己尷尬的處境而哭時,讀者心中也分外悲涼;當女教師為自己能豐富孩子們的心靈破題而笑時,讀者又稍感安慰;當女教師發現連水都沒有了而焦急萬分時,讀者的心又是一緊;最后女教師有了特異功能并取得驕人的成績時,讀者又為之一喜,然而歡喜過后深味到的卻是沉甸甸的悲涼。小說正是借助曲折的情節調動讀者時悲時喜的情緒從而獲得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并使人久久回味故事背后的深刻內涵。
附:[1][2][3][4][5][6]選自張玉庭《女教師的特異功能》
作者簡介:羅怡,女, 1994年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2001年獲山東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兒童文學,現為濟南幼兒高等師范學校語文教研室高級講師。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