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93歲生日。一年前啟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依然如火如荼。
按照中央安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等中央政治局常委近期分別到各自的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聯系點,出席指導聯系點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強調要從嚴從實抓作風、持之以恒改作風,不斷鞏固和擴大教育實踐活動成果。
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放在以執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為高度、以改革開放以來為寬度的政治發展坐標系中,我們就會發現,這場活動實際上承擔著政權建設和民族復興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政治功能——提升執政黨純潔性建設的水平。
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特別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使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群眾的利益關系、生存形態和思想認識,都與計劃經濟時期明顯不同。如何適應這一變化并推動黨的發展,成為中國政治建設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將黨的建設上升為“新的偉大工程”。十四屆六中全會作出決定,通過開展 “三講”教育活動,探索以不搞運動方式來實現整風目的,推動黨的建設和發展。“三講”教育活動實際上是市場經濟背景下政黨建構認同的第一次全面探索嘗試。
在“三講”過程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三個代表”和先進性教育活動,回答了在社會轉型背景下“建設什么樣的黨以及如何建設黨”的問題。在科學發展觀提出之后,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又提出了執政能力建設的命題。
從一定意義上說,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更多是回應社會轉型對政黨性質和能力的新要求而做出的進取性和創新性的努力。
然而,如果執政黨只是在適應性和創新性上下功夫,而忽視保障性和防御性內容的話,也可能因此導致政黨基礎受損。
在保障性和防御性中,最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純潔性建設。因此,十八大提出了要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八項規定和反對“四風”的提出,收效迅速,隨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將這一效果進一步擴展。而正是在效果明顯之際,也開始有一些擔憂:這些措施和做法,能長期堅持嗎?
在新的政治形勢和社會環境下,類似擔心是一種多余。因為中央高層領導集體已經非常鮮明地意識到,面對黨在新時期、新任務、新形勢下的考驗和風險,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保持黨自身的純潔性和生命活力,這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最終實現。
縱觀世界,現代大國崛起,如不能有效解決政權純潔性問題,必將影響其政權合法性。一旦解決好這一問題,國家就能夠較好實現政治穩固性,從而為最后成為強國奠定政權的認同基礎。
對于中國來說,目前已經處于世界經濟總量第二位,要更好發展,同樣需要解決好執政黨的純潔性問題。中共中央已經充分認知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并作為政治建設中的重要問題來對待。
由是觀之,我們有信心堅信,執政黨純潔性建設不可能隨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結束而停止,它將成為“新的偉大工程”新階段永恒的重點。endprint